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悟性+执着=成就

时间:2013/8/1 作者: 有只羊 热度: 74608

               漯河大家

 悟性+执着=成就

             ——记漯河市文联主席张富君

                          有只羊  李胜

在漯河市文联主席张富君的名号中,有一个显得非常特别:割草孩儿。这个名号可以帮助我们对他多一份了解:出身农村家庭贫寒,出人头地故土难离,专业成就与其出身形成巨大的反差,属于真正的草根艺术家。

近些年,在全国书法绘画界,张富君的声望总是随着他的作品拍卖价的屡创新高而日隆。2010年秋季某拍卖会上,他的作品每平方尺拍卖价格达到1.4万元,上拍作品全部成交。单幅四平方尺书法作品最高拍到22万多元!他的作品,无论书法还是绘画,近些年已经成为拍卖场上热捧的对象,山水画作更是达到每平方尺4到5万元的起拍水平。

在漯河市,张富君的行事为人与普通市民无异,按照农村话说:总是家常人说家常话。说是个官,但也没有个当官的样儿。在他的创作室,更是随处可见“割草孩儿”的因子:写字的毛笔不是名牌,沾墨的水氶是一次性杯子,盛墨的是普通的盘子。但这里到处弥漫着一股艺术的气息。“工具可以不讲究,艺术一定要讲究。”

张富君如今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有一大堆他自己也难以枚举的社会名号: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书法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河南书画院特聘画家,台北故宫书画院客座教授、名誉院长等等。其作品在拍卖会上屡屡代表当今中国书画界最高水平,作品不但屡获全国大奖,也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单位收藏,被中国收藏鉴赏家协会等单位评定为“最具收藏价值品牌国画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在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上,他的作品《不觉人在仙境处  日长无客到山家》获得特别金奖。获此荣誉者,全国仅两人。其作品的出版基本上被荣宝斋、杨柳青、朵云轩几家权威出版机构垄断,全国各地邀请前去创作研讨的邀请函应接不暇。这样的荣誉在漯河艺术界无出其右者。不仅于此,在漯河乃至河南、全国业内,张富君作品如人品,其人格魅力一如其作品行情——见天长。

出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张富君难得闲暇回忆过往。一次预约后,笔者得以与他一起品读那段难忘乡土故情、追求艺术脚步的岁月。        

“搞书画创作,我的感受就是悟性加执着。”张富君从有记忆起,似乎对写字、画画就有着莫名的热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一个字就想跟着写一下,看到个东西,不管是鸡猫狗还是萝卜白菜,就想画下来。”张富君接受教育的年代正是“大革文化命”的时期,学校闹罢课,学生不读书,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练习写字、画画的爱好。“没有啥理想,就是好玩,就是个爱好。”想一想,是真话。就像那时候的男孩有的喜好推铁环、有的喜好“叨鸡”,客观上是因为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供支配,而玩的东西又少得可怜。

在个人爱好的激励下,张富君的书画艺术艰难起步了。正是物资极度短缺的时代,他没有可供练习的纸张,就挨个和村里各生产队的记工员央求:记过工不用的记账本留下来给他留做练字本。看到动心或者有趣的人物和场景就画下来。母亲让他下地割草、耧柴火,他偷偷地躲在屋里拿着字帖学写字。“可以不吃饭,不能不写字。”他说。有一次,老母亲做好了饭,喊他吃,他仍然躲在屋里学写字,母亲真生气了:你别吃饭了,吃字吧!又一次,一位同学蹲在那里方便,他觉得好玩,就随手将老几的形象画了下来。也许是画得太逼真了,家长因此找到他,很是理论一番。当时,张富君尽管受了批评,但也为自己的绘画功力而自豪。

机遇永远关照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对张富君再合适不过。

高中毕业的张富君开始回家务农,因为有绘画基础,公社电影院仅有的一个画海报的岗位留给了他。一桶浆糊、将自己亲自临摹的几十张电影海报张贴到全乡,这样的生活在一个时间内带给了他无限的快乐和成就感。此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郾城文化馆的申进贤、李伯良老师发现了他,将他抽调到了县文化馆。接着,又是一次偶然的机缘,他被时任河南省书协副主席(现为全国书协主席)张海看中,被抽调到河南省书协。

“那是最无忧无虑、又精神充实的一段时光。只身在外,心无旁骛,只想着创作、学习。那时候担任着《书法指南报》的编辑,还是河南书法函授院草书专业班的教师,事务繁多而不杂乱,任务繁重而心向往之。特别是在大师云集的地方,随时呼吸着艺术的气息,心底纯净而振奋。”张富君兴奋地回忆过往。“真经一句话,废话万卷书。那时候得到专家的指点,一句话胜过自己摸索很长时间。”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的书画成就特别是书法成就在名师张海、王澄的指导下,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成果丰硕的时期,一个半月连续六次到北京领奖,因此获得“获奖专业户”的雅号。

但,“艺术家也得有家”。

1988年,张富君为家庭生计回到家乡。

成为干部身份的张富君一心写字、画画。书法从柳体到颜体,真草隶篆,无一不习。专家评论其作品“师从高古,自出机杼”;绘画学习石涛、黄宾虹,从工笔写意到粉彩油画,无不涉及。专家评论其作品“笔法老道,立意新颖”。终于在获得全国书协会员资格十年后的2000年,张富君又获得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

“对他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事。”一位了解张富君的朋友说。

“不学习也不行。在郑州那段时间,我做《书法指南报》的编辑,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把你当做老师,河南又是全国书法之乡,不努力学习,我这个业余‘老师’就被甩在后面了。”张富君说。

这种勤奋学习的态度,自始伴随着他的书画创作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托命于一支笔,情之所注,墨之所倾,记不得来路,寻不着归处。心摹手追,无间寒暑。”以绘画为例,虽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书画同源,笔分五色,但师法自然乃创作源泉。为写生太行山水,他十上太行,专找奇险陡峻、常人难以涉足之处,孤身一人,驻足凝望,品味大山之雄奇,自然之神功。为创作一幅表现1958年毛主席在重庆《夜登枇杷山》绝句的山水作品,他从深圳专程赶到重庆嘉陵江畔,寻访老农,回忆当年枇杷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是这种对艺术近乎痴迷的追求,使其作品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全国书协主席张海评价其作品:“真正是以书入画,运笔作线,骨气全生。书法是这样,画作也是这样,凝重老辣、沉厚苍郁。”中原书画院院长张本平评价他的山水画作:具有黑密厚重的特点,具有自己的风格,有一种特有的气韵。

如今,有着政坛身份的张富君依然钟情着他心爱的书画艺术,创作不辍。如果说,最开始他是将其作为爱好,觉得好玩,填补时间空白,后来是作为工作养家糊口的话,现在书画已经从心底里成为了他朝夕不可分离的事业。为此事业,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因为他深知,文无第一。艺术从来没有止境。“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完成太行画作、黄河画作和长江画作三个系列,创作的诗歌与书法、绘画一起形成系列呈现给读者。”

这是一项系统而宏大的工程,也是张富君给自己设立的一个更为艰险的艺术高峰。我们期待着他登顶的那一天。

                  2013-07-3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