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带进网络都是美 — 记著名作家沁香一瓣先生

时间:2013/4/24 作者: 隔水望伊人 热度: 73659

我与网络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网络文学的发展几乎是陪伴着我成长的每一步。

记得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就在当时的在“天边论坛”里投稿写文,里面大多数文章谈论的都是身边事,似乎是笔笔皆是流水账。嘘寒问暖的跟文学靠不上边,没过几年就倒闭了。之后我去了“工夫茶馆论坛”,那里分了很多版块,有文学的论坛,诗歌的论坛等等,内容比较丰富,设了很多等级。为了鼓励跟帖,网站实行积分制度,积累的积分可以换取虚拟鸡蛋和鲜花,还开设了虚拟宠物栏目,供人认领玩耍。我用积分虚拟养过蜥蜴、蛇、大象、松鼠等宠物,乐在其中。我认为这就是网络文学论坛的前身。
    由于喜欢写作,后来开始尝试在原创文学网站投稿,走进文学网站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当我看到别人一篇篇红色的推荐文章就艳羡不已,浏览美文时,经常看到一位名叫沁香一瓣的网友荣登榜首。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去追寻他的足迹。

当我读到了他写的《从婆媳关系想到的》一文时,就觉得这篇文章触及了婆媳关系这一千古难题,提出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愉悦和睦了,家庭生活就是幸福了,许许多多家庭快乐了,社会就可以更为和谐了。婆媳关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不懈努力,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演炼成“现今的媳妇胜女儿”;把“年老的婆婆说媳妇”变成“年老的婆婆像慈母”。通过这样的共同演炼,顾大局、识大体、互敬互爱,倡导家庭的好风尚形成,通过努力把婆媳关系演化成母女关系决不是空穴来风,是能够实现的。文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婆媳关系,主张以将心比心,多一些换位思考,用博爱融化婆媳的隔阂,共创和谐幸福的家庭。我瞬间被这篇很有力度的文章吸引,由于欣赏,我留意了作者的网名,说实话,当时就是被作者独树一帜的文风吸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他的文集,又看了他的资料,原来他是上海人,顿时感觉了无比亲切,心生了想和他交友的念头,便发短信悄悄地探他口气,询问他的写作情况。

没过几天,他从系统发来消息说:“花甲,在长江口的宝钢。有空请看看《红手绢上的情缘》,谢谢多提点意见!”看着短信,我觉得他很谦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忽然觉得眼前这位网友越来越神秘,但想要揭开他真实身份只能在《红手绢上的情缘》入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沁香一瓣先生在入网前已经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近千篇文章,发表了许多中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和童话。我瞬间觉得“沁香一瓣”这个网友头顶着金闪闪的光环,原来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怪不得文笔那么老道,所写的文章有一种大气中的秀丽,秀丽中的神美。我曾经这样想过:作家应该在正统的传统文学里大干一番的,来网站干嘛呢?难道是因为电子书的盛行,逼得传统文学走投无路了,不得不换位思考转型?啊呀,莫非他又是骗子,打着别的作家的旗号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因为网络上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多假设都涌现在我脑袋里,弄得我非要找寻个水落石出不可。

为了试探沁香一瓣先生是否是一位文学写作者,我不仅看他的文章,还想办法和他聊天,听听他对文学写作的一些看法。在聊天中沁香一瓣先生对文学写的现状和展望对答如流,句句在情在理,特别是对文学写作方法讲得入情入理,许多文学创作中新的思考对我的启发很大。交谈中,我发现沁香一瓣先生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后来他忽然感觉我问的这些问题比较刁钻古怪,怀疑我是冒充的文友不真诚。我赶紧主动道歉说,我曾看过您的很多美文,打心眼里喜欢,可网络的事情很难说清,万一这些文章不是你写的呢?沁香一瓣先生说:“原来你怀疑我是冒牌的文友啊?”我心里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连忙道歉。这就是我和沁香一瓣先生的初识,可谓是不交不相识,一交就相知。在以后的日子,我们开始越来越深入的切磋文学创作的一些问题,在了解和交流中,我发现沁香一瓣先生不仅是一位文采出众的谦谦君子,还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不久,沁香一瓣先生开始对我的文章关注起来,从系统发短信说:“我看过你的文章,文字较清丽,文章也很好,但大多是青春类的,这类文章在网上多如牛毛,大同小异很多,你为什么不换换角度写点别的东西呢?”这时我心里又有了疑惑,反问:“别的怎么写?”他补充说:“比如上海的小弄堂和社区生活很有大写的地方等等,要写点别人没有写过的文章。”这是我入网后写的文章第一次被在交流中肯定,心里如同吃了水蜜桃一样甜滋滋的。但我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常常在问自己:面临新的领域写作能行吗?他知道我有点为难了就又鼓励我:“勤动笔,多思考,多苦练,就会然入佳景,越写越好的。”

人的一生几乎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当我进入原创文学网站写作的时候,也正是我大学毕业人生中最低迷的一段时期,当时我正遭遇到择业的挫折,常常会面对父母对我一声声无情的指责,在经历了严酷无情的社会洗礼之后,我已经心灰意冷,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能理解我的人,曾经几度有轻生的念头。我在作品《妈妈,对不起》里隐射自己的遭遇和主人公屡遭择业挫折以及家人不理解的痛苦,文章最后主人公以跳楼结束这一切,如同当时我内心真实的独白。

沁香一瓣先生在看我的文章中发现我的情绪比较消极,几经打探,我才渐渐地袒露求职的迷茫和无助,以及父母对我指责心理上受到的痛苦和无奈。他鼓励我说:“人生有很多事情,过去了就让他过去,何必去想他呢?上帝给人们生活的考验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他鼓励我利用空闲时期,在找寻工作之余多尝试写作和投稿,为我的灵魂找到了停泊的港湾。自此之后,我的写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这么说,是他指给了我的生活方向,提升了我生活的勇气,给了我强有力的精神慰藉,鼓励我走进文学,从此文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以后的日子里,每每与沁香一瓣先生谈话,完全感觉不到他是高高在上,而更多的是如同一位好友说着知心话。我被这真诚的友情暖流所感动,写到这里,我的眼泪水不禁潸然地落下,没有绝望过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到我的感受,那种走到死胡同的底,在人生绝望之际,看到门缝外还有阳光照射进来,那一阵欣喜和感动是不言自语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沁香一瓣先生做我的思想工作并不是一时而为之,而是是一直观察我因失业低落的整个周期中发生的变化,适时的鼓励与关怀让我倍感温暖,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为了摆脱只在“春在枝头闹”的写作现象,我又开始尝试写杂文。对于女生来说,写杂文需要逻辑清晰,条例完整,伦理性强,是一根很难啃的硬骨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报刊杂志报导的张默吸毒一事提出一己之见,沁香一瓣先生不断地鼓励我多写多练,当我尝到被表扬的甜头后就更加有了信心,先后又写了《浅谈80后的婚姻》、《浅谈没有婚房,父母租房》等文章,沁香一瓣先生放弃自己休息时间,抽空又帮我每篇都看过,还提出了修改意见等,着实令我很感动一辈子。

对于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沁香一瓣先生一般是看作品说话的,他有时也会对我的文章提出严厉的批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写的《蜻蜓点水》,写的是蝴蝶、蜜蜂、蜻蜓都爱慕河上的荷花。“当花谢的时候,只有蜻蜓陪伴在荷花身侧点水……这一幕被一位画家画下了,而且被永久珍藏…”当我写完后,原以为会得到沁香一瓣先生的表扬,没想到吃了批评,弄得我哑口无言。他问:“你知道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吗?”我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看到过蜻蜓立在荷花尖尖上好玩,至于为什么我是一无所知的。他耐心地说:“蜻蜓点水是为了繁殖下一代,这就是生活基础,以后要多看书,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创作不是凭空想想。当作家要博览群书,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哎。”我一下子被他点醒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犯了写作禁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下子羞愧不已。

还有一次,我信誓旦旦地要创作《黄浦江的遐想》,引用了当年上海抗战《八百壮士歌》所唱:“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战死不退让/宁战死不投降。”沁香一瓣先生赶紧来纠正,说:“那不是在黄浦江的,是在黄浦江交叉的苏州河边上。”我当时只是凭感觉写文,由着自己匆匆上传而为,完全没有认真去考证出处就随意滥用而懊悔。沁香一瓣先生写文不仅要求别人这样,他自己首先做到,所以每次读他的文章都是一种美的欣赏。

经过多次的聊天和文友的介绍,我发现沁香一瓣入网写作是为响应中国作家协会号召,他是2011年春走进网络的,倾一腔热诚写文,和热爱文学的网络作者交朋友,悉心指导网络作者撰写有现实意义的纯文学文章,让他们的文章一起向传统文学靠拢。近两年来,我和许多文友一起,经常走进了沁香一瓣的网上小园,看到他喜获创作和交友双丰收时,我真的是羡慕不已。
    近年来,我亲历和万千网友一样,看到了他在“起点中文网”、“好心情美文网”、“江山文学网”、“江南文苑”上创作发表的长篇小说《隔不断的情缘》、《千里牵手》、《林子大了的时候》三部,还看到了他创作撰写的各种优美散文、小说、诗歌、文学日记等千余篇,足有三百余万字,可以说他是一位走进网络引领写作的高产作家。我庆幸和文友们一起在试水网络文学的大海中学习游泳中和他相识。

他的绝大多数精美文章我都一一看过,这些精美文章先后被百度、游园小说网、清远天空、当代论坛、文学沙龙新杰名斋、中少作文网、文章之家、短文学网、美文网、半壁江山中文网、文章写作网、盲人之家网、中国青少年互动网、互联网、惠州西子湖畔、生活网、新华网、天涯社区、河北人才网、还有浙江、陕西、四川、山东、江苏、广东等全国一千余家大小网站选载。其中《鄱阳湖抒怀》还被选为江西省中考冲刺试卷中的现代文分析。我欣赏沁香一瓣先生的真情写作,欣赏他把纯文学带进网络的真情无私。他的许多小说和散文,他的日记和诗歌都充满著浓郁的纯文学特色和纯真的和美。

然而网络写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和他的交往中,我知道了他上网写作不是一帆风顺的,走过了一段艰苦的路。那年他怀着快乐的心情走进网络,写惯了钢笔字的他对网络打字十分陌生,凭他以前学习过的方法打字的速度十分缓慢,即使是化一天时间也只能打二千多字,而手写一天至少七千多字啊。面对那个键盘他无语了,而且十分奇怪的是,所构思的作品因为要考虑到打的字不出错,文章情节常常会失落和遗忘,而且长时间的瞪着电脑屏幕眼睛会发花。他曾经有想打退堂鼓。但想到作家走进网络也是一种责任和生活,就坚定了信念,他说:“既然认定的路就要走下去。”

有一段时间,他坐在电脑前到了废寑忘食的地步,双眼昏花得不行。“这样下去你的眼睛要坏了!”家人气得封了他使用的电脑。但有志者事竟成,走进甲子年华的他改变了写作方法。当他看到了电脑有手写笔的时候就悄悄去商店买了一支回家。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一个熟悉和使用过程,开始捏手写笔的时候也常常不自在,经常要在屏幕上跑字,有时字还要跳动走掉,潦草了又写不成字。经过他的反复使用和硺磨,他很快就熟悉了手写笔的用法。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在写文章时就一口气呵成,把要写的文章写好,然后一边修改时再点标点符号,就这样,执着使他闯过了写的一道道难关,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从此,网络成为他业余生活的一块快乐园地,每当想起他的这种写作精神,会使我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常常谈文学创作的构思、立意和方法,他先后把作家潇男、泉炎等朋友引进网络写文,为了这一份文学的爱,他执着得无怨无悔!

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旅行家,几乎是自费周游了整个中国,他用绚丽的笔记录了祖国的伟大和壮丽。他笔下流泻的文字记录了美丽的古城、古镇和古村,这些地方在他眼中都是独特而美丽的,是他把这些祖国的瑰宝介绍给了大家。喜欢读他的美文,随着优美的文字我似乎已经走进了古城凤凰,走进了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走进了那些遥远的深藏在深山和湖畔的古村落和民居。《在九溪古村落》我看到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美丽古村,知道了九溪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知道和了解了居于上街的六百年的古井,知道了古井旁原放着的一个巨大的石制笔架,知道了玉笔就是塔山上建造的古塔,文章写得活灵活现。这实在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读《触摸新叶村》中的整个群落建筑,似有古的神韵在心海中悠悠滑动,村屋以五行九宫进行布局扬动着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建筑上的哲学思想。读着此文似走在古村的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上,会觉得这石板被踩得这么光滑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光滑不仅仅是传承祖宗的踪迹的雄心,更是历史和岁月的记录。随着狭窄、潮湿的小巷小道伸延开来;沿着高大、斑驳的烽火墙向前,眼前庄严、肃穆的宗祠渐渐清晰起来。在密如蛛网般的小巷里穿行,犹如置身于诸葛迷宫一样;穿过碎石铺就的山路,《太湖陆巷古村》的银杏更显特色无限,读着似乎亲近了古村的民居和院子,看到了二百余年的银杏和树上的众多鸟雀,还有树杈上筑着的喜鹊巢等,似在讲着关于古村的故事……

打开他的游记,视野仿佛一下子开阔,一方面看到了很多古村落的人文历史,另一方面似置身在这美轮美奂的古村落观景。作者笔下的古村风景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像是一位导游在讲解古村落的历史美和特色美的幽幽景观。
  他还是一位熟悉乡村的“花匠”,沁香一瓣先生从小长在农村,在苦水中泡大的他从小就和乡野里的各种野菜和野花打交道。他用纯美的笔用心介绍了乡村里的各种各样的野花和野草,包括他喜欢熟悉的木本花卉等。他笔下的花儿千姿百态。老作家潇男先生曾经风趣地赞美他:是你把农村的花草写绝!看他写的各种各样的花儿仿佛是会说话的天使。每种花都有别样的特点,有守时守信的、艰苦向上的;有坚韧不拔的、有要求别人少,给予别人多的;有不显耀,不张扬的;有朴素美的,荷花、凤仙花、茉莉花、月季花、牵牛花、小寒梅等等,真是阅尽人间春色,阅不完繁花的美丽……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和文采,平凡无奇的花儿竟能描绘出独特的个性,他的文章阅众性很强,老少皆宜,羡慕作者的妙笔。

他是一位尊重生活规律严肃创作的高手。沁香一瓣的纯文学作品不仅带动了一批作者走纯文学之路,并在网上精心播种。打开网页,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发展确实带来网络文化繁荣,带来了一大批文学青年作者的挥笔点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由于缺少生活的实践和经验,凭兴趣和积极性写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往往脱离生活而失去生活的真实性,使之写出的文章十分勉强,实践生活中经不起推敲。一些作者为追逐电影电视剧的习作方式,模仿者有之,抄袭者有之,作品违反生活规律者有之,只追求文字美或故事性有之,对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特别是农村生活的时代性缺乏了解,似乎是三十年前的生活和现在是一个模式,还有涉及农村农作物生长的特点,有些人在文章中写是雾里看花,对农作物生长规律等往往会张冠李戴,误食读者,特别是一些缺乏生活的读者会上当不浅,这是违背生活规律的事,在纸质媒体上一般不会出现,但网上却常有乱像环生的现象。

针对这一状况 ,沁香一瓣先生从生活的原状出发,他不是正面批评,而是会针对性地写一些文章予以纠正,或者通过短信给有关作者指出,这样的严谨受到读者欢迎和好评。比如有一位作者在网上写了有关棉花的播种,把棉花播种写到了春节后,这是明显违反农时的播种规律。有读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也告诉了他,沁香一瓣先生马上也写了一篇《棉花的追记》点明农时予以纠正。还有的作者在写到五月麦子成熟的时候,竟然把稻子也写在和麦子同时一起收割,这是作者没有生活实践的凭空糊写。有读者电话告诉他后,沁香老师马上又在文章中写道:“当金色的秋天到来,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就这样他凭着当年农村生活的实践经验,在网络文学上纠正着一个又一个出现的农时错误,展示了一位作家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引起年轻作者对什么是生活的理解。开始时,一些爱面子的作者认为他是在鸡蛋中挑骨头,后来通过学习感到沁香一瓣的意见是对的,文学是神圣的,许多东西是不能随意穿越的,于是又多了对他的一份尊敬。

写到这里,我不紧不慢地倒了一杯茶又细细品味起来。沁香一瓣先生的爱情长篇小说也是很吸引人的,如果读它,会是沉浸其中。他的悬疑长篇小说和童话长篇小说也是老少皆宜,读了让人思考和思绪万千,他的这些长篇小说也是我完整地从头到尾阅读并且发表评论的,读完常常感悟于长篇小说的内容于其中。

他撰写的反映海峡两岸的《隔不断的情缘》百读不厌,小说围绕着台湾青年洪志春陪表姐夫妇到大陆看病巧遇谢莲时说起,天赐良机,两人暗生情愫,从以身相许再到被迫分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又重在一起的感人故事,除了感动就是催人泪下,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反映两岸恋情的纯文学小说,我认为这是新时代的又一部《庐山恋》。《千里牵手》是一部反映新时期学校手拉手活动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孙正是一位热心、痴情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好教师,他一心为教,一心为学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了一批人,是值得称颂的。然而,在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活动室积资活动中,一场不该发生的暴风雨突然向他袭来,他在为希望工程做好事筹资过程中上当受骗,被那些自称朋友的人暗害和被落井下石。他莫名其妙地含泪站在被告席上。小说以叙事的方式展开情节,故事性强,读来让人思索,催人泪下,是一曲现代希望工程的壮歌。寓意深深,对现实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多得的启迪作用。当我读完沁香一瓣先生的童话长篇集《林子大了的时候》思潮澎湃。文章以森林为支点,反应了社会世态炎凉、以及人情世故等客观现象,在保护森林中交织着勇气与智慧,预示着邪不能胜正等至理名言的精髓。文始,一场地震毁灭了悠哉悠哉美丽的大森林,鸟儿和动物都成为了这场灾难的殉葬物,惨不忍睹的遭遇让人切肤之痛。然而人间自有真情在,远在百里外的大象、长颈鹿等克服万难,团结互助,走进了一片焦土立志再造一个森林。当森林形成,当林中的鸟儿越来越多时,森林里的各种故事又变得离奇曲折起来。它告诉人们,森林是大家的森林,爱护森林是大家的责任。而“林子大了的时候什么样的鸟都会有”的生活哲理催人联想。故事充满故事性、知识性、魔幻性,充满着浓郁的童话色彩,读后思绪翻卷,浮想联翩。

沁香一瓣三部长篇在二年中很快脱稿,可见他对生活和文学创作是何等的执着。近日又听文友在聊天间隙知道:并了解到沁香一瓣先生的文学创作历程,原来他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就喜欢文学,二十一岁就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散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青年时代起就从师上海著名编辑、作家谢泉铭先生并得以指导。他和叶辛、王安忆、张抗抗等一批从上海走出的作家都是当年谢泉铭先生的弟子。但他却一直不多言此事,藏身于背后静心写作,把写作当作一件业余生活中最快乐的事。直到谢泉铭逝世那年,大家才知道了他——一位不善自我夸耀的作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执着和坚毅,克服了身体不好等因素坚持写作,困难成了他面前的浮云飘逸而去,让人怎么能不崇敬,不欣赏他呢!
  据文友帅哥告诉我,他目前还在构思他要写的长篇小说,他的目标是这辈子写满一千万字,真是雄心壮志冲云霄。前不久,有一位在移动通讯网的编辑看中了他的长篇小说《隔不断的情缘》,写函发短信希望他与他们的公司赶快签约,还答应提供诱人的稿费,还有一些网站也相继派人劝他赶快加盟签约,并提供奖励金等等。面对诱人的签约和收益他没动心。他说:“我一开始上网就不为这个也没想到要签约,以前不签现在仍然不会签约,我的写作就是为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就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学,用行动迎接网络文学的春天。”他总是十分谦虚地把发在网络上的作品当作潜在写作的一部分。有人告诉他:“你不签约如果网站不会给你的文章加精呢?”他笑着说:“我从来没想过网站会那么去做,也从来没想到要加精,一篇文章如果立不住生活的土地,加一百个精也没有用,文学怕的是捧,不怕的是执着和寂寞,不加精不会阻挡我写作的步伐,不会让我不去关心那些成长中的年轻作者。他有一个秘密在不经意中被我发现,他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到晚年时出版自己的文集,用以感谢培养和关心他的读者和朋友,告慰引领他走进文学大门的为他尽心编文和指导过写作的谢泉铭先生等诸多文学引领者和哲人……”

沁香一瓣先生是一位勇敢的骑士。他平时能弘扬正气,当他听到和看到网上一些不好的苗子时,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大家说话,有理有礼有节地去婉转批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为网络文学的作者在创作上拨正航向。当在网络上看到有些作者刚刚有点成熟时,他们之间就开始发表互相吹捧评论的时候,他觉得写作是无止境的,互相捧不是文学创作要走的路,捧是会捧杀人的,这不是好的文风。他知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喜欢赞美美丽的鲜花,有的人就是喜欢被捧为花,似乎被捧红了就沾沾自喜,这样就会丧失警惕性,最终也会导致创作上的身败名裂,所以他从来不会加入其中,当有作者喜欢他的文章连发评论时,他总是一笑:“这文学还是寂寞点好”。作者对历史上的关羽被“三捧”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写了《从关羽被捧杀想到的》。他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分析得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一些文友恍然大悟,都说静心为好。

当网络上出现作者之间相互抄袭出现了不正常的时候,就马上写了《模仿与抄袭》杂文,文章指出,写作就是要写人家没有写过的东西;写人家没涉及到的领域,没有生活的作品不要去写;创作就是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要做到构思巧妙,角度新颕。“写人家没有写过的东西”当是名言至理。他在分析原因后又会像长者一样劝导:就模仿来讲,初学者不可避免地会走模仿之路,但是,务须牢记,这只能是初始的练练笔,万不可作为写作的捷径而不自知……他的这些话对文学爱好者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网络文学每出现一个问题时,他总是会认真了解和劝导。当听到朋友议论网络上有些作者变成马甲像溜达评论或抵坏别人声誉时,就写了《从朋友谈网站想到的》。讲述了和朋友相遇时讨论到网络文学,并对网络文学的一些弊病提出了看法,以及对如何办好网站和办出特色提出许多建议。他指出:网站要让它鲜活起来,最终还是靠好作品支撑的,好作品永远是网站的生命线。说到了点子上。一位网站的站长看了后对他说,你说得太有力了,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他曾写过《小谈网络“孙悟空”》抨击那些利用网络虚拟名字欺骗引诱,或者是发表攻击性的言语等,提出了如今我们是学孙悟空的“金猴奋起千斤棒”的精神,而不是我行我素,不讲德行地诱惑网络的一角的行为。

当一些网站搞收费打赏游戏时,当有作者向他倾诉网络的一些问题时,他便仔细登录一些网站观察,发现了一些真实的问题,原来打赏中的猫腻很多。特别好的文章当然读者愿意打赏,拿出一二元钱无所谓。但有的文章篇章结构很糟糕,内容无什么意义,因为化钱打赏了就成为美文被推到首页,看似金玉,败絮其中。于是他就针对这些情况写了《网络打赏杂议》,从打赏两字说开,揭示了网络文学的一些不规范的游戏性质,重点论述了“打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我们知道了这一游戏的历史背景和源头,了解了打赏操作的一些利与弊端。文章对这一游戏表达了作者的一些值得探讨的新的看法,很受读者欢迎。《漫谈怎样当编辑》我觉得他的文章很厚重,文笔老练,逻辑性很强,善用哲学思辨写文。再看看他的留言板,几乎是满满十几页,可见他为人善良和人缘很好。言谈交流中,我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之情,他总是很谦虚有礼。

除此之外,他还为还原生活的文明写了许多文章。例如:《从工地建夫妻房想到的》作者用自己的感悟书写感想,情真意切,工地建夫妻房这是解决民工夫妻分居两地的好办法和好途径,对稳定社会有益,值得各地借存和学习;《网上作女》谈到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作女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女的对应之处,揭示了她们中的共性特点。这些分析对我们处理好交往事情有帮助。《补课杂议》这篇文章还详细分析论述了补课的发展历史,解释了各个阶段补课的特点,特别是论述了现在补课在形式和收费上的一些变化。文章分析揭示的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学生需不需要补课?该怎样来规范补课?而不是把补课变成一种发财途径?道出了人们的声音。当看到报刊和电视新闻中有老人或小孩摔倒地上时无人帮助,出现只围观不搀扶的现象,他就写了杂文《谈谈只围观不搀扶》提出了道德滑坡不仅是人的素质问题,还这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很有味道。

当社会上出现一些“老少恋”的现象在社会议论的时候,沁香一瓣先生就围绕这一主题,引经据典地撰写了《杂谈老少恋》的文章,从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与事俱进的一些想法,博得读者亲睐。看了此文我们很有感触,对“老少恋”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些感触和新的看法。受到启发于是也从另一角度写了《也谈老少恋》,一些看了文章的网民在地铁里开始议论。文章重点讲述了王石和田朴珺的故事,故事中突出了王石的事业辉煌,突出了田朴珺的年轻,突出了她的抱负和理想,两方面的论述,表达了作者对“老少配”婚姻的看法。文章在叙述论述中提出的婚姻观点,值得我们思考。由此看到了好的网络作品是多么的令人喜欢。

当一些外地朋友讨论当上海方言 “捣浆糊”和““腔调”一词的时候,当他们弄不明白这个方言词语的时候,沁香一瓣先生就和我讨论,为了让更多网友知道这一方言的来龙去脉,鼓励我拿起笔写一篇文章。这时,我的脑海里就忽然想到这样一首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这是电影《上海滩》中 的歌曲,于是我在他的支持下写出了《捣浆糊和腔调》一文,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和肯定。

又比如,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亲”字的时候,他觉这文字的运用有点不规范,显得庸俗,就出笔写了《从“亲”字想到的》文章娓娓道来讲述故事,生动有趣地揭示了网络世界泛滥“亲”字带来的尴尬趣事,提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语言是不能乱用的,否则会带来很多烦恼;我们应该增强接触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和时间,看到新事物出现的本质,才不会被新事物所“困扰”;语言运用应该规范,特殊语言的运应该注意分寸。象这类型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得出沁香一瓣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作家,看似温和文笔下,一步步地引导那些“糊涂虫”走入正途。

综观今天全国每一个网站,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网络文学树起旗帜,这就对网络写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需要网络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整体写作素质,要在学习传统文学的创作规范同时培育激情,认真写作。所以传统文学的作者很有必要入网带一带网络文学的作者,让他们摆脱网络文学的习惯性漫天涯的写作思维,走出彼得堡同道而往。就此我认为中国作家协会的这种做法是高明的,我们欢迎更多的作家们走进网络。

网站上的编辑大都是半路出家,鲜有真正专业的。他们因为热爱文学而选择了义务编辑岗位,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他们的按语水平就参差不齐,因人而异,遇到文学修养好的编辑,他会认真评论点中文章的亮点,对于文章的瑕疵,也是娓娓道来不是一笔带过。而遇到一些不懂装懂的半罐水的编辑,文章优劣要取决于他今天的心情,颇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味,很多时候,一篇好文就因为他一时不快而惨遭厄运。还遇到一些编辑是完全不懂的,他们一年四季,每篇文章的按语都是一模一样,不以文章的实际内容和表现形式等为转移,让作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文章好坏,按语没有指明文章的进步空间,有点被糊弄的感觉。还有一些编辑按兵不动,将你的原文进行长篇的摘录,结尾处匆匆写上推荐阅读。这种省时省力的做法也不可取,看似对作品重视,但是长篇的按语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样有无编辑又有何区别,拿着别人的话搪塞,实在是对作者的不尊重。
    网络文学出现了一些怪像,一些网站为了博取读者眼球,设置推荐、加精、绝品的区别,如何评选不按作品的实际水平,而是按照人情等因素而评议。这种迎合作者口味可能在短期内会吸引住读者好奇的眼球,可差强人意的作品—譬如荒诞无趣的故事情节、充满色情的诱人缠绵都能登上绝品栏目,让读者看了大跌眼镜,久而久之,一些读者也就开始远离了网站。又比如有一些网站故意制造噱头,打着原创文学的旗号,争创精品文学网站,还提高加精的门槛。但评选标准却差强人意,有读者总结出几个凡事,有的网站凡事字数超过一万字的,一定给与加精;凡事字数超过五千字的,看着顺眼就加精;凡事字数少于三千字的,除非是微型小说,不然免谈;凡事没有签约的作者,少给或者不给加精;凡是签约的作者,即使文章一般,也给予一定的鼓励加精。看似荒诞的背后,其实是强制作者与该网站签约,原创文学网站为了和更多作者签约而出此下策。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而这个策略,我认为是下下策。打造原创文学精品网站是好事,提高评选门槛也是好事,可惜执行有误,就酿成了大错。

针对一些编辑扎根生活的底子薄弱,一些文友在写作上有拿来主义的倾向的现象时,沁香一瓣先生就开始思考面对的问题,先后写出了《想到了“潜在写作”》,明确指出编辑和作家实际上不是一个概念,好作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编辑,好编辑又不一定是写出好文章。简单明了的叙述,深入浅出的论述,让读者受益匪浅。想到了潜在写作这篇文章分析揭示了“潜在作品”值得关注的问题。他指出潜在作品中有很多精品,我们要学会发现。作者的例举很有说服力。

在我们共同讨论网络文学发展和前景的时候,在我们共同讨论网络文学的走向和撰写的题材时,还发现网上曾经出现一些奇怪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给沁香一瓣先生带来了莫名的烦恼和困惑。有的人因为喜欢他的文章,竟然冒充沁香一瓣的名字在“五一”游戏网和其他网站注册,还把他的许多精美文章拿来妆点自己的门;还有不少网站和地方报纸因为喜欢他的文章就不打招呼就悄悄转载,有的甚至还更改了作者名字,还有的干脆略去作者名字作为己有,从喜欢进入了侵权。面对这一乱像,我们都感到非常气愤。但沁香一瓣先生却大气沉着,除了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和指出外,更多的还是采取了包容。他总是微微一笑:“许多年轻人希望自己也能写出美文来,被虚荣心包裹着不能自拔,他们初入网络就想一举成名,这样的冲动是要进行引导的,网络最大的毛病就是缺少创新。”为此,他写下了杂文《浅谈网络上的孙悟空》,通过形象化的文章去教育想急功近利的作者,希望他们要当真正的孙悟空,不做假孙悟空,指出假所存在的危害性。一些侵占了他作品的年轻作者看到了就马上撤下文稿和封页。

在频繁的交往中,我们也决定走出网络,与老作家潇男先生一同到宝钢的狮子林观光。网络文学成了我们友谊的纽带,若不是现在宽广的原创文学网站平台引路,恐怕我们永远不会认识,这都是网络文学发展带来的福音。我发现只要怀着真诚交友的心,即使远隔千里,也能成为知己。那天沁香一瓣先生高兴地说:“狮子林畔拍张照,漫游宝钢开怀笑。有志不怕千里遥,同城相会乐陶陶。”

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需要健全和完善的体制去支撑,我们需要更多的像沁香一瓣这样的作家走进网络去传帮带和身先士卒的写,把美文和美的人品带给网络,这个转折性的变化需要有你和我们每个人为之共同努力。我相信通过大家执着创作,网络文学的春天一定能开出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培育出一批作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