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记不清那是第多少次野炊了,但我清楚的记得那是我学校生活的最后一次野炊。
野炊的地点是在嘉陵江心的一个小岛上。由于嘉陵江裁弯取直的作用,小岛的一边是流水不多、即将废弃的古老河床,一边的水面开阔、波涛汹涌的新河道。小岛有三千亩左右大小,除了中心和河边有高高低低的芦苇外,大多也被种上了蔬菜。我们就在小岛中间的芦苇丛中野炊。
在这里,可以沿着古老的河床看到远处青山的轮廓和淡似轻纱的薄烟,也能隐约听到新河道对面的车鸣和城市的喧闹。在这里,可以清楚的感受繁华边缘的悠静,也可以在悠静中体验繁华的忙碌。或许的静的衬托,或许是繁华的牵动,这悠静或繁华,都给人一种心慌的感觉。真是一处绝佳的野炊场所。
车鸣短促,太阳要到头顶的时候,大家们都吃喝得差不多了,在开阔的田野中,大家开始了愉悦的欢舞。男和女,在旷野简单的音乐伴奏下,疯狂的摇晃,大声的歌唱。没有变幻的灯光,人们凭着太阳和影子在地上交错变化的节拍,来敲打灵魂;没有屏风和窗,视野的开阔和宁静便形成了心灵的墙。谁都知道明天将怎么样,谁都没有去想明天会怎么样,全都沉醉在欢歌狂舞中。地上到处是散落的酒瓶,凌乱的剩菜,啃残的水果,和不太强烈的阳光。这种冷置和热烈共存的场景很容易让人受伤。
明天,就是明天,在这里欢歌狂舞的人们都将无一例外的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城市。
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淙淙的流水,有醉人的河风,有宽敞的街道,有高大的建筑,有夕阳返照中的归鸟,有漂亮的姑娘和长得很棒的小伙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谁都会说出自己一两段惬意的往事来。
现在,我怎么也回忆不起,当时我们怎么就把它称着废都。
校园的夜,湿漉漉的,早早的就夹上了秋的清凉。白天的事仿佛早已遥远,大家三五成群地告着别,含着夜的滋味,沉沉默默的酝造了一种莫名的忧伤。想想毕业纪念薄上的留言,那一行行优美的字句,无论多么低沉,都像是能敲破几个世纪沉闷的一块块巨锤,无不让人兴奋和向往。真不明白,语言是心灵的真实反映,还是字面的直意做作呢?抑或是理解的虚曲?
夜,浓了又浓,粘粘的。偶尔,一两滴露珠滑落的声音,溅在冰冷的神经上,让人感到一种尖锐的沉闷和笨拙。只有树影下,灌木丛中,恋人们一闪而过的身影,给伤感的人群留下一丝希望,也许这也是露珠明日消失前的最后一丝慰藉。
这夜,这地方,这个场景,对于我来说,将不会再重现!而镌刻在记忆深处的、不断重现的、能够重现的,却仍是那夜,那地方,那个场景!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夜,都将跟随我离开而离开我的生活,被我将来的生活深深的埋藏起来,但想忘都忘不掉,只有将这一切废在心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