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间:2013/1/11 作者: 蚁楼蜂 热度: 56573

      我是一个爱照镜子的人,一直以来对着镜子里的像,我越发觉得自己的年龄见长了。原因何在?首先,自己的胡子就是见证年龄的首选,其次是自己的脸面瘦削了一些。怎么不是瘦削呢?自己的工作压力使之然。也许有人说了,不论如何,自己平时就得多保养保养自己呀?不然的话,年轻的心岂不会被被自己的“面相”吓倒?!哎,不用说,我怎么会不注意呢?这会儿,我正想着要找什么东西来扩充自己的面部轮廓呢。

     听说过,戏曲家使用的鬓子没有?我要是有我一定会用的,听说用它能使长脸变宽圆、圆脸变瘦削的。所以,我只能找一些有类此作用的东西,在填补我的脸面的同时,要找回面子。也许,有人会问了,怎么我这举动怎么能跟“面子”挂上钩呢?!要知道,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男子,是不会随身就携带镜子的,也似乎没有必要,因为人人走在路上是不免地会被其他人评头论足的。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这人的轮廓就会在人们的眼睛里、脑袋里成形,而且,看一个人,脸面是第一位的。同时,就在人们对自己的评价里,自己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脸面是否对得起观众。那么这个时候,人们不就是自己的另一面镜子嘛!人为镜,这种说辞古时就不乏。像著有《谏太宗十思书》的魏征,而他正是被唐太宗称之为“人镜”的,为此,唐太宗还写出流传至今的名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对于现今,这个句子仍然很有积极的意义,戏言之,只需把“铜”改作“玻璃”就可以了。

     人以“玻璃”为镜,人以人为镜,不难理解。人以史为镜,也是很简单的,就比如,我们当今尊儒学之仁义、承道学之孝悌,它们在人们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的行为里;学习中国古今历史,并把它们列入学生们的学习大纲,以使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够积累出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来。这些个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有人会说,后者可以称为“以史为镜”,没错,那么前者呢?我的最直接表白是:儒家、道家的学说不都是历史上的瀚海遗珠吗?依照这些学说中积极向上的内容,有选择地作为基准为人,可不就是“以史为镜”的最好陈述吗?!

     以上都是人人交往过程中的“镜”的说法。那么,自然界中有“镜”的事实事物吗?怎么没有。像我作文描写水面上的景物时,我会让把水面比作蓝天的镜子。莫说是,我把景物人性化,就连动植物有时候也会照镜子的。不信吗?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像一些和人类是近亲的猿类、猴类,在动物学家对它们进行“偷窥”的时候,他们使用的摄影道具前面的玻璃挡风就会成为动物们的镜子。若说,动物若此,那植物会照镜子吗?我的回答是肯定会的,只不过是看镜子是什么了。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就像听了达尔文的语言似的,真相争取阳光、雨露,争取它们生活的空间。单说植物,看过电影《刘三姐》的人,都会知道甚至会唱影片结尾的歌曲中“藤缠树”吧。这里面的藤与树不是相互地以它们对方为镜,使得它们相依相生、攀沿而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猎豹追逐羚羊,羚羊就在自救中形成了很快的速度,对于羚羊来说,猎豹就是它的镜子,反过来亦如此。又像向日葵总向着太阳、梅花冬天开放一样,它们分别把阳光、寒冷当作历练自己的镜子,使得自己开心、傲冰。

   那么,如今顺应潮流的又在竞争中发展的人们是否也在相互为镜,并正在找着或照着使自己达到自己的所爱所求的目的地的镜子吗?!

    2013年元月11日(21: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