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平生头回喝酒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个春节,那时我十一二岁,许是遗传因素吧,酒鬼老爸瞧我好奇问酒好不好喝,便给我倒了小半碗自家酿的谷酒。酒有些辣苦,我皱了下眉头,但身为男人在乡下不会喝酒是会被人笑话的,我坚持把它喝完,已是天旋地转两脚打篙,飘飘欲仙。从此,我对酒欲罢不能。时光荏苒,转眼不惑,广种酒缘。三十多年来,四特、五粮液、稻花香、李渡高粱、茅台等诸多佳酿均陈脑海,芬芳四溢。至于酒之档次,出身下里巴人的我丝毫不在乎。然为酒赋文,我尚未生此念头。直至最近网上读了网友一树之花的《山里有好酒》佳文,念及山城资溪县真的有好酒——泸溪河酒,遂决意为之写点什么。
结缘泸溪河酒,少说也有十年有余。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教师节,有幸在高田乡政府食堂认识了它,酒名叫泸河大曲,那是最普通不过的散装系列。品之,醇香;过量,不伤脑。一问,竟是资溪一小小食品酿造厂生产。正应了一树之花所言“山里有好酒”。后来,有段时间没接触,毕竟厂子小酒的名气小,好酒也怕巷子深,泸河大曲竟渐淡出了我的记忆。直到今年在资溪县城同学女儿满月宴上,我又见到了它。这时,它已是实现华丽转身:原来的食品酿造厂更名为“泰伯酒业有限公司”。慕家乡先贤李觏(字泰伯)平生性嗜酒、诗文闪火花而命其名。眼前摆于桌上的酒为中档青花系列。品之,一如先前之醇香,口感佳;久之,仍颊齿留香,感觉工艺更上一层。
些日子,抚州朋友聚会。无酒不成席,上的是高档四特酒。众人把盏言欢,酒兴正酣,一在市人事局上班的桌友忽言及资溪“泸溪河”酒好。有人夸家乡酒好,我欣然咧嘴一笑和道:“泸溪河酒,名不虚传,外交部长杨洁篪喝了此酒都说好喝。”我立马捧上一瓶“泸溪河”精品金樽白酒,和朋友共享。美美的小醉里,不才之我随口吟哦:“深山淌清泉,稻谷为原料。众口做广告,醇香飘万里。生平性嗜酒,金樽乃上品。且当打油诗,笑吾又乐尔。”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