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石亭

时间:2012/12/23 作者: 蚁楼蜂 热度: 62191

    谁说,非名山大川才称得上名胜,谁说,非是热闹的场所才更显繁华!我不赞同,不只是我没有拜山涉水的钱财和闲逸,不只是我喜欢待在汲取知识的安静的环境里,还因为,浑然天成的平凡事物更能打动我的感官,吸引我的心怀。说到浑然天成,我的脑海里就能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旭日东升时,云彩吐出金色、红色的丝线,那丝线经过风的凝固粘贴,跳跃在雾里雾外,慢慢地而又规矩地缠绕着平顶山南部的半腰上的凸出的石块,顿时,石块仿佛受到了鬼斧、神工的雕琢,形成了龙伸五爪似的亭子。红彤彤的太阳慢慢地露全了脸,在往那石块上看去,确不是朦胧的美感误区,的确是,那些伸出的长短不齐的石块,被草藤缠绕,像是被缚脚的螃蟹,不在横行了,在正南、西南、正西方向形成了伞盖状。若是晚上见到它,那将会被人误以为是鬼怪的老巢的吧。还是把它称作石亭吧,最好找些石匠在它的上面山体上刮下草木,刻下巨字、染上红色,这样,不但使平顶山多出一个名胜,也给那些胆小的人壮壮胆了。叫它石亭,其实也是不太恰当的,它终究没有柱子和底座呀。其实,有没有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了它们,石亭就缺乏它应有的特色了。可是如果人们在山脚下,照着石亭方向植上树,我敢保证待到二十年后,树的腰身就成了石亭的柱子了。这样,石柱有了,只剩底座了。底座?底座不是现成的吗?到那时,那树根带地面不就自然而然作底座了嘛!希望,有人种下或松柏,不但生长得快,而且寿长质坚。不过,这只不过是我的想象,石亭依然是无人问津但却真实存在着的,也许,真的再过二十年,松树够着草藤,到那时,想必,石匠将会刻下“松石亭”三个巨大的红字,且,顺着松根的地方围成了栏杆,那么平顶山就造就了一个名胜,名曰:松亭城。

     追逐着记忆的脚步,今冬,我又一次远望着那被我命名的石亭。几天的雪下来,厚重了石亭的“伞盖”,加深了它的轮廓。十几个鸟巢聚集在“伞盖”上面,不时地,有许多个鹊、雀扑打着翅膀,在和着一直不停飞舞的雪花。享受着柔绒的抚慰的我,依旧与孤芳自赏的石亭一样,凸显着特色。在我眼里,石亭是我的景物,若从石亭的角度来说,也许,我不过是驻足流连观赏它的游客之一。是啊,不论是炎夏还是寒冬,纷来往回的有飞禽走兽,有游人香客,它怎么会孤芳自赏呢?只有像我这样的闲云野鹤,在不显山不漏水的过程中,咏唱着自己一些个基于景象的心情,此时此刻,我还会为自己开脱:我无芳,怎么会孤芳自赏呢?飞雪除旧貌,暖阳陈新容。盼望太阳能够出现,盼望着新春早来到,那么,迎春的草就会欢跳,迎春的花就会微笑。

     其实,好几年前的春天里,我也是见过石亭的,只是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个天真的孩童,刚刚知道“寓情于景”的手法,却不能真正运用到写作上面。还有就是,那时只顾着从平顶山南坡的石阶上费力地爬,深怕被父母追上,所以累得气喘吁吁,哪里还顾得上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寓累于山”的雅句呢,只记下自己爬山的累和难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越发觉得自己是有见过石亭的,只是,那时山草绿得惹人心醉,只把那凸出山体的石头戏称作鹰爪了,说它鹰爪是有缘由的,因为平顶山被称作鹰城。现在想来只觉得好笑。还是,给它取作石亭更切合一些。毕竟,它浮现在我脑海时多是我成年之后用心怀雕缀它的景象:藤绕“伞盖”,阳光普照。这景象是秋末的。至于春天里,它的“伞盖”上也有飞鸟,不像冬雪中的鹊、雀那样翩翩,黄鹂多些,成对成双,似或应证着“春情、春梦”这些词语生产的季节吧。若顺水推舟,春情、春梦的产物想必就是产出爱情甜蜜的夏天了。我记得我在夏天是也来过平顶山,但是没有注意到我所谓的石亭,印象里,那时,仿佛山体的岩石都很凸出,凸出的功劳是被横生、奋进的草藤遮盖的缘故吧,没有大的树木,我想原因是南坡山体比较陡直,若不是,那么人们就不用费力还开辟出石阶来了。但是也不一定,我毕竟是叶县人,虽说离平顶山并不远,但我除了串亲戚或上学去平顶山市里,平时很少去平顶山市,即便是去,要上山也不会从南坡爬阶梯,毕竟嫌累。我会从西坡绕上山去。那么,这样一下,我就不能望到那石亭了。要知道,望石亭须得站在山体南坡面向北面仰望去的。

    记忆里的石亭,不论是在秋、是在春或是夏,都是过去的了。看着眼前的它的冬景,我差点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我如今是一个石匠了,我愿意冒着被积雪淹没的危险,徒步探下山崖,凿出我心目中的汉字。但心怀里又有了一个想法让我停止了我即将做出的粗鲁的举动。试想,它虽在凸显,却不傲;虽是无名,却不恼;虽经炎寒,却不馁。一年四季,不知它历经过多少多少。它无言无悔。你听,“托天是盖,垒地成身”这赞叹它的声音多么沁人心扉。

    作于2012年12月23日下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