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的“五月十三”
-------话说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物资交流会
说起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的农历五月十三庙会,在海东一带深有影响,它不只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更是河湟文化发展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盛开在河湟谷地,也盛开在河湟流域人们的心中。讫旧社会至今,年年如此,进入四月,便成为乡民商贩的期盼。
五月十三,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是红崖子沟乡的传统庙会,儿时常听老人们说起过农历五月十三的事,说这一天是纪念关公关老爷诞辰的日子,也说五月十三是关帝单刀赴会磨刀的日子。(关帝,即三国时期蜀将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关羽生前忠义双全,勇武盖世,颇受时人敬重。关羽兵败被杀后,其事迹通过《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流传下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都会下“磨刀雨”。民间传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五月十三是斩貂蝉的日子,磨刀雨后斩的貂蝉;另一种说那天关羽单刀赴会,由于久未磨刀,刀口都钝了,适时地下了一场磨刀雨,关老爷趁势磨刀后,大捷而归。每当说起其渊源,老人们常常绘声绘色,颇有自豪之感。
每年农历五月初九清晨,三村村民聚于一处,敲锣打鼓,举行盛大的保青苗插牌活动,十一在庙前戏台(三村都有村民自发筹建修建的戏台,且绘彩的龙飞凤舞,颇为壮观。)踩台,十三为正日子,十六降下帷幕。它以传统的秦腔演唱为主,演员是红哈二沟的乡间艺人,此外,皮影子、迷胡儿、青海花儿,露天电影推波助澜,将交流会推向高潮。由于土乡的五月十三历史悠久,声名在外,故赶庙会的民众云集,吸引了海东西宁周边地区的商贾来此出售商品,甚至也吸引外地艺人来此一展风采,逐渐发展成红崖子沟的大型传统物资交流会。
每逢庙会,戏场、公路、小道、田边、树林一片热闹。五月十三历来由老幼村、蔡家村、上寨堡(担水路、上寨、站家三村合为上寨堡)轮流举办。进入四月,举办此会的庄子村民自发凑钱,自白马寺的四月八庙会之后五月十三已拉开序幕,五月初八九,小贩、饭馆已早早抢占地盘,戏台上扩音器已传出秦腔的粗狂,令人心潮澎湃。每当此时,孩子们早已按挨不住心中的躁动,可谓是心在曹营心在汉,于是学校放一半天假以释放孩子心灵的萌动。
搭起戏台唱大戏,敲锣打鼓闹平安。五月十三一早,海东六县乃至西宁周边的乡民,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向红崖子沟涌来,公路小巷树林人山人海。五月十三,土族阿姑的服饰更是会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一天会场上犹如彩云追月,土族阿姑们身着节日七彩礼服,毡帽上插满姹紫嫣红的绢花,腰间彩色丝绸腰带五彩斑斓,配之点缀礼服做工精细的刺绣图案,那七彩的风景使五月十三尽显了河湟民间文化的的内涵。
戏台前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老头老太太诸多戏迷坐在石头或坐土坷垃上,有些干脆席地而坐,甚至墙头,大树枝杈小孩们盘踞其上,一睹秦腔之风韵。《铡美案》《斩判官》《李彦贵卖水》……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听的情随剧变,好一番享受。烈日炎炎,也驱散不了乡民挚爱秦腔的热情。曾几何,秦香莲的悲惨让听众嘘唏流泪,包青天的刚正不阿铡斩负心汉让大家齐声叫好,水漫金山让民众褒贬不一,最终同情白娘娘憎恨无道的法海将大家的情感推向极致,颇有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之情味。虽说唱的悠扬婉转,却没有专业演员字正腔圆之地道,但一场场有传统意味的剧目让戏迷们百听不厌,场场爆满。自十二至十五,戏场内不时鞭炮噼里啪啦,各村跳出农门的学子、小有成就的人士,各村各单位争相贺之,每每有人前来道贺,台下一片嘘唏赞叹。身为父母兄妹,常以家人出人头地而自豪。
人们都说,五月十三的磨刀雨是五月十三这天的神秘。曾几何中午一片艳阳天,午后,天边几道云彩,过后,雷声隆隆,你听,那隆隆的雷声,不正是关帝霍霍磨刀的声音?这一天下的雨,谓之“五月十三磨刀雨”。这天不论倾盆大雨,还是二三点雨台前,都赢得大家的一致称好。在记忆中,凡逢五月十三,下雨的几率很大,上午还是阳光灿烂,下午冷不丁地下起倾盆大雨。一旦这一天没下雨,老人们则发感叹,今年的年成不好。他们会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连五月十三都晴,没指望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竟然能摸索出这等千古不变的农谚,而且还是非常有效,能不佩服?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举行大型庙会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台上演绎历史亲善孝道,台下祈福以求风调雨顺。”。戏场花伞朵朵,小贩吆喝此起彼伏,粗狂的秦腔,展现着河湟传统文化的风采。
公路上更是摩肩接踵,路两边的饭馆飘溢着浓郁农家风味饭菜的香气,青海尕面片、酿皮、甜醅……让游客们大饱口福,年青人在帐篷内喝五吆六,推杯换盏,喝得面红耳赤。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游客们驻足观看,刺水枪等小玩具更让小孩爱不释手。
远离会场的河边、树林成为花儿爱好者的乐园。平日,花儿是村民在村子忌讳的野曲,登不了大雅之堂,(就连著名的新闻教育家顾执中1931年来青海考察时曾评价青海花儿(也称“少年”):“寓意粗鄙,惟多偏于男女之情”《到青海去》)唯独在这一天,花儿爱好者三五成群畅漫花儿,河畔、田埂、树林、草地皆是花儿的舞台。“白马寺里的小经堂,金刚爷靠崖着哩,这两天没见好心肠,好心肠可来着哩。”“红雀儿落到青石板,身穿了珍珠的汗衫,我俩会场上浪一圈,没知道阴间嘛阳间”“娘娘山拉雾云起来,老爷山拉雾者雨来,我见了花儿把头抬,精神儿不由的起来。”……一句句曲调悠漫、自由洒脱的青海花儿更是河湟小百科的彰显。席地而坐的歌者手托下巴,男女对唱,以述心中情殇,对唱者唱到精彩之处,喝彩声荡漾在树林上空,当对唱者词穷气短时也以花儿告以失败,“天上的龙来地下的虎,虎把个龙抓住了,要唱了唱上个龙戏虎,少年把人拿住了。”听者团团围坐,瓜果酒肉一地,无不显现出乡土文化的浓厚,体现出热忱传统风情民众的文化情结,给人一种“闻到田歌四起,清声雅韵悠扬,此时农家乐处,外人莫笑轻狂。”的诗情画意。
小河边、田埂上、油菜花下,伴随着扬穗的麦苗,小伙姑娘谈情说爱,亲亲我我。艳阳高照,麦穗扬花……一路瑞气盈绕,一片祥和安康。直至桂魄中天,夜戏终场,仍驱散不了热闹的喜气。
五月十三是土乡继白马寺四月八庙会后的又一场文化的飞扬,也是拉动农村经济繁荣、增强农村商品流通的盛大庙会。土乡农村自麦苗吐穗,土乡那浓郁的乡间传统节日相继相随,六月六的丹麻花儿会,六月八的佑宁寺关经会……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彩虹的故乡再度吹响“察罕尔蒙古”的福音。
才送瑞雪佳节去,又盼麦苗扬花时。愿土乡的五月十三在彩虹之乡的腾飞中旋出新时代的华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