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边城》或看过由《边城》改编的电影。这部中篇小说是我国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以茶峒为原型的作品。《边城》并不像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那么幽默搞笑,也不如古龙的《天涯明月刀》那么让人热血沸腾。但恰巧是这篇看似平淡的文章却成就了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边城》主要写渡船女翠翠和大老、二老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却又单纯的情愫。《边城一瞥》正是作者趁国庆长假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旅游后的佳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边城,更加了解沈从文。跟了解一个人应从他的言行举止开始一样,了解一个作者应从他的作品着手。
沈从文的《边城》主要写“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的美女翠翠,那种少女唯有的羞涩和自然,那种一提到心上人就会脸红的难以言传的情怀,正是这远离喧嚣、几乎摆脱世俗的少女独有的宁静。正如丁来先在《我像爱哲学一样爱女人》中说到的:这是一种母性唯有的自然和宁静。
《边城》中的爷爷竟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工作对于他人的意义,更不曾为此感到丝毫的荣耀和自豪。这是一种淡泊名利或者说“出世”的境界。可以说这是对争名逐利的现代人的讽刺。《边城一瞥》也是以爷爷和翠翠为线索,在向我们介绍着这令人向往的神奇的地方。
在写洪茶桥的文段中,作者写到“但人们依然情愿去‘拉拉渡’乘船到达对岸”。我想这应该算作者对沈先生笔下边城生活向往的表达吧!翠翠和大老、二老之间那貌似爱情的关系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善良和纯朴。那是一种不带任何利益的单纯的爱慕和欣赏。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否真的有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在一只黄狗的陪伴下和爷爷在一条交清水江的河上为往来的客人摆渡。但是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似乎那些曾经的人和事就在我们身边。
谈到边城书画博物馆时,作者不免有些失望,深感世风日下,真正懂得欣赏《边城》的人为数甚少。也许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而是文化体制教育产生的连锁反应。这也难怪有人在强调在外国开设孔子学院的同时更应注重国内的文化传播和推广。
在没能下榻“三不管酒店”时,作者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边城。在四通八达的今天,边城已经不再遥远,旅游更是家常便饭。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将旅游看成是一种放松式的学习,能够体会名胜古迹的文化底蕴,能够书写名山大川的意义所在!
在外国文坛上有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在中国文学史上沈从文的《边城》也许就是“看得见的乡村”。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还未去过边城,但是通过阅读《边城》或《边城一瞥》之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边城。那是一座看不见的城市,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座神秘而美好的仙境,令人向往。
喧嚣之外,情感之中。抛开城市的喧闹去追寻文学作品中独有的边城的宁静,这是一件何等的美事,一种何等的洒脱。我也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走出去看看,去看看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巍峨的高山,去感受自然的伟大,去体会文学的魅力。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特别强调“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这并不是一句口号,作者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这句话。在教诲学生的同时仍然在不断的学习,他用行动表明: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
作为现代人,我们缺少的不是学习的条件,而是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目的的认识。在欣赏他人的佳作时,我们除了对作者写作水平的赞美,还应反省和学习。反省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学习作者谦虚谨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展现出当代青年应有的风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