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5号,我帮朋友代课一个月的假期补习班结束了。我终于可以腾出脑筋歇歇写写,来整理整理我为期一周的文登之行了。
我土生土长在农村,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半农半书的小学教师来说,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机会真是凤毛麟角。这次参加诗文杂志举办的威海文登笔会,是我平生最自豪的一件事,感觉就像一朵花绽到了圆满,美到了极致。按说,我应该喜不自胜才是,可是,没有,没有我一个月前报名时想象的那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狂喜。毕竟是第一次要坐火车出远门,也许是阴雨天,也许是闷热,越到临近出发的日期,我内心深处反而莫名地时时泛起一种“近乡情更怯”的寂寥,但这不至于影响我此行的激情。再说,主编刘筱老师同意我带我儿子贺儿一块儿去。儿子上大学了,已经出过几趟远门,比我强。想到一路上有儿子的陪伴,我心里踏实多了。
论坛通知参加诗会的全体人员7月27日晚到文登市山海长寿园集合。我们的火车票是提前五天买好的,7月26号晚上22:20从藁城出发,次日02:13到达济南东,然后,再乘04:56 - 12:17的火车从济南东到文登。 临出发前,刘筱老师给我一个手机号码,他说是我们到了文登站就会有人接我们,他已经安排好了。刘筱老师,是《诗文杂志》 的总编,廊坊人。马成云老师在《诗文的舵手》一文里是这样描述他的:“刘主编是我们这一群人中的佼佼者、领头雁,他在网络和纸质的双重舞台亮相,以三种最为具体的方式介入文化的涌动并举起《诗文杂志》的旗帜,率领我们艰难地跋涉,痛并快乐着!”为了“让文化的血脉在现实的土壤中保持应有的尊严和高傲的律动”,“作为总编,他是‘诗文’这条船的舵手,任重而道远,实在是难为他了。”
我作为一名诗文爱好者,一个文学中年,加入《诗文论坛》有两个年头了。我真的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一个钟情于缪斯女神的诗人那份对于文字的敬畏。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读文识人的天赋。我常常想,能写出那些美丽的诗词篇章的作者们,定有一颗美丽纯净善良豁达的心。再坏,能坏到哪里去?这,就是我顶着生活繁琐的压力义无反顾地走进诗文的原因。
晚上8点多, 小弟冒雨开车来我家接我们,送我们去车站。小弟带着娘为我们煮的七八个熟鸡蛋,嘱咐我们多带两瓶水,说是火车上买东西太贵。小弟一路给我俩进行着安全常识教育,叮嘱我们不要在路上凑热闹,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话,不要在地道桥、车站地摊处买东西……贺儿爸爸出车了,也不时打电话问我们准备好了吗,走到哪了。我知道,爹娘他们不定有多不放心我们娘俩出远门呢。就这样,人到中年的我带着一家人的牵挂,带着我的文学梦,扑棱着不再轻灵的翅膀飞了出去。
(2)
7月27日正午时分,我和儿子抵达文登车站。天空正飘着雨丝,四野一片雾气笼罩,虽有山风徐徐吹过,但刚刚走出空调车厢,仍感到夏季的潮湿溽热扑面而来。乍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一时无心欣赏这里别样的远山近景。我到车站出口处打电话,一声“吴主任,我是……”话刚开口,一个笑容可掬的小伙子收听着手机,近在咫尺冲着我乐。“您就是李老师吧?刘筱是我朋友。”顿时,我们娘儿俩刚下火车那种举目无亲的茫然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我心里一阵感动。
到山海长寿园国际有限公司大概有20分钟的车程。路上,司机吴主任告诉我,诗文杂志里一位江苏诗人张新华凌晨六点多就到了,等我们过去了就一起吃午饭,刘筱老师安排好的。这样的活动,诗文杂志已经成功组织过几次,我是第一次参加。别说陌生的名字,即便是论坛经常互动的文友,也只是网上交流,有的连照片也没见到过。我真希望能看到这群可敬可爱的诗文老师、朋友的音容笑貌。说起来惭愧,好多人我至今也还没对上号呢。朋友啊,玉岭山庄里、论坛照片上究竟你是哪一个?
汽车平稳地拐进一座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庄园,大门口右侧镶嵌着四个一米见方的烫金大字“玉岭山庄”,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个沿海小城——文登。这里就是我们后来食宿五天,温馨舒适的“家”。吴主任亲切地把我们交托给服务员。我看了一下登记表,我住313房间,和妞儿、李桂苓大姐三人同屋。妞儿是浙江义乌的,我见过照片,典型的江南曼妙小女子,和我同岁,诗歌写得特别美,我们网上聊天我能感觉到她纯真的心灵。那种脱俗超然的灵性,是我最欣赏的。廊坊的李桂苓大姐,是我到了这里认识的,一位宽厚慈爱的大姐姐。我们闲聊时,她挂在嘴边的就是她的小孙女,看她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真替她感到欣慰。我家贺儿住302,和廊坊香河诗人张金华住一屋。张金华大哥网名“酷酷拽老头”,诗歌写得灵动剔透,神采飞扬,参加过多次这样的诗文活动。名如其人,我从论坛上一些诗文朋友的文字中,侧面了解到他是个性格活泼、幽默风趣的乐天派。我想一定是个善良可爱的好人。我儿子性情腼腆,和这个张大哥一个房间,正合我意。如我所愿,后来的几天里,张大哥见到我就夸我儿子乖巧、勤快、懂事,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我懂,这又何尝不是缘于张大哥一颗达观宽和的心呢?我想,房间一定也是刘筱老师有意安排的吧。
我们办理完入住手续,服务员热情周到地带我们进房间,我们规制好行李(其实也就几件随身换洗的衣服),就去二楼餐厅。一个中等身材,戴近视眼镜,温文儒雅的中年男子已经等候在那里了。不用说,这位就是江苏来的张新华老师了。因为诗文大队人马由刘筱老师带队,从济南乘大巴车到文登,要晚上七、八点钟才能赶到。这会儿时间还早,才下午一点多,我们三人一边慢慢地吃着,一边找话题闲聊。饭后,我们各自回房间休息。歇到4点多钟,儿子说:“妈,我看前面有条河,我们去那边玩会儿吧。”我家乡在华北大平原,轻易看不到山山水水。于是,我们娘俩便在山庄附近转了半天。
八点过后,掌灯了,我透过宿舍玻璃窗不停地向大门口张望,期盼着诗文朋友们的到来。九点多了,外面阴沉沉的天,青雾弥漫。我有点焦躁起来。我鼓起勇气给刘筱老师打了个电话,刘老师一定知道我等得着急了,亲切地说,路上堵车,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让我安心等着,一起吃晚饭。
十点钟左右,大部队没等来,来了一支小分队。
我和儿子正闷闷地坐在房间看电视,妞儿一个短信发上来:“雕花,我们到了。”我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那种亲人团聚的冲动,刹那间撞击得我热血沸腾,我可没带一点夸张。我来这多半一天时间,总算等到“自己人”了。我急急匆匆下楼去。一楼大厅登记台处围着四五个人,大包小包,热热闹闹。我一眼就认出了妞儿,和照片上一个样,灵秀俊美的容貌,甜甜的笑脸。我们俩一见如故,看得出,她见到我也很激动。妞儿热情地一一给我介绍他们一行五人。李光莹夫妇和一名司机。重庆的张来军大哥我能认得出来,不光我,我想见过他照片的朋友都能认得出来,因为张老师留着胡须,很见艺术家风范。不过,看他本人,衣着素净,皮肤白皙,精神矍铄的样子,怎么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位“老人家”啊!要比他照片上年轻20岁啦。初进论坛时,张来军大哥的十四行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向大家介绍一直站在我身边的儿子,他们都为我有这么个身材高挑,眉清目秀,腼腆文静的儿子表示赞许。尤其是我们的妞儿,朝夕相处几天下来,她真把我家贺儿疼到了心坎上。山东分别后,妞儿在短信上、QQ上还嘱咐我关于孩子学习、工作的事。贺儿性格内敛,跟我出了这一趟门,他知道妈妈的这些朋友们都喜欢他,一次次提念起来,他都羞涩得情不自禁,笑在眼角,美在心田。
妞儿的行李还没来得及规整好,就听到大门口有汽车喇叭鸣笛声,我借着朦朦胧胧的一点亮光,看到一辆大巴车停在玉岭山庄大门口。啊!大部队终于到啦!
(3)
此时此刻,在即将写到我的这些亲爱的网络上的诗文老师、朋友们时,我想首先提一个妙不可言的汉字,那就是——缘。想来,这世上人海无边,您、我、他(她),能有缘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屈指可数的美好时光,多么值得珍惜!书上写“佛说:哪怕今世的擦肩而过也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的。”别嫌这辞藻有那么些矫情吧,多美呀!我不信佛,我信缘。如果没有缘分,怎么会是我们天南海北团团围坐,一起吃饭敬酒?如果没有缘分,怎么会是我们群来群往,一道浏览观光?如果没有缘分,怎么会是我们一日师生,一生父兄?没有漏下你,也没有丢掉他(她),还有一个我。在一起,多么快乐!有缘真好!
我看到我的诗文老师、朋友们了!
这一行60人,凭着照片我一眼能认出来的刘筱大哥、邓健大姐、姐夫、杨秀茹大姐、马成云老师、陶其骖老师、胡焕亮老师、王继宝老师、张华哥、邵悦妹……其中还有在济南东站匆匆打过一个照面的黄同君老师。夜色苍茫的玉岭山庄,一时热闹起来。一楼大厅里熙熙攘攘,人声喧哗。这种场合里,我通常是羞怯而慌乱的,似黛玉进府般拘谨。我感觉我的心跳加快,满脸涨红。我和儿子躲在人群里,默默地冲着大家微笑。我的雕花网名是被大家认可的,很快我也被大家认出来。刘筱老师组织大家办理完入住手续,先吃晚饭,再回房间。大家在餐厅落座,相互寒暄着。我目光流转,新奇地观望着这群我还没来得及确认的诗文朋友们。我沉浸在这欢庆的大聚会场面里。
恍惚间,我似乎又回到了遥远的从前,我懵懂的青春岁月,我青涩的学生时代,那多梦的日子。追忆里,那年那月,恰同学少年,节日联欢、毕业晚会……也是这般欢腾热闹,也是这般激情澎湃。啊!久违了,我的青春!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妞儿、李桂苓大姐一起走出房间。昨晚的浓雾早已自动退隐得无影无踪。四下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沁人心脾,远山近水宛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真是出门大吉呀!门前空地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拍照留念。 经过一晚的休整,人们一个个都显得精神百倍。大家陆续走出房间,沐浴在这清早甜润的空气中,融入到新朋老友的谈笑间,祥和而温馨。
也许,从实际意义上来说,2012年诗文杂志文登山海诗会这才算刚刚开始。
活动日程安排是这样的:28日,上午去文登博展中心游览。下午去南海采风。29日,上午听李小雨老师、桑恒昌老师诗歌讲座,下午自由交流、现场书画捐赠,晚上诗歌文艺联欢。30日,汤泊温泉度假村游览。31日,乘大巴车集体回济南,返程。
(4)
走进文登博展中心,你会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各个展厅,并介绍每种文物的名称、出处和文化背景。历史文化展厅,文物陈列琳琅满目,那石斧、石刀,石凿,那陶鬲、陶鬶……向我们诉说着文登悠久的历史,昭示着我们的先民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在这方土地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民俗展厅,布置精妙,一组组雕塑场景,再现了齐鲁人民代代薪火相传的生产生活方式。美轮美奂的鲁绣展厅,陶艺馆,以其文化渗透力,艺术感染力,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的绵绵根脉。
文化性是一座城市名片的内在灵魂。相传,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为“文登”留下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据史料记载,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在文登开院讲课。大文学家苏轼在目睹古文登民众勤奋好学的风尚后,曾发出“东鲁遗风今犹在,十万人家读书声”的感叹。明清两代,文登七人同科高中进士、父子同榜、兄弟连鏕……被传为佳话,举国皆知。“东鲁学风”“文登学”,一度名震朝野。展厅里,“李龙文化”由大屏幕动画片形象地诠释出来,生动有趣。“崇文重教”是文登学的内涵。
博展中心用史料展陈,配合声光电高科技手段,让我们直观感性地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去追寻文登人文风尚的发展轨迹,去审视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真是其乐无穷!
远远的,我就望见了大海。海面上碧波荡漾,白色的浪花闪着银光。海空中云卷云舒,沙鸥翔集。海滩上人头攒动,如同春暖花开。大海以她温情博大的胸怀微笑着接纳了我们,接纳了我们这群来自异地他乡“不为彼岸只为海的”的率真贪玩的孩童。半天时间,知足吧,大海永远在那里,等你。比起张雨生的背对大海,期期艾艾,泪流满面,失落遗憾,我们是多么幸福!
大海美则美矣,可海水真的不好喝。呵呵呵……
好喝赛蜜糖的水在汤泊温泉。这里真是人间仙境。泡在温泉池中,闭上眼,细细感受那汨汨热流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奇妙,享受着温泉水善意的簇拥,多么愉悦,多么惬意!怪不得文登宝地名人辈出,真是上天厚爱,地灵人杰啊!文登人被这香泽凝脂一般的圣水浸润着成长,不领风骚才怪呢?
诗文活动最让人受益匪浅的还是李小雨老师、桑恒昌老师的诗歌讲座。
坐在讲坛下亲临现场亲耳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导,和在银屏影像前看画面,那自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个中滋味,不易言表,只有你自己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得到。
李小雨老师说:“什么是好诗?好诗就是大家都看到了,但没说出来的语言,是个体的,也是大家的,是普遍公认的情感。 ”桑老师说:“诗,是从心底里疼出来的。”“诗人要有一把美丽的硬骨头。”他勉励各位诗文朋友:“文坛上的一席地 ,诗刊上的两三行,都不是轻易得来的。”
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文字的人来说,此次文登之行还有什么比这堂课提供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更加宝贵的呢?
联欢会上,刘筱老师一首《人民万岁》高亢激昂的朗诵,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各位诗文老师、朋友以及前来助兴的各界人士还有我,都纷纷登台献艺,表演歌曲、戏曲、朗诵等文艺节目,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共同欢庆这来之不易的诗文盛会。
玉岭山庄的书画捐赠现场我一刻不曾离开,汤泊温泉的书画现场我守在一边,谁叫我是那么喜欢这翰墨飘香呢?我在一边默默看着这些能诗能文又能书能画的大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乐在其中。脑子里竟浮想联翩,不着边际。人们常说“纸寿千年”。书画这些东西较之江山、财富之类,是无用的,有时,它真不抵一碗粥有价值。但是,但凡美丽的东西,哪里有什么用?比如:诗歌;比如:养花……想到这一层,我几乎泪下。
(5)
8月1日早晨,我们返回了家。没顾上休息,下午我便赶去补习班上课了。真的,我不只是为了那点工钱,而是为了那份“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念,更是为了我到山东时,我家乡的同事好朋友殷切的手机短信问候祝福。我只想尽我所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爹娘最关切的就是我们娘儿俩独自出那么远的门,又没有亲戚本家,是否能吃得好,住得好?是否孤单寂寞?
怎么会呢?我的爹娘,你们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敬可亲的一群人啊!我给爹娘讲述着我们一路的诗会见闻,爹娘带上老花镜,挤在一起欣赏我们手机上拍的照片。所到之处,山山水水,吃喝住行,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还有那么多的诗文老师、朋友的形象。这些照片我一张都舍不得删掉,看啊,照得好看的风姿绰约,拍得不好看的憨态可掬,多可爱呀!爹娘欣慰地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此时,我的脑子里像过电影纪录片一样,历历在目。
7月31日,诗会结束了。我随着刘筱老师安排的大巴车返回到济南。车上,有人提议,时间宽裕的可以组织一下去看看大明湖、趵突泉。我是晚上一点的火车,我戏称“下个月再走”,便乐乐呵呵报了名。下车后,大部分人不见了踪影,各自去了返程的车站、机场。那天,是个阴雨天,向来方向感意识模糊的我早已不辨南北了。家住山东的桑老师、张华大哥连他十七岁的儿子张澍生都成了我们十几个人的顶梁柱。有了他们的陪伴,我心里没有感到一点孤单,没有感到一点出门难的凄凉。实在地说,出门好多天了,他们本可以早早甩手回家休息的。即便那样, 谁也无可厚非 。不过,他们不会那样想,更不会那样做。我知道,他们舍不得把我们撩在这人地生疏的地方 。他们拿我们不只是当朋友,分明是当亲人啊!尤其是,我们母子两个到了济南,又是打的,又是住店,又是小吃,又是盛宴,还有大明湖、趵突泉 ……哪儿不需要花钱啊?可我的盘缠钱分文未动。几位大哥争来争去地抢先付钱,我看在眼里,根本就轮不到我插手的。这份沉甸甸的情谊叫我怎么还?
我是个性情沉静的人,我不太会口头表达我内心的情感。谈吐风趣幽默网名叫做“文心华章”的张华大哥和我开玩笑:“我五天里只听见你说了五句半话,光看见你笑。看雕花挺能写的,怎么老是默默无语的呀?”说得我更加不好意思起来。提起这个话题,李桂苓大姐慈爱地宽慰我:“ 我们知道雕花是个实在人,看,大家都喜欢你。没人计较你话语说得周到不周到的。”
是啊,没有谁会计较我,我懂。
桑老师不会计较。我早就知道桑老师享誉国际诗坛的怀亲诗,有血有肉,脍炙人口,那颗赤子之心读之叫人动容。同桌吃饭十几顿,那么德高望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回回给我们端菜、递饭,那份谦和的人格魅力,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诗人。邓健大姐、姐夫不会计较。每次吃饭,花甲之年的邓大姐生怕我儿子认生吃不饱,总会关切地说:“孩子,多吃点,小伙子正长身体呢。”姐夫知道我爱好书画,专门在家写好一副字从天津带过来送给我,这可是多少人都求之而不得的墨宝啊!朱伏龙大哥不会计较。同游大明湖、趵突泉时,那一声声亲切地招呼:“小妹,跟上来,别落下!”那特别的略带沙哑的湖南口音,至今留在耳畔。刘筱大哥不会计较。临别晚宴上,刘大哥亲自举杯对我家贺儿和小澍生两个孩子寄予美好的祝福和祈盼,嘱托两个孩子好好学本事并支持爸爸妈妈的工作。马成云老师不会计较。这个诗文写得那样成熟稳重、内敛大气,来自彩云之南的性情诗人,《诗文杂志》的副主编,走下诗文论坛竟是如此的随和谦恭、天真烂漫。暮雪妹妹不会计较。我们姐妹一见如故的相视一笑,比任何语言都来的自然纯真,一顿饭的功夫,我的儿子也深深喜欢上了这个热情好客的山东籍的暮雪阿姨。妞儿妹妹、水儿姑娘、张华哥更不会计较……
这一份份不平凡的深厚情意,又怎一个“谢”字了的!
领略了大明湖、趵突泉“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的风情,触碰到了那个兰心慧质,海棠模样的绝世词女的温度 ,我迷恋在这一抹生命的嫣红里,如痴如醉,欲说还休。听,是谁在这烟波浩渺绿肥红瘦的藕花深处,东篱把酒,一梦千年:“言与司合,安上已脱”,平平仄仄,殷殷切切,寻寻觅觅,缠缠绵绵……
怀着满满的深情感慨,我写下了这么多的文字。不要怪我行文太过琐碎吧,我不管符不符合写作规范,我是真想面面俱到的,可我还是感觉顾此而失彼,也只能这样了。
在这里,我们,相遇。一笑皆春色,清香满胸怀。让我们一路同行,随缘、惜缘……
祝福我的亲朋好友幸福安康!祝福诗文大家庭繁荣昌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