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敬读黄道婆

时间:2012/6/26 作者: 孤竹子 热度: 58872

    位于上海植物园内的“黄母祠”,经过数次修整,在今年的4月26日,春花盛开的时节,以崭新的面目重新开放了。据报道,参观拜谒者络绎不绝,园中香火缕缕不断。国家没忘记这位勤劳、智慧和善良,曾经把爱心和温暖带给千家万户的普通妇女;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百姓,依然感激这位民间观音“衣被天下”的雨露恩泽!

    还是在中学的历史课上,听到黄道婆的事迹。非常简略,却深深感动了我。书上有一幅小小的画像,俨然是慈眉善目的女菩萨。工作后,我遍寻关于黄道婆的书,但因为黄道婆只是一位劳动妇女吧,古代正史中,是没有只言片语记载的,不论是今天的历史书、还是其它文献,所根据的,只有明代陶宗仪的笔记集《南村辍耕录》。寻来读过,却只有一则很简短的记载。元代初,上海西南郊乌泥泾地区土地贫瘠、生产落后,农民生活穷苦。一位来自海南崖州的老年农妇叫黄道婆,她把那里先进的纺织工具制作和纺线织布技术,传给村民们,而且不久又传到了其他江南贫困郊野,使他们的日子过得富实起来。黄道婆去世,百姓们感激而悲泣,共同安葬了她,为她建碑立祠,年年祭祀。

    多年后我偶尔翻阅清人毛祥麟的笔记《墨余录》,蓦地见到“黄道婆祠”一则,顿时兴奋不已,原来,从元代到清代的文献,关于黄道婆事迹记载,并不仅有《南村辍耕录》!文章写得较为详细的,是人们纪念黄道婆并为她建立碑祠的情况,可同样不多的关于黄道婆的身世叙述,却是对陶氏文章的重要补充,使这位恩泽天下的善良妇女的足迹,变得清晰起来:黄道婆,本就是乌泥泾人,自幼流落到海南崖州,跟当地劳动妇女学习到先进的纺织技术。老年时,她随海船回到故里,把纺织技术传给乡亲。当然,关于她的更多身世细节,她的生活、感情,还是不甚了了。后来又见到杨嘉佑《棉纺故乡与黄道婆》一文,通过大量民间资料,补充了黄道婆的身世。其中关于她为何流落海南的传说是,她因为家里贫穷,从小给人家当童养媳。因不堪忍受公婆虐待,才毅然出逃的。

    但我还是难以释怀:晚年,她为何又不辞艰辛,返回故乡?流落异乡、漂流海上,她流过多少思乡的泪、孤苦的泪?晚岁回乡,她还有亲人吗?她把慈爱、温暖带给千家万户,而当家家机抒声声,无数田野村落,充满欢歌笑语时,能卸去她心头承载的孤苦吗?还有,她究竟长得什么样?不论是流传至今的画像,还是诸多民间的塑像,都是慈祥的菩萨摸样,而今天“黄母祠”中的塑像,慈祥以外,又平添了几分端庄、秀美。

    回想三十多年前,我在奉贤乡村插队落户,那里离黄道婆家乡应不算太远。我住的农房里,就有古老的纺织机。秋意浓了,妇女们日里忙完播种收割,晚上就赶着纺线织布。我的女房东也在我隔壁杂物间,脚踏手摇,吱呀吱呀。我丝毫不觉得吵。她和姐妹们终年操劳,却很少抱怨。白天,她们采棉花有说有笑,像唱一首首动听的山歌;此时,月白蝉稀,寒露轻洒,纺机吱呀,我甜甜入梦……我想,黄道婆一定跟她们没什么两样。

 

作于2012.6.2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