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的中央,长着一棵古树,名叫榔榆树。树龄有多久?没有人知道。人们只是说,先有榔榆树,后有曹家村。树干大约要三个人才能围抱住。树不太高,有两丈余。形态奇特,活像一个趔趄打盹的老人。树冠很大,能遮住半个村子。虽有些许枯朽老枝,但绝大部分,枝繁叶茂,苍翠葱绿,栩栩如生。冠枝有三五股组成,尽情的向四周伸展,雄伟壮观,大有呑天衔月之势。于是,人们就把他给神话了,谁家有个三灾病难,就到树前烧香上供,祈讨平安。树干上也时常披红挂绿的。
从村子沿山路南行二三里,有一泓清泉,泉水不大,但常年流水潺潺,在山沟里有这么一个去处,真是难能可贵的了。在过去的年代里,村子里没有机井,就是这泓泉水,养活了这个村子的人。也正因为这泓泉水,从洪洞县迁来时才在这里落脚,才有了这个村子。再往南行百多步远,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山上住着一个蜘蛛精,把网架在东西两山之间,捕食从此路过的行人,天长日久,激怒了上帝,上帝便派雷公除掉他,蜘蛛精得到消息,便躲藏在山洞里不敢出来,于是雷公就把这座山劈开,终于把蜘蛛精除掉了。现在还有当年雷公劈山留下的痕迹呢。
从村子北行五六里,有一座寺庙,名曰岳峪寺。寺庙不大,居于环山绿林之中,环境优雅。在解放前,里面住着和尚,来此上香求愿的人络绎不绝,僧侣们整日里念经诵佛。解放后,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僧侣们都改艺人了,他们组织了一个演艺班子,管弦鼓乐,弹拉说唱,兼些杂耍,别有一番风趣。常年走街串巷,为办红白喜事的人家搞些演出,很受百姓欢迎。寺庙旁边,也有泉水,还不止一处,且比村南的泉水要大。就着泉水都建了池塘。塘里的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垂青倒影;塘面的藻荇,相互交织,郁郁葱葱;出水青莲,象刚出浴的美人,婷婷玉立,含带羞涩;塘里的鱼儿,一排排,一簇簇,自由徘徊,遨翔浅底。前来垂钓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盛夏季节,人们到池塘边纳凉,明月朗照,拂柳垂肩,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微风过处,缕缕清香;真让人惬意非凡,陶醉其中。
村子四面环山,当属东南山最为壮观,名曰白果山。名字的来由,可能缘于此山的山果品种居多而得名吧。白果山“高’是他的壮观之一。一个人早晨起来,沿着近似楼梯式的台阶向上攀登,到中午时分,方能到得山顶。在山顶四处眺望,正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在太行山里,算是顶高顶高的山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海拔高度。“险”是他的壮观之二。峭壁悬崖,遮天蔽日,更有终年不见日月之处。在山谷里呼喊,四处回声。道路羊肠,蜿蜒崎岖,荆棘横生,另攀爬者望而生畏。“葱翠”是他的壮观之三。因为它位于村子的东南方向,属于阴面,日光直射时间短,水分蒸发少,利于植被生长,所以白果山更显得葱翠。野草丰茂,藤蔓交横,大树参差。尤其是秋天,硕果累累,花椒飘香,百花争艳,蝉鸟争鸣,美不胜收。壮观之四是他的“香火”。山上有座古庙——奶奶庙,但我不知道她是何许奶奶也。农历的每年三月三,是奶奶庙会。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都要上山上香许愿,祈求平安。有的提前几天就来了,还要吃住在山上。尤其是爬山的场面让人感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手执棍杖的,互相搀扶的,一字排开的,散漫而行的,站立而走的,匍匐爬行的,漫山遍野,十分壮观。“香火”的场面就更不必说了。庙前还要安几口大锅,烧水熬粥,供客人饮食。村子里要唱几天大戏,也是唱给奶奶庙的。这几天的所有开销,全都来自于香火钱。
还有一道风景,不得不说说。那就是村子的早晨,天还朦朦着呢,太阳就把西边的山崖照得彤红彤红的了;傍晚,村子里已到掌灯时分,东边的山崖也还是彤红彤红的,明如白昼,那是夕阳西照。但很快就烟雾凝聚,夜幕垂降,整个山坳和村庄进入梦乡,象走进另一个世界。
山村的一年四季,各有一番风韵,正是这自然,有致,和谐的风景,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如我所说过的:春来百草生,夏时绿如洋,金秋果累累,冬日穿银裳。如果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话,那么,太行山水就是乙天下了。之所以我常想回家看看,正如宋人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今的小山村,更是今非昔比了。政府号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所以山上的树木更丰茂了,且尤以松柏居多,一年四季,俊秀挺拔,苍翠无比。柏油大路从村边经过,人们可以乘汽车走出大山,搞多种经营,发展经济,发家致富。村子里打了机井,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南的“一泓清泉”也光荣退休了。上辈子人羡慕的“电灯电话”,早已进入平常人家。洗衣机,电视机,摩托车,电动车,不再是奢侈品。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拥有大汽车小汽车了。人们各得其所,衣食无忧,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大概这就是邓公所倡导的“小康社会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