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初恋只可待追忆(第一章 中考机遇黄山高中 偷窥裙底初萌情欲)

时间:2024/3/8 作者: 秦燕 热度: 31704
  第一章 中考机遇黄山高中 偷窥裙底初萌情欲

  内容概要: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各地城乡差距仍非常悬殊严重,我在1986年中考时没能通过中专学校预选,错失了一次世袭农家子弟跳离农门的机遇,却在高中招考中超常发挥,机遇考入了黄山高中。

  1986年9月,初入黄山高中一个月的时间包括军训6天,我的第一切身感知就是城乡差距导致的等级屈辱,不由得自惭形秽。

  10月上旬的某天上午,第三节英语课,我无意中

  偷窥见到了同桌、城市女生何春蕾的裙底隐秘,初萌情欲,开启了我的青春性启蒙,生平第一次对女生产生别样情愫。

  1987年元旦,“迎新年·青春励志行”演讲比赛,何春蕾登台朗诵我写的演讲稿《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斩获演讲比赛二等奖,而和我重姓重名的高二一班秦鹏演讲稿《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获得第一名,独占鳌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鹏飞集团总经理、我职业生涯贵人的黄山高中校友师哥秦鹏。

  写作给我带来前有未有的尊严和荣耀,我逐步沉迷其中,却险些命丧其中。

  正是: 世事纷纭一盘棋,输赢未定两争持。

  鱼跳龙门蛹化蝶, 祸福倚伏怎预知?  

  一、中考机遇黄山高中

  1、中国的城乡差距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我所在的中国北方地区,城乡差距仍然非常悬殊严重。直到2000年左右,我才通过网上各类有关中国城乡差距的论文、史料等,真正弄明白了中国城乡差距的主要根源。

  中国的城乡差距,主要根源在于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消费、公共投入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1949年, 国民党将大陆大部分财富带到了台湾,只是为新中国留下了价值仅仅100多亿元的官僚资产,这些远远不能作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启动资金”。并且,美国带领西欧各国、日本联合抵制中国,实施对华禁运。只有苏联支持中国,向中国提供了54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美国对日本的援助则高达148亿美元),并派遣大量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到中国来,对中国实施全面援助。可是,外资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日益发展的工业体系建设,并且外资的来源、规模极其不稳定。

  1958年,中苏谈判破裂,苏联也中断了对中国的资金、技术支持,因此大量的工业资金只能中国政府自己想办法。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型大国,中国不可能像欧美各国与日本,通过掠夺殖民地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只能通过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取得工业发展的最初资本原始积累。

  一、二元经济体制。国家利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将“剥削”、“压榨”农业获取的剩余价值转向工业,取得工业发展的最初资本原始积累。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政务院又发布了相关命令和执行办法。1953年12月,统购统销开始正式实行。统购统销,就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购,就是对农民的绝大部分粮食都按国家制定的价格统一收购,粮食只能卖给国有粮食机构,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以及种子数量和品种也必须由国家批准。统销,就是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价格统一配售,城镇居民只能向国有粮食机构按固定标准购买粮食。国家严格管制粮食市场,实际上取消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粮食自由销售的市场。实行统购统销后,全国城镇居民实行粮食的定量供应。所有家庭每家发放一个粮本,凭粮本供应粮食,每人按性别、年龄状况、工作种类等每月分配一定口粮。同时,在定额标准内发放粮票,以便流通和方便就餐。如果没有粮票,就无法进城、旅行和在市场上就餐。部分缺粮和生产经济作物的农村,由国家返销一部分粮食,也实行计划定量供应。之后,国家又陆续把棉花、油料、黄麻、生猪、鸡蛋、糖料、桑丝、蚕茧、烤烟、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列入统购统销范围。最多时,列入国家统购派购的农产品达到180多种,这也是国家最大程度获取农业剩余价值的有效方式。这些被低价收购的农产品由国家统一计划来指定销售,粮票、棉票和布票就是当时国家实施按量供应的证据。据统计,1959年-1978年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一项就“掠夺性”地转移农业积累407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1。3%。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政策一直存在,并继续剥夺农业的经济剩余。数亿农民以自己的牺牲支持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其中约2.3亿农民却未能解决温饱。

  统购统销成为计划经济的基础。国家对工业企业实行的也是计划经济体制,只不过不同于农村的是,工业企业只需完成国家的指定计划即可,工业产品的定价相比农产品一直居高不下,工人阶层的工资等可支配收入稳定、提升。农民阶层如果遇到歉收年份,却依然要缴纳农业税(俗称“公粮”),家无余粮,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1984年底,农村统购统销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到38种(其中24种是中药材),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统购统销开始消解。1992年底,由于粮食连年增产,库存粮食占压不少资金。因此,按中央决定,844个县(市)放开粮食价格,粮食市场形成,统购统销至此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二元户籍体制。中国长期实行城乡户籍分离制度,阻碍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迁徙,大批剩余劳动力被户籍政策束缚在农村,农村劳作收入除去电、化肥等投入,不考虑人工,可支配收入或净收入只能维持温饱,农村实质上存在着数亿隐形失业大军,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即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并由国家按照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办法供应口粮,简称“农转非”。这标志着中国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正式建立,以法律形式确立下了城乡二元的社会利益格局。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根本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衡。

  而在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过后,对户籍的管制更是严格,不只是限制农民进城,劳动部门甚至规定:凡是在城市中的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只能从符合条件的城市青年中招收;要想成为国企工人,首先要有城市户口。

  农村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加之严格的城乡户籍分离制度,造成了中国壁垒分明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国社会分为吃“商品粮”与吃“农业粮”两大阶层,身份世袭,限制了人口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扩大了城乡和工农矛盾。

  我国长期实行二元结构体制(经济二元体制、户籍二元体制),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与工业的直接流通,严重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导致了城乡非均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七大方面:城乡居民收支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城乡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居民收入结构单一,并且农产品价格因统购压低,收入较低。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但如果不种地却别无他法,因为有户籍限制农民不能外出打工,只能继续在田地里刨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同时,农村的税负重,除了农业税,还有三提五统。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三提”指村一级收取的“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乡一级收取的“五项统筹”,为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的款项。1958年6月3日中国颁布《农业税条例》,三提五统由此开始。全国的农业税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5%,“三提五统”不得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但村、乡等地方政府层层加码,实际远远高于此数,农民在歉收年份甚至入不敷出。根据相关数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农民负担的税负分别占到农民总负担的44.8%和49.9%,进入21世纪后方才将至29.5%。庞大的税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艰辛,甚至引发了一些冲突和矛盾。

  我们学习《历史》,每次农民企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朝政府沉重的苛捐杂税。我们新中国的农民辛苦劳动,缴纳“三提五统”后,却仅仅能够维持温饱,必须节衣缩食才能生存。

  城镇以工业为主,城市居民有工资等多种收入来源,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隐性收入,如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但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比工业等其他部门更为困难,使其在与工商业之间的投资效益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逐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增速非常缓慢。

  2、城乡就业差距。

  在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第一产业,农村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务农,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可吸纳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着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浪费。即使留在农村单一务农的农民,劳动力利用率只有50%左右,实际上是巨大的隐形失业大军。而城市以工业、三产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居民有多种就业渠道,就业前景良好。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非农业户口的职工退休、退职后,实行子女顶替的劳动就业制度。这种子女顶替就业制度又称接班顶替,非农业户口的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招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当时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子女的户籍由父母户籍先天决定,也是先天世袭的不平等制度。80年代末期,这一历史性的就业制度方才退出历史舞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农业生产率低下,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此时的户籍制度,它与粮票制度紧密挂钩,严格地控制了建国后农村居民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居民若出差,到外地处理事情,那么就需要他将地方粮票换成全国粮票,而农民没有粮票,自然无法进城生活。

  1992 年,国家方才放开粮油市场价格,停止粮票流通,非农业户口不再享受国家粮食补贴,与农业户口的区别逐渐消除;粮食市场几乎全面放开,农民进城既没有必要带“粮票”, 也不必再“自理口粮” 。

  很长一段时期,农民进城打工必须三证齐全,三证即身份证、暂住证和用工证明,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会被收容遣送。2003年,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就是因为身上没有带暂住证而被收容,并遭野蛮殴打致死,年仅27岁。

  3、城乡教育差距。

  我国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上就存在不平等,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文化教育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城乡居民的总体受教育比例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农村来说,农村教育升学率明显偏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很多必要的教育设施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

  4、城乡医疗差距。

  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人才缺乏,难以满足人们的合理医疗需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医疗保险的比例低,甚至为零。

  5、城乡生活消费差距。

  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并且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农民还要拿出一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购买生产工具、种子、化肥、农药等),所剩无几。如果把城镇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等隐性收入计算进来,城乡居民的收支差距、可支配收入或净收入差距会更大。

  6、城乡公共投入差距。

  政府在处理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上,存在着“重城轻乡”的关系,国家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甚至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7、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强调风险共担,较多地体现了社会保险原则,“政府养老”,退休了仍有退休工资(又称退休金)可拿,用来保障城镇居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且基本每年上涨一次,人均增长率指标在5%上下浮动,每年不等。农村居民根据人均承包的土地缴纳公粮、三提五统等,一直到死销户,才能停止缴纳农业税等。他们一辈子都在缴纳农业税等,农村养老保险则突出个人的养老责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农村老人只要有体力就需力所能及劳动,没有劳动力了或者病了只有依靠子女赡养、治病,甚至全家因一人重病全家返贫。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多场经济危机也将危机转移到了农村和农民身上。因此,可以说,农民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继续以城市为中心,采取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长期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特别是对户籍控制的严厉程度有增无减。

  直到2006年1月1日,中国才全面废除了农业税,标志着中国实行了2600多年的传统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税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不再需要依靠农民通过农业反哺工业。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农民不再需要将大部分收入上缴给国家,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尽管农业税这一沉重的负担,但农民的待遇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应有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然而,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诸多困境和不公平待遇。一项调查显示,约64%的农民工没有签署过劳动合同,导致他们在工作权益和社会保障方面缺乏保障。约26%的人没有参保社会保险,在遭遇意外事故或失业时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和救助。约87%的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不足300元,非常低,远远低于城市职工的养老金水平。这使得许多农民工在退休时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压力和后顾之忧。这些数据反映了农民工群体的艰辛生活状态。

  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某一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相关理论,在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再慢慢缩小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为打造国际化大城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来基础。但是,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大事项。

  二、中考跳离农门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二元体制不仅没有调整完善,反而继续强化扩大,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世袭的农业户籍子弟,要想成为非农业户籍人口,考学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途径。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毕业生实行国家分配,所以考取国内任何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专的学生户口基本都农转非。

  农业户籍的初中学生,只要中考时能考上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等任何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即可凭录取通知书即可直接办理“农转非”手续(农业户籍转变为非农业户籍),摇身一变成为非农业户口,不用再交农村户口必须缴纳的皇粮国税(公粮等)、不用再经历种地的劳作苦累、毕业包工作分配等,犹如鲤鱼跳龙门,彻底改变命运。

  那时,农村学生考上中专类学校的荣耀和待遇,即使时下211、985之类国家重点大学也无法媲美。

  中等专业学校其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有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出具的就业报告(以前称派遣证),全套人事干部档案手续,每年吸引大量中等专业人才和中等管理人才进入,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中国百废待兴,人才急剧短缺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栋梁之才”。 当时中专选拔严格,合格者多智力超群,“考不上中专就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识。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些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师范、卫生、农林、财税、铁路、邮电等中等专业学校录取,风光无限,受到周围同学和家长的羡慕。 学费报销、工作包分配、上学时有粮食供应和货币补助。 中等专业学校在录取率低于10%的背景下,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国家教委于1994年8月22日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名单的通知》,确定《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名单》,有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49所。

  我就读秦驼初中、黄山高中期间,天水县的中专类学校只有天水师范学校。

  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动乱导致的教育荒废,全国各地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充实中小学校,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就读,毕业后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他们的入学年龄普遍在16-17岁,19-20岁毕业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

  天水师范学校简称:天师学校、天师,它是天水县的中等师范学校,却相当于天水县当地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全县上万考生,全县排名前50名、本校排名前2名的优秀学生才有希望考上。但一旦考上天师便是一步登天,转为非农业户口、解决粮油关系、分配工作,直接一步到位,从此人生开挂。他们就相当于现代学生们口称的学霸、学神。

  那一时期,天水县很多政府机关选拔人才,都是直接从学校老师里挑选,以至于当地地方教育系统不得不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跳槽,必须服务满5年以上才能另谋职业,即便如此,也有很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学校后大器有成的。比如我们当年的黄山高中老师马凯、李斌就离开教师队伍从政,在仕途一路高升,分别成为了天水县副县长、县供销总社主任。

  2020年,天水县计划申请撤县划市,公示材料中很多政府机关部门一把手的第一学历都是天水师范学校毕业的本地户籍中专生,由此可见当时中专学校尤其当时天水师范学校的荣耀。

  和天水师范学校并列第一的学校是:天水第一中学(简称:天水一中),早在1980年前就已经是省重点中学、省教育示范学校,大学升学率在全省排名前列。

  如果单纯从分数、而非我们农村学生考入中专跳离农门的初始夙愿来看,天水一中、天水师范学校等中专类学校的历年中考预选成绩不相上下,我们应该把它们两个同列为第一等级学校。

  考上天水一中,苦读三年后,还要再经历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的高考落榜风险,而考上中专类学校却能立即进入了就业分配的保险箱,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吃上皇粮,从而一劳永逸,完全可以媲美时下的全国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和政府机关事业编类招考等。因此,我们天水县农村各乡镇初中的学校和和家长总是习惯地把天水师范学校排在天水一中的前面。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1996年1月9日人事部颁布实施《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国家正式实行并轨制,分步取消大中专学生统招统包统分机制,即: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包分配”的政策。1997是统招统分的最后一年,被学校和师生称为末班车,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1997年之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以及985、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国家也不再包分配工作,想进入国家机关、央企等等,也是逢进必考、就业双向选择。相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上中专、大学的荣耀,早已今非昔比,不复存在。

  3、我的小学、初中

  20世纪80、90年代,我所在北方农村的绝大多数家长却没有“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先见之明和后天压力,他们务农,忙于种地、收割等,每天劳累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业。他们对儿女的教育要求相对宽松,可以说是属于散养式或者是放牧式的,交给学校后就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了。只要学生不在学校打架闹事,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甚至还要子女放学后放牛、割草、拾柴火等。

  至于子女在学校是否发愤读书、将来是否能考上中专或大学办理农转非、毕业后是否能找个好工作,绝大多数的农村父母由于自身没有文化,不会强制儿女学习,更加没有辅导班之类的教学,主要看学生自身的悟性和造化。如果学生自己不好好学习,将来因为务农而后悔,那就只会责怪学生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和父母毫无关系。

  据妻子叶红霞回忆,1989年她小学毕业,我的岳父就拒缴她的10元初中就读学费,“女孩子会认得自己的名字、会简单的算术就行了,读什么初中?”我妻子叶红霞就此读完小学五年级,辍学在家务农。2006年,妻子叶红霞进入鹏飞集团务工,由于小学文化,甚至无法读出英文的26个字母读音、顺利登记货车车牌,很久不能胜任物管部过磅房的办公微机等操作,遗憾无穷。

  究其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需要劳动力给家里助忙、挣钱。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单干,田地的耕作、收割等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机械化设备很少,并且由于顾虑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价格,用的很少,都是一垄塈、一亩地人工分片收割。如果不想继续学业,而回家务农,会给家里增加一个强壮劳力,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只要有一把力气,首先在家务农足够保障最起码的温饱,不会饿死。

  1978年9月-1983年7月,我们秦驼村这届小学生没有经过育红班(培养红色接班人的意思,类似幼儿园等),直接就读小学1-5年级,从aoe、奔向二OOO年及123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

  我们男生天生贪玩,未上学前,我们在街上、野外玩耍,进了学校,就相当多了一个可供玩耍的场所。

  小学课间操、放学期间时,我们男生们往往结伴在一起打四角、抽陀螺、滚铁环、撞拐、甩蛤蟆叫、垛哇捂、打尜、骑马打仗、弹弓打鸟、火柴枪比赛等各种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听不到上课铃声响或者忘记回家吃饭。

  打四角游戏规则:把报纸、书本纸等折叠成四角,2人以上在任意场地玩耍。一人把"四角"平摊放在地上,最好能把“四角”的周边向底面折叠一下,另一人用自己的"四角"往对方"四角"旁边用力甩砸,靠气流把“四角”冲翻过来,也有直接往"四角"上摔砸的。“四角”发过来为赢,“四角”作为战利品归于赢者,一般一方的“四角”全部输完为止,另行约定时间再战,也可以先借“对方接着再战的”,结束时算清。

  抽陀螺游戏规则:一般孩子抽陀螺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为输。第二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

  滚铁环游戏规则:1人可玩,一般2人以上比赛玩,任意空地,手持顶头呈“U”字形铁棍、竹竿等推手,推着铁环在地上转。

  撞拐游戏规则说明:2人以上,小型空地。游戏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参加人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同时,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开始玩时,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或摔倒为输。

  蟆叫游戏规则说明:仿照走街串巷的货郎所卖的青蛙鼓,用泥巴自制,摇绳必须用窗户塑料丝才摩擦发出叫声。

  垛哇捂又叫甩泥巴,游戏规则规则说明:从池塘岸边去找一块新鲜的泥巴,将泥巴揉成碗口形状,尽量将碗口揉薄,碗口朝下死劲摔下去,然后发出啪的一声,看谁的摔得声音更响更脆,裂开的口子更大。

  打尜游戏规则:两人以上,一般在大街上玩耍。所谓的“尜”读音ga,是10~15厘米长的木棍,两端削尖两头小来中间粗,搁在地上用木棒打,打起小头到半人高,再用木棒打。击不中打孔或距离近,三局两胜。输的按照约定舔尜到一定距离。

  骑马打仗游戏规则:一个体重轻的人骑在另一个体重或力量较大的当马的人身上,去迎战保持同样配合的对方,骑马的人既可以用脚互踢、蹬、踹,也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拉下来或使对方人仰马翻摔倒在地就算赢。当马的人则只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这种游戏适合男孩子玩,女孩子不敢玩,只好站在一旁给自己支持的一方加油鼓劲、呐喊助威。骑马打仗游戏类似于古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战将骑在马上交战、厮杀。

  火柴枪,当时叫做洋火枪。从前中国因为自己制造不了火柴,都要从外国(洋人那)引进,所以火柴被称为“洋火”,所以有洋火枪的称呼。制作洋火枪的原料有铁丝、链销(自行车链条上的节,约需十来节)、皮筋、辐条螺帽。制作的方法:把铁丝制成枪的样子,用短铁丝做成击针和扳机,把一个链销的孔里装上辐条螺帽,最后将这些零件一一进行组装。火柴头用作发射的火药,火柴杆则作为子弹。玩法:将火柴插进洋火枪最前端那个带辐条螺帽的链销里,拉起击针,扣动扳机,便会听到响声,射程也有四五米远。我们常常聚在一起,比赛谁的火柴枪最响或者射程最远。

  弹弓。一般由弓架、皮筋、皮兜三部分组成,一般用树木的枝桠制作(也有粗铁丝制作的),呈"丫"字形,上两头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弹弓的威力取决于皮筋的拉力和皮筋的回弹速度,皮筋拉力越大能匹配更重的弹丸,皮筋的回弹速度越快能提供给弹丸一个更大的初速,弹丸越重、初速越高威力就越大。

  火柴枪和弹弓,如果冲着人射击,有一定的杀伤力,非常危险,所以学校和家长管制玩耍,偷着带入学校是要没收的,我们只能只能放学后走街串巷或者到野外树林中玩耍,打鸟、射鸟等。

  晚上,只要没有晚自习、露天电影,我们就呼朋唤友玩捉迷藏的游戏。比我们大龄的男生也会参与到我们当中,他们心眼多,但在游戏中却也不敢偷奸耍滑,如果有一次违规失信,如偷着跑回家睡觉等,我们年少的就一起约定都不和他玩,他受到排挤和孤立,漫漫长夜无处排解,有些得不偿失,因此他们很自然很主动地遵守游戏规则。

  秦驼小学五年,我们同一届的二十多个男生便在不知学习为何物的混沌终结、毕业。

  1983年9月,经过小升初考试,我们秦驼村共七人进入初中就读,其中仅有一人考入韩甸乡驻地的重点初中:韩店初中就读,我和本村三男、二女共6人进入本村秦驼初中学校。其余四十个同学早早辍学在本村务农。

  在小学时,我们男生以村为单位拉帮结派,和外村同龄人互不来往,甚至一致对外,为了争夺玩耍地盘而打群架、打土仗。

  进入初中,我们都成了同届同学,不知不觉中消除了以往的隔阂和疏远,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并且人群更加扩大、游戏类别更多。

  秦驼初中校园内,唯一的体育器械是乒乓球台,中间用砖砌作为网子。一下课,就被热爱打乒乓球的同学们围上站台,按照一局定输赢的原则轮流上。

  外面的操场上,有两架篮球架,除了体育课,老师不让去办公室我们拿球,怕我们打烂篮球。

  中午空间时间,我们结伴去校外的树林里爬树摸鸟,或者去河里裸体游泳,或者效仿《少林寺》等武侠电影中的场面,以及《武术》杂志中的武功,每人一根木棒或木剑演示招式,舞棒弄剑,极少有同学考虑学业的进步和排名。

  每逢夏天,为了防止我们男生中午外出游泳,每天下午上课前,班主任要我们男生站在教室外,逐一在胳膊上检查,如手指能在胳膊上划出白痕迹,就是在池塘、沟河的证据,接下来就要罚站惩罚。

  对于我们的不思上进,班主任兼政治老师夏理光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

  初一《青少年修养》第五课教育说:轻视劳动是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残余思想,现在这种思想在人们中仍有影响。例如,有的人轻视服务性劳动和农业劳动,认为服务性劳动是“伺候人”,农业劳动是“泥腿子”,没出息,低人一等。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只有劳动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

  对于《青少年修养》课本中的正统教育、考试必背标准答案,夏理光老师从不照本宣科,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公然在课堂上发表反动理论,对我们进行残酷的时政教育,灌输“拼命奋斗三年、考入中专学校”的跨越等级理想,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等级奋斗晋升,其终极目标实质就是“跳离农门,吃上皇粮”。

  “同学们,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存在着不平等的等级划分,那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生活只能存在于幻想中,现实中根本不会存在。

  书本上那些所谓的‘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说辞,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质是中国正统教育中对你们幼小心灵的虚伪说教和人为误导,是自欺欺人的谎言。你们背过标准反驳答案应付考试可以,但千万不能相信!”夏理光老师对我们初一学生推心置腹、苦口婆心说教道:

  “大自然中,动物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低端生物必须进化,努力挤进更高一级的等级,才不会成为食物链的低端,被别的动物吞噬。

  人类自称高等动物,但在人类社会中,等级制度无处不在,世界各国、各地从来没有平等可言。

  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根据肤色将人划分白人、黑人,黑人永远低人一等,永远无法进入白人控制的精英阶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等低级工作。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为四等,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是首陀罗,彼此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壁垒,不能跨越种姓通婚、交往,否则就要受到排挤、打压。

  新中国倡导人人平等,但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实行二元化机制,人为地将人民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种群。两大种群在收入、教育、就业、政府公共投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有着巨大差距。

  中国的城乡差距不同于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印度的种姓歧视政策,他们生下来就注定了自己所在的等级,是先天决定的。我们中国农业户籍的学生可以努力奋斗,通过考上任何一所中专学校或者大学,跳离农门,成为非农业户口,分配工作,吃上皇粮,靠考学彻底改变命运。”

  台下,我们农村学生坐在座位上大多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夏理光老师仿佛在对牛弹琴。

  对于我们无所谓的态度,夏理光老师不禁痛心疾首,不惜针砭时事,对我们谆谆善诱道:

  “同学们,人或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弥天大谎!你们千万不能轻信!人或职业如果真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为什么城市的知识青年不愿意上山下乡,一有机会就要回城?就因为城乡在收入、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作为农村学生,你们如果考不上中专、大学,将来只能从事农村种地、煤炭挖掘、建筑工地等工作,条件恶劣,风险大,劳动强度大,一个月辛苦所得的甚至不如某些工人一天的工资,你们还能说人或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你们农村学生现在不醒悟,待走上社会明白过来就晚了啊!”夏理光老师愤恨我们的玩性不改,最后总是习惯性的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作为结束语。

  对于夏理光老师切中城乡时弊的言论,我们农村学生在下面寂静无声,似有触动,却又是很快好了伤疤忘了疼。

  夏理光老师也是农业户籍的老师,属于民办老师,和学校正式老师的待遇有巨大差别,这恐怕也是他愤世嫉俗的原因吧?

  作为农村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我们唯一能切身到城乡差距的就是每年麦收、秋收的劳累和酷热。

  每年每逢小麦、玉米两季庄稼的收割季节,农村小学和初中学校都要放假,让学生回家帮助家里抢收庄稼,俗称:“麦假”、“秋假”,比和城乡学生共有的“暑假”、“寒假”多两个假期。这多出的两个假期不是为了休假,而是为了劳作-抢收庄稼。很多任课老师都是民办老师,家里也有庄稼地需要收割。即使非农业户口的任课老师,上推上一代也是农村人,他们不能刚跳离农门就不帮助家里抢收庄稼,哪怕做做样子也要回农村老家干几天农活的,否则在村里将担起不孝、忘恩负义的名声,遭人批评。

  作为年幼的小学、初中学生,我们放假期间,主要是帮助父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的活计,比如烧水、送饭、捡拾地里遗落的麦穗或者玉米棒等。

  有时,我们觉得实在太累或者太热,我们可以随便找个理由躲到荫凉下偷懒,或者和小伙伴去河里洗澡冲凉,父母也不会过分责骂。

  在庄稼地、沟边、路边、树林里,有很多的野生植物美食,我们总是采撷来食用。

  那时候没有空气和水污染,野菜、野果、野花、野生菌类甚至不知名的野草都散发着淡淡如丝缕的清香,充盈了我们的快乐童年,野外田地就是我们的最美乐园。我们不用水洗、消毒,就可以直接吃野菜、野果等。

  一、龙葵

  熟透后的龙葵汁液饱满,盛满口腔时唇齿间甜透。我们一个一个摘食,通常觉得不过瘾,就摘一大把龙葵全部塞进嘴里,吃个痛快。有时龙葵的紫色汁液会不慎滴落到我们的衣服上,很难洗干净。只是那时我们的衣服都非常破旧,也不在乎和珍惜。

  二、地稍瓜。

  尤其下雨后,比较容易从地秧中找到地稍瓜。地稍瓜吃起来,会溢出白色汁液,闻起来香气扑鼻。

  三、茅针

  又叫茅根,是一种野草的茎,我们掐住茅针的中间部位,一拉就可采摘出地面。茅针剥皮后,我们主要是咀嚼里面白色的嫩芯,有甜汁溢出并且有浓深的草香。

  四、苘麻

  又叫麻果,剥开里边是白色嫩果实,非常甜,同时有带有青涩的味道。

  五、酸不溜

  将杆子和根剥掉外皮,非常脆、酸。小时候,我们放牛、割草口渴了,就拔几棵酸不溜吃,酸得口水喷涌而出,以至于我们只要在野外看到这种植物,就不由自主地大咽口水。

  六、野葡萄。

  未熟透的野葡萄只可以看,因为吃起来又酸又涩。熟透的野葡萄别有味道。

  七、野桑葚。

  熟透的野桑葚酸甜可口,不过想吃到很甜的野桑葚都不大容易,因为野桑葚一旦发黑熟透了就都落到地上了。

  八、野樱桃

  野樱桃的果子比较小,比较酸,核大,但汁液多。当野樱桃熟透时,可以一口一个野樱桃,大快朵颐。

  九、野菇娘

  我们在大豆地、玉米地里经常可以看到野菇娘,秋天庄稼成熟的时候它们也基本成熟了,整个菇娘秧下面全是熟透的晶莹剔透、又香又甜的菇娘。

  十、金铃子

  成熟的金铃子瓤红味甜。

  十二、野草莓

  学名叫覆盆子,味道酸甜,全草可供食用和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

  十三、 甜茅根

  甜茅根是一种植物的根,又长又白,一节一节的,在地下密集纵横。我们挖出来擦,擦拭去泥土,可直接扔进嘴里咀嚼,甜滋滋的。

  十四、甜酒花

  甜酒开紫红色的花,摘下开放的花放进嘴里,能吮吸出甘甜的汁液,所以被叫做甜酒。

  由于我们作为小学、初中学生,我们结束短暂的麦收假、秋收假等助忙假期,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很快逃避了农村劳役的劳累和酷热,并且还没有把务农作为生存第一要务的真正压力,我们天真地以为种地并非最坏的境地。

  对于夏理光老师的教诲,我们大多数男生基本上是迅速抛之脑后,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继续我行我素,沉溺于一个单纯、浑噩、无知的世界中,任性贪玩,虚度光阴。我们甚至对报考中专类学校产生攀登珠穆拉玛峰般的畏难情绪。

  我们所在的秦驼初中,不是本乡重点初中,每个级部两个班、100名左右的学生,每年考上中专、一中的仅有2-3名学生,如果平时不是级部中出类拔萃、排名永远在前3名之内的学生根本希望进入更高、更优一级的天水师范学校和天水第一中学。

  因此,班里除了极少数的学习优秀学生,无论男生女生,大都是应付学习,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只等三年混完拿张初中毕业证就回家务农的。

  “考上中专哪有那么容易?我们初中三年混张毕业证就算完成任务了,不能痴心妄想啊。”

  “满了十六周岁,就不算童工了,就可以进厂当临时工,比上学有趣多了。”

  “回家种地多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直是世外桃源的生活,饿不死就行!”

  身边同学们大多如以上计划。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同班同学徐德利,他因为害怕读书熬成近视眼,初一上学期还没有读完,就辍学回家,走街串巷叫卖冰糕等,学做买卖谋生了。他经常回校给我们带来各式零食,夸耀自己的赚钱能力。我们均对徐德利羡慕不已,却对那些考上中专的师哥师姐望尘莫及,敬而远之。

  初中三年,我们男生们大多数男生依旧是任性贪玩,从来不务正业(学习),甚至比小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临到考试前,我和小伙伴们很多次费尽心思去任课老师办公室偷试卷应付过关,或者去教研室墙外的垃圾堆里寻找油印作废的试卷,从中寻得关键词,从而在课本中找出有关章节,集中全力破解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

  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20名、级部50名左右徘徊,父亲、母亲没有实施一次棍棒教育。

  只有极少数的农村父母富有远见,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时下的父母一样强制逼迫自己的儿女学习成绩进步,逼迫儿女挑灯夜战,通宵达旦攻读学习,努力学习考上中专类学校或大学,从而跳离农门。那些师哥师姐的学习事迹,特别是那些考上师范、税务、邮电、财经之类中专学校的农村学生,经过校方、各任课老师的宣讲,我们大都对他们当年挑灯夜战、奋斗不息的学习事迹耳熟能详,张口即来,甚至可以熟稔地随机报出某个师哥、师姐的籍贯村庄,他们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

  天下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啊!人生的学习有强制学习、自觉学习、终生学习三种形式。由于青春时期我们每一个人的天生惰性,认知能力弱,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是不会去自觉主动学习的,必须需要外力强制。十年寒窗、一朝补偿,将来才有享受成果的资本,否则成年后终其一生为生存、养家糊口劳累奔波,就会得不偿失。

  我们村有一位叫做王敬业的学生,他自小并不属于聪明男生,他母亲是小学民办老师,在他的小学、初中阶段,每晚逼迫着他做各类习题,实行题海战术。如果他某次考试成绩排名退步,他妈就对他扭耳、鞭打,毫无留情。有时,他学习很晚了,但他妈布置的题海作业还没有做完,他妈也不他让睡觉,必须日清日结。他的父亲相对和善一些,和他母亲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角色扮演。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中考时考上了天水一中,1889年考上了省税务学校,毕业后进入天水县某辖区税务局,从基层征管员一路做到天水税务局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成为我们村的传奇人物和榜样示范。

  王敬业从农家子弟,成为国家干部、天水县某局的大官,无异于鲤鱼跳龙门,命运向好。

  1983年-1989年三年初中期间,我却因为任性贪玩,错失了一次考上中专,改变命运的机会。

  1986年4月,按照中考预选规则,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首先要进行第一志愿:天水师范学校等中专类学校、天水一中的预选,预选失利的,再进行县内普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中专的入学考试。

  1986年4月12日、13日、14日,中专类学校预选。

  考场上,我毫无斗志,有种敷衍应付的厌烦情绪,特别是英语考试,我只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和混沌,除此之外,什么印象都没有留下。

  中专预选,我毫无悬念落榜,直接淘汰没戏。接下来报考,只能选报普通高中、技校、职业中专。

  那时中考报考技校和职业中专是最末流的选择。这两所学校主要是县政府为了避免年轻学生无学可上、流失社会恣意闹事,导致社会秩序不安定,打着学习专业技能的幌子招收初中生定向培养。他们没有考大学压力,在校所谓的学习技能只是作为待业的过渡期,纯属为了混文凭,因此打架滋事、早恋成风等。该类学校的名声日益败坏,进了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学校等于进了大染缸,一般家长都避之唯恐不及。

  对比之下,较高一等的是各区域集中合并后的高中学校,如黄山、耀北、邹桥、韩崔、南北庙等五所高中,它们有一定的大学升学率,但师资、配置等欠缺,均和天水一中直接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五所高中中,南北庙是仅次于天水一中的高中,但是距离家乡、县城等太远,在偏僻的南部山区里。

  我毫无犹豫,我直接选报了离家最近的黄山高中。如果考不上,我决计直接回家务农。

  1986年7月12日、13日、14日,在黄山高中的连续三天考试现场,我犹如神助,在数理化等考场下笔如有神,顺利完成多门科目的答题。  

  3、机遇考上黄山高中

  8月28日上午,由于天旱等原因,家中南坡的某块玉米过早成熟,我和父母、小妹等正在地里抢收玉米庄稼。

  烈日当空,35℃以上高温天气,我和父母、小妹秦飞等四人在玉米地收割玉米。我们一人一垄分工,先是把成熟的玉米棒子连皮掰下来,隔一米半的距离,前后扔成一堆一堆的。

  玉米秸秆高低不一,最高的有2米左右,干枯的秸叶扫过脸庞,玉米穗籽散落在身上,整个玉米地里密不透风,上面却无处躲避暴晒,我汗流浃背,浑身瘙痒不止。

  我用镰刀乱砍一通,忍不住咒骂道:

  “简直不是人干的活!现在可是在中国,却比美国南北战争前农场主的奴隶也强不了多少!”我发牢骚,真想撂挑子不干。即使父母生气,用皮鞭抽打我一顿也在所不惜。

  “现在1986年还是老牛拉破车,想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简直是痴人做梦吧!”

  对于我的叛逆和不满,父亲却是永远的不急不躁,停下手中的活计和我心平气和地交流。

  “鹏子,不种地不知农家苦。人生来就是这样的不平等,有的人在酷热暑天累死累活地卖命劳作,有的人在有风扇的屋里喝水看报纸,不用受这份罪,待遇还高。比如隔壁你茂林哥部队复员后,分到国营白酒厂,他一个人在酒厂当工人挣得的工资,比我和你娘辛苦种这十五亩地挣得多。人家还有轮休班,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还可以退休不干,工资照拿。你茂林哥凭什么啊?就因为你茂林数在部队立功提干了,办理了农转非,国家给分配了正式工作。”

  父亲用镰刀,一笔一笔地地上比划计算,一年两季庄稼的收入,除去已经支出的化肥、农药、上交的公粮数量(皇粮国税)、三提五统等,所剩无几,也就是父亲常说的:农民种地挣个起来趴下(意即收入减去支出,几乎为零)。

  “这还是好年成啊。如果有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就基本颗粒无收了。如果上头不批准,你的公粮还要继续交,更是寅吃卯粮啊。”

  “难道当农民就不是人了吗?为什么不平等?”我苦恼,痛悔万分。在那时,我身临其境,蓦地回忆起来了夏理光老师给我们讲述的城乡差距的根源、人生不平等需要奋斗改变的教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现在初涉人世,就已经万分痛悔没有听从理光老师的淳淳教诲了。

  “鹏子,我和你娘没有文化,全部指望就在身上了。如果你想复读初中,我和你娘砸锅卖铁也会供应你读书考出去。或者去当兵提干也行啊!我们不求你能将来能当官发财,光宗耀祖,即使你能像你茂林哥进家国营企业当个工人,也是铁饭碗啊,旱涝保收。想想种地的苦,想想当工人的福,你自己选择取舍吧。”父亲絮絮叨叨诉说着期望。他对我订立的目标也不是太高,能和茂林哥一样进个国营企业当个工人就知足常乐了。

  “我知道了!”我不知怎么答复。现在在家务农,收割玉米,如果报考黄山高中落榜,我一生就这样和父母终日劳作,低人一等。

  我计划回母校复读,“拼搏一年,考上中专类学校,办理农转非”。那时复读初中的成本很低,只需缴纳一笔复读费,其他的如学杂费等和新生一样,但是如果能万一侥幸考上中专,办理了农转非,吃上皇粮(商品粮),不必再务农种地、缴纳皇粮国税,也是鲤鱼跳龙门的巨变,成本、收益比是最高的。

  这时,大妹秦腾来玉米田地里找我,说家里有一个男同学找我。我求之不得地逃避劳作,告知父亲后,边和大妹秦腾回家。

  原来来人是我的初中同学魏德刚,他和我一起报考的黄山高中。不知他来我家有何贵干?

  “秦鹏,你怎么不去学校拿通知书?”他劈头盖脸地问我,责怪道:“还幸亏是我去拿,要不就耽误报到了。”

  “通知书?”我不明所以,因为事先对是否能考上黄山高中未报希望。

  “我们两个都考上黄山高中了,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魏德刚递给我一份通知书。

  隐约记得黄山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概要内容为:

  秦鹏同学:

  恭贺你已被我校录取为1986年级高一新生。请于8月31日来校报到,9月1日开始军训,为期六天。学杂费150元。如果属于县城外的学生而需要住宿的男生需要自带床一张。

  对于通知书中带床的的要求,我有难言的郁闷和烦恼。1986年这一年春,经过父母多次斡旋、宴请,秦驼村书记刘鹤庆最终给我们家批下宅基地,父母集中家中全部财力、物力动工盖了六间砖房,已经没有多余的积蓄,借贷也无门。学杂费35元暂除外,家庭的拮据情况不可能为我上学买床,或者请木匠另打一张的。

  提到学杂费、床的烦恼,魏德刚大包大揽,主动提出让他父亲打一张新的大床,我们两个高中三年共用一张就行。学杂费35元,他可以预先借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才还,甚至不还都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魏德刚的父亲魏宏明走街串巷做生意,在当时农村少见的万元户,相当富裕。

  我释然,让大妹多炒几个菜,招待魏德刚在我家吃饭。

  “我找过教导处,李主任说从我们这届起,县教育局不再允许学校不再招收复课生了。”席间,魏德刚对我说。“秦鹏,我们两个一定要学习王敬业,拼死也要考上大学,跳离农门。”

  “恩,他也是我的佩服对象!”我赞同。

  现在,我中考机遇考上黄山高中,或许是命运给予我的一次改过自新、皈依正途的机会,我不能再虚度光了。

  父母收工回来,对我考上考上黄山中学欣喜非常。母亲好客,特意去本村的饭店买了1斤牛肉,作为招待贵宾魏德刚的“硬菜”。

  4、报到黄山高中

  1986年8月31日上午,碧空如洗,秋高气爽,是一个极其少有的好天气,我和魏德刚各自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加速比赛,结伴去黄山高中报到。

  我八点钟从我家-韩店乡秦驼村集中出发,到邻村的魏驼村和魏德刚会合,我们两个结伴而行,向南行驶6公里乡间土路,就到了直达县城的东西公路上,公路沥青铺就,平坦通畅,再骑车十公里左右,我们就可以到达天水县城。

  九点钟左右,旭日阳光下,天水县城区域内那座唯一的大山—黄山巍然矗立,占据着整个县域的制高点,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此“黄山”却非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著名的“西岳”黄山,而是中国北方某地平原地带的一座小山。由于地处平原地带,这座海拔仅有168米的丘陵才得以称之为“山”。

  20世纪90年代,当时整个天水县城的规划和布局,主要是在黄山山北依山而建。2000年,天水县开始在黄山以南进行城南大开发的规划建设,县政务大楼、各政府机关办公楼、市民公园、各居民小区楼房等纷纷建设,进入了天水县的房地产黄金时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传说,黄山下的黄山村是一位菩萨出家前的娘家,她在黄山修炼成佛后,慈悲为怀,每遇到某些年份有洪水、地震等灾难,她必定显灵庇护和保佑黄山周围几十公里内的村庄、田地等毫无损害。因此,当地人为她在黄山山巅修建了黄山娘娘庙。

  “文化大革命”时期,天水县红卫兵掀起所谓的破“四旧”运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盲目焚烧古典著作,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特别是庙宇等,但是没有一个当地人敢于贸然拆毁黄山娘娘庙,生怕遭到天谴和报应,因此黄山娘娘庙得以完好保存,并得到信佛人士的出资维护和修缮。

  每年的阴历三月三日,是黄山娘娘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天水县及附近县市的善男信女、进香祈愿者齐聚黄山,络绎不绝,渐渐形成了著名的黄山庙会。

  我们自小先入为主,习惯了当地“黄山”的取名,毫不觉得我们天水县域内的黄山取名有傍名山的嫌疑,反而觉得陕西境内的黄山才是后来者居上,抢了我们天水县黄山的风头。

  小学、初中就读阶段,我和同学们因为学校发放的新华书店优惠券、天水电影院放映《少林寺》等事由,不止一次结伴去县城。

  电影《少林寺》1982年出品,讲的是在隋朝末年发生的事情。隋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于承惠 饰)在督建河防工事时,杀死了起来反抗暴虐的神腿张,其儿子小虎子(李连杰 饰)跳河逃离。少林武僧昙宗救起小虎子并收入寺中。小虎子为报父仇毅然削发为僧,法名“觉远”。王仁则的侍卫长遇见牧羊女白无瑕(丁岚 饰)后垂涎其美色,强行将其抢回府并欲酒后施暴,恰巧被只身前来报仇的觉远发现。在救白无瑕逃生的过程中,觉远因武功欠佳被王仁则刺伤,促使他回到少林寺后更加刻苦练功。当李世民被王仁则围困时,觉远出手相救,却被王仁则诬陷少林寺通敌谋反。为了逃脱少林被灭的命运,众僧拼死一战,在混战中觉远的师傅昙宗战死,王仁则被杀。平乱过后,李世民立碑表彰少林寺众僧的义勇行为。觉远为了继承师傅遗志,斩断情愿,出家成为少林寺主持。从此以后,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威震四方。

  很多同学看《少林寺》很多次,仍如醉如痴,一有机会就省吃俭用买票再看一次。据后来统计,当年票价1角,票房收入高达1.6亿元。《少林寺》塑造了一代人的青春偶像—觉远。电影主题歌《牧羊曲》人人传唱。

  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每次去天水县城,爬黄山是必定的流程。正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到北京去看天安门”,如果我们农村乡镇的人去一趟天水县城,而没有爬黄山,回家都不好意思说我们去过天水县城。

  其他的游玩圣地除了黄山,仅有三八水库,那时逢年过节,我们去县城游玩,因为没钱基本不逛百货大楼、供销大厦等购物场所,主要是在这黄山、三八水库这两个地方游玩、拍照,消磨时间。

  三八水库有个古色古香的小亭子,是欣赏三八水库景色的绝佳位置,很多人都到过这里。特别是年轻情侣,这里更是约会的圣地,因为电影院嘈杂喧闹,这里静谧,便于携手散步、聊天。那时还有人敢于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在此拥抱和亲吻。

  据说三八水库因为1958年3月8日开始兴建而得名,和三八妇女节、妇女能顶半边天等并无关联。

  后来三八水库更名为富有浪漫色彩的“黛溪湖”,环湖的岸边栽种了很多观赏绿色植物,号称天水“小西湖”,成了天水县城的一处著名游玩景点。

  正是:一城景色半城山,黛溪湖畔绿带绕。

  情侣携手共游玩,不慕鸳鸯不慕仙。

  我和魏德刚即将即将报到的黄山高中就在天水县城另一著名景点—黄山的东南山脚下,因为依据“黄山”东南麓建设而得名。我们即将在黄山高中就读学业、度过三年青春时光,是何等的幸运和荣耀啊!

  “黄山高中,我们来了,张开你的臂膀欢迎我们吧!”

  “我们要和黄山高中朝夕相处三年,一定努力考上大学啊!”

  “对,我们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让黄山高中为我们引以为豪!”

  我和魏德刚狂呼乱叫,加快骑车速度,计划力争上午以前完成报到手续。

  由于报考黄山高中,三天录取考试的考场就设在黄山高中各教室,我和魏德刚早已是轻车熟路了,不用再问询路人。

  当时从乡村通往县城的柏油马路,仅有3米左右的宽度,我们却觉得是极其少见的宽阔、通畅。

  偶尔,驶过一辆吉普车、桑塔纳诸类的汽车,我和魏德刚发飙似得竞争超车,口里狂吼乱叫,有时不安分地来个双手大撒把,或者临时起意踹一脚对方的后座,比赛各自的车技,毫不在意对方是否会摔倒、受伤,或者自行车是否会摔坏。

  待汽车绝尘远去,我们两人累得气喘吁吁,就把自行车放倒在马路旁,直接躺倒在乱草上,伸展四肢略作休憩。我还多次装作无意,抽出左手试探一下自己的左口袋是否摔跤撕裂开。

  那时中国使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发行,1990年发行结束,最大面值为10元。

  当时我的左口袋里装着我这次报到的全部费用165元,主要是10张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其余的均为伍元、贰元、壹元不等的零票。这是父亲在开学前去乡驻地粮所卖了一车小麦换得。当年小麦时价0.38元/斤,所得165元,其中150元是学杂费,另外15元是两个星期的生活费,包括未知事项的准备费用。

  1986年,我们秦驼村里去县城酒厂当临时工的年轻人每月工资为50元左右,我携带着150元相当于临时工的近三个多月工资,在很多捉襟见肘的拮据家庭中无异于一笔巨款。

  前面,魏宏明叔叔开着他家那辆农村家庭很少有的机动三轮车,开开停停,不紧不慢地等着我们。

  在魏宏明叔叔的机动三轮车上,放着我和魏德刚两人上学必备的学习用品、被褥等,特别是上面横放着一张他特意雇请木匠最新打造的双人大床。

  毕竟机动车比我们的脚踏自行车快,魏宏明叔叔不时将机动三轮车停在路边,吸一会烟,从来不恼怒训斥或者催促我们。

  现在回忆起来,那时魏宏明叔叔将机动三轮车停在路边、回首看我和魏德刚两人的眼神和神态,再联想起我看到儿子凯歌和他的同学们和睦相处、友爱打闹的场景,我深刻体验到了魏宏明叔叔当时作为父亲的宽慰和快乐。

  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和身边人和睦相处,而不受排挤,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无法言表。魏德刚和我一样,都是当年村里考上高中的唯一学生,魏宏明叔叔同时也为儿子的学业进步引以为豪吧?

  魏德刚骑着的“凤凰”牌自行车,是魏宏明叔叔为了祝贺他考入黄山高中特别托关系最新购买的,车架、大梁等处包裹着的白色气泡塑料布还没有拆除,继续起着保护作用,车座和车把上缠绕有黑毛线织就的线套。魏德刚说线套是他妹妹的杰作,他骑着这样装扮的自行车显得有些女人的娇气,本想拆除不用,却又怕拂逆了妹妹的一片好心,只能暂且留着。

  我骑着的自行车的则是一辆破旧斑驳的载重型大“金鹿”牌自行车,根本无法和魏德刚的“凤凰”牌自行车对比轻捷、美观。这还是我三舅两年前从部队坦克兵退伍、凭安置发放的自行车票花费150元通过城关供销社购买的。

  大“金鹿”的主要特点:前轮采用杠杆触闸,刹车力极强,如果飞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极有可能车翻人摔。后轮采用倒轮闸,向后轻倒即可刹车。另一主要特点是“三大一吊”:大飞轮、大牙盘、大扣链子、吊簧鞍座。它虽比不上魏德刚的“凤凰”自行车轻捷、美观、锃亮,却坚固耐用。

  三舅骑着这辆载重型的大金鹿“金鹿”自行车赶集贩卖粉丝、粉皮等已经有两年,听说我上高中没有代步工具,就主动折价80元卖给我们家,其中还有情义让价在里面。

  我的那辆大“金鹿”自行车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就是它随车佩送的银色铝制钥匙,它和注册商标中的“金鹿”一样,是仰头飞奔的金鹿形状。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第二辆“金鹿”自行车有这种钥匙,格外自豪。

  就在开学前,父亲亲自给大“金鹿”自行车的链条、辐梁、车架等加油擦拭。它将成为我就读三年黄山高中往返的专用座骑。

  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自行车算得上是中高级代步工具,公安局对自行车实行挂牌监管,去县城或者每逢乡镇大集,公路上经常有执法人员拦路检查,俗称“查车子”。对没有挂牌的自行车,不仅要补办挂牌手续,还有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

  我的大“金鹿”自行车前后挡泥板上有用铝条穿过加固的审验红漆铝皮,并且根据车辆悬挂的铝牌编号,在车把和大架的中轴部分有砸有对应相符数字的钢印。

  我书包里放着自行车证件,就相当于时下轿车、客车、货车等“行驶证”,挂牌手续齐全,不怕县城的公安警察“查车子”,就像现在交通警察检查驾驶证和行驶证。

  我们经过西郊环城公路,进入天水县城,首先经过的是天水县染织厂,在大路北边,大部分是女工出入。

  骑行一段时间,路南是天水县中医院。再往前,就进入天水县城的中心大道,就像北京天安门前的“长安街”。路北依次为天水第一中学、黛溪商场、医药公司、天水影院、邮政局、商业大厦、黄山商场、百货大楼、长途汽车站、教育局等。

  路南依次为新华书店、县人民医院、县委县府大院、供销社贸易大楼、驻地部队营房、烈士陵园通山街、天水师范学校等。

  天水中心街两侧的建筑,从外观看并无二致,大都是外墙颜色斑驳脱落的2-5层旧楼房。其中唯一可以区别的是,县委县府门口有持枪站岗的武警,昭示着这里是天水县最高的权力和执政机构,驻地部队营房门口有全副武装、持枪警戒的军人,尤其让我这类农村出来的学生感到威严。后来,天水驻地部队撤销、县委县府门前取消武警站岗,具体时间不可查询了。

  1986年前后,整个天水县城依据黄山的西、北、东三面环山而建,只有南面是梯田和叠落错致的山村,黄山可以说是城中山。

  天水师范学校是我们去黄山高中的必经之处,左侧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校牌:天水师范学校,两边的墙上镶嵌满奖牌、证书。进门就是壮观的教学楼,比县委县府还气派。

  我和魏德刚特意在校门口略作停留和休息,内心说不出的隐痛和遗憾。

  “真后悔三年初中没有努力学习,考上这所中专学校啊!”我有些沮丧地发牢骚。

  “叹什么气啊?我们没有考上这所破学校,我们三年后考上大学,不比中专强啊!”魏德刚心有不甘,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成绩常年在级部前3,他预选中专时临场发挥失常,只能选考高中。

  “秦鹏,我们两个在黄山高中一定要互相监督学习,考上大学,哪怕高中中专也行啊。你是没有见夏英才趾高气扬的样子?他复课三年才考上师范,家里放鞭炮庆贺,大摆宴席,村里好像盛不下他了啊。小人得志便猖狂啊!”

  “恩,我们要互相监督学习,考上大学,一雪前耻。”我也后悔万分,错失了一次跳离农门、改变命运的扬名立万机遇。

  1986年中考,我能出人意料考上黄山高中,无形中给我增强了必胜和进取的信心。我们秦家是在本村-秦驼村是大家族,占据本村1/4人口,却没有一个在外的显贵可以光宗耀祖。我决心在黄山高中三年努力学习,开辟一个先例。

  “对,我们在黄山高中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让瞧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我们相视一笑,不知是为我们的豪言壮志,还是因为我们自吹自擂的放任。

  没有考上天水师范学校,是我一生中无法排遣的隐痛和遗憾。特别是我和柳海燕相识后,得知她就读的学校就是天水师范学校,并且和是我同一年的初中考生,我更是自惭形秽,悔恨难解。

  柳海燕从一个皇后村这样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小学,考入皇后乡重点初中,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考竞争,考入天水师范学校,除了天才,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这也可能和柳远明的家教必不可分。

  在她之前,柳海燕的哥哥柳海滨考入省邮电学校,在她之后,她的妹妹柳海藻相继考入医护学校。特别是她的哥哥刘海滨邮电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天水县邮电局工作,后邮电局多次拆分分家,他从基层科员一路干到了天水县邮政储蓄银行行长一职。柳海藻在天水医院当护士。柳家三兄妹名字中都带有“海”,不知是辈分,还是柳明山喜欢“海”的涵义,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等等。

  柳家三个子女都跳离农门,离不开他们的父亲柳远明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动作用,他在村里想必一定非常得意自己的教育成功。特别是在当时中专考试非常艰难的情况下。

  假如秦驼初中三年,我努力学习,考上天水师范学校,我和柳海燕之间没有了农业户口、城市非农业户口的悬殊差距,也许我们的人生会是另一种结局吧?

  整个青春时期,因为城乡身份的差距,我在柳海燕面前自惭形秽,甚至卑贱得低到最深的尘埃中无法仰头。

  我非常痛悔自己任性贪玩,虚度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的八年宝贵时光,才导致了我自己前半生无法化解的耻辱处境。  

  10点左右,我们离开天水师范学校,骑车经过水泥厂、皮鞋厂等,我们并列站在了黄山高中的校门口。

  由于自己即将三年就读黄山高中,我第一次仔细审视它的校门布置。暂不考虑黄山高中的教学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力量等,最细微处即能反映它的三等学校身份:门口甚至没有和天水师范学校一样郑重悬挂的校牌,只是在校门两侧的白板上简单的用黑体美术字喷涂校名:黄山高级中学。从校门气势上就无法和天水师范学校不可同日而语,似乎羞于见人。

  当时的黄山高中校门、教室均破旧不堪,即使我们1986级新生即将报道,也没有适当粉刷一下,或者更换一块校牌,添加一点迎新气氛。1986年9月,黄山高中每个级部仅有四个班,每班按照50人计算,三个级部总计600名学生左右。加上教职工,最多不超过700人。

  1992年伊始,我黄山高中肄业3年后,母校方才进行依山扩建,有了教职员工办公室的综合大楼,正对着校门,后来改名“崇德楼”,同时也有了像样的校门,“崇德楼”和“黄山中学”校牌均有柳海燕的父亲、天水县著名书法家柳明山题写。

  1992-2012年,黄山高中20年间相继投入一亿多元资金对学校进行扩建,占地约330亩,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实验楼、艺术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食堂餐厅等楼房,以及操场400米环形塑胶标准跑道。学校教学班122个,在校生6500人左右,教职工450余人,是1986年9月人数的10倍。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我为母校的发展引以为豪!但黄山高中在天水县仍属于二等高中,我情愿自己的儿子凯歌考上天水一中,不愿意他考我的母校—黄山高中。

  1986年9月30日上午,我们到黄山高中报道,所见的校门、教室均是破旧的印象。

  进入校园,正中的教职员工办公室是相对较好的前住厦样式,而分布两侧的教室则是和农村较好家庭所建住宅类似的一层红砖房。校内地面没有硬化,铺设的是大小不一的粗石子,毫不平整。不如同为依山而建的南北庙中学。

  校园内,报到的学生到处都有,熙熙攘攘的。“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学生口音各异。我置身其中,就像进入我们农村的大集市,喧闹没有主题。

  那时我没有看到一辆公车、私家车送学生报到,现在想起觉得那时如果有一辆吉普车或桑塔纳轿车开进校园,将不亚于时下的劳斯莱斯、法来利跑车等拉风和招摇。

  校园门口,宣传栏内张贴着用毛笔书写的各班次人员分配表,我和魏德明分别到高一一班、高一四班报名。

  “我们先各自报名,住宿最后再看学校分配吧。”魏德刚对我说,回头嘱咐他父亲去校门口等,

  “爹,你在学校门口等我们,报完名后,我们再看宿舍怎么安排。”

  我和魏德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是当地农村的既定习俗称呼,只有那些城市人或者农村进城务工的人,他们的儿女才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爸爸”。

  我们村里有个年轻人赶时髦,让自己的女儿称呼自己为“爸爸”,几成笑柄。“一个庄稼汉,学城市人家让孩子喊爸爸,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分量!”村里老人对自我和他人农村身份的鄙弃和轻视流于言表。

  从一个简单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当时城乡差距的一个简单缩影。作为农村人,连带自己的儿女也自然传承低人一等。正如小学某篇课文中,“俺”的称呼有贱民的身份歧视。看来命运改变,只有靠我自己三年后的高考结果了。

  我去了高一一班教室。课桌前,一个年轻男老师正在忙碌,他一边询问新生亲自手写登记报名信息,一边指挥旁边的两个男生帮助收取每人35元的学杂费。他手忙脚乱,额头上浸出了微汗。这就是我和化学老师、班主任马斌的第一次见面情景。他是上届毕业的大学生,第一次当班主任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忙乱无序。

  我趁同学们不注意,将手伸入裤子左口袋,使劲挣断了母亲用针线缝住的线条,从中掏出了所带的全部钱钞。

  两个男生负责收钱,现场点清、复核,非常认真仔细,最后均用皮筋条捆扎,放回到抽屉内的一个塑料袋内。那时市面上还少见假钞,学校收取学费自然也未配备验钞机。

  “报名、交款完成的同学,如果需要住宿,就先到教室外集合排队。”马斌老师吩咐我们围绕讲桌前的新生们,然后指着其中一个负责收钱的男生:

  “张刚毅,你先出去整队。够了五、六个人,你就带领他们去宿舍放好床和行李。”

  我们相继出来教室,在外面排队站列。魏德刚报名完毕,也过来了:

  “我问过我们班主任,高一不同班的男生可以在同一个宿舍。”他说,“你愿意去四班宿舍还是一班宿舍?”

  “要不,去一班宿舍吧,我们现在准备排队过去。”我连忙说,担心魏德刚变卦。

  初到人地两生的黄山高中,我自己的个性又内向不善交流,如果我们不能同在一个宿舍,我没有自带床,真的不知如何解决或者向其他陌生同学求助。

  “都行啊,我们男生怎样都可以啊。”魏德刚赞同。我莫名的担心才得以着落。

  这时,那个叫做张刚毅的男生过来整队,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拱’着自己的‘洋车子’,带好自己的行李、被褥,我们一起去宿舍”。他的地方音很重,不知是天水县哪个乡镇的同学。

  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我知道他口中的“洋车子”是指自行车,因为最先从国外传过来,国外为洋,即使现在自行车早已实现国产为正宗国货,我们农村当地人仍习惯地称自行车、火柴、煤油为:洋车子、洋火、洋油等,旧习陋规难改。

  我口头上也是习惯地称呼自行车为洋车子,难以改口。不过,张刚毅叫我们把自行车‘拱’到宿舍,我的心里非常恼怒,猪才“拱”东西啊,怎么可以羞辱人啊?

  不过,新生中没有一个人提出口头抗议,我也强压着怒气,顺从着跟着他走。

  有几个善于交际的同学,过去和张刚毅搭讪、套近乎。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方才得知,张刚毅也是我们的同班新生,只不过因为提前一天过来报到,被班主任马斌抓了壮丁,帮忙协助新生报到事项。

  张刚毅前头带路,他没有带我们去校园北区的宿舍方向,却带我们一行六个人出了校门。

  魏德刚坐在他父亲的机动三轮车上,紧跟着我们,车突突喷烟气,他们一直不超越我们。

  我们出了校门,向东下坡一千米左右,经过邮政局对过的马路,再步行一里多地,来到了附近一个村庄(后来我们才知此村名为黄山村),停在了一个平整方圆的水泥地上。

  面前,是一排低矮的房屋,墙上用白石灰粉标注着1、2、3、4、5的数学序号。

  “同学们,我们高一一班的宿舍是1号,”张刚毅指着1号房屋说:

  “里面打扫得还不是非常彻底,我们晚上需要继续清扫一遍。学校规定‘洋车子’一律‘拱’回到学校内的车棚内,不能放在宿舍内占用空间。我们回到高一一班教室后,可以随意找座位。下午全部新生报名结束后,我们统一安排排位。”

  我们赶忙进入宿舍,试图抢占最佳安床点。即将入住的1号宿舍,东西成大通廊格局,房顶部留有老式的栅栏通风和采光窗户,整个屋内阴暗、潮湿。同时,空气中散发着牛粪、马尿等牲畜排泄物日积月累后难以清理殆尽的残留骚腥味道,经久不散。

  “这是学生宿舍吗?分明是牛棚、马厩啊!”有家长质疑。“学校怎么让学生住这种地方,而且还是校外?安全不安全啊?”

  这排房屋确实是牛棚、马厩改建无疑。作为农家子弟,我最为清楚不过了。门前的水泥地面,是每年小麦、玉米收割季节作为庄稼脱粒的碾场。

  有同学找到照明的拉线开关,立即拉上,过梁上悬挂的白炽灯泡立即亮了,大概在25瓦左右,照明效果有限。

  “各位大伯大叔、同学们,既来之,则安之吧!我们高一男生全部住牛棚,都迁就一些吧!”张刚毅站在屋中间,试图安抚急躁的家长和新生们:

  “今年我们黄山高中第一次扩招和新建宿舍,原先的宿舍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对宿舍进行了重新调剂:那些县城内及附近村庄的学生,一律跑校,不允许住校。为了安全,女生全部住在校内宿舍。原来在校生直升高二、三的可以继续住在校内宿舍。我们新入学的高一男生,全部住在黄山村由原先牛棚、马厩改造而成的大宿舍内。这样宿舍还有些紧张,我们就只能将就这样了,别无选择。”

  他侃侃而谈,仿佛成了校方的发言人:

  “其实,住牛棚宿舍也不错啊,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享福气的啊。我们刚刚结束的语文考题中就有考孟子的至理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任何伟人成功前,都会经历一番磨难的。我们现在住牛棚宿舍,也许预兆着我们这一级学生中将来能出杰出人物呢。即使不是杰出人物,我们将来考上大学,这段黄山高中住牛棚宿舍的经历也是一种骄傲、炫耀的资本啊。文革时代,很多伟人住过牛棚,我们现在也是,将来也一定会有不凡的业绩啊。”

  张刚毅谈笑间,把一件不愉快的事项化解。很多家长都投向了赞许的目光。

  在这种场合,如果换做是我发言,简直一句话都不能成句。张刚毅却能用接近普通话的地方方言,应对自如。我无法描绘对张刚毅的第一感觉。

  张刚毅其貌不扬,小眼睛眯缝着,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想不到他的口才如此之好,不知是自吹自擂,还是有真才实干?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先安顿下来。魏德明叔叔帮助我们选空安置好床铺,现场教导我和魏德刚如何铺设被褥、安置行李。

  我自动选了靠墙、不是很方便下床的方位,把全新的被褥、枕头一一放好。

  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到离家二十多里外的学校住宿读书,母亲不想我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到势利同学的奚落和歧视。开学前,母亲不顾父亲的吝啬和反对,全部从秦驼乡集市上置办的新品。

  不过,住宿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各个乡镇,从他们铺设的床单花纹、色调就可以看出,一般都是手工缝制的。我们初次见面,都没有攀比。

  返回学校的路上,因为我没有提前将书包等放在教室,所以就需要重新背回去。张刚毅主动从我手里接过了自行车。

  “我帮你‘拱’车吧,你整理下书包,有书要掉出来。”他说。

  我心里突然释然。张刚毅也将自己推车说成‘拱’车,应该是地方方言,而不是我多想的有意作弄人或者侮辱人。我连忙将车让给我,回身整理书包。

  “我叫张刚毅,弓长张,名字中有刚强毅力的意思,家是码头乡。”他先自我介绍,问我:

  “你怎么称呼啊?”

  “我是韩店公社的-现在叫韩店乡,我叫秦鹏,秦是秦始皇的秦,鹏是大鹏展翅的鹏。”我绕口令般地报完家门。

  我讲自己的姓氏的时候实在不愿意和秦桧拉上关系,但对于“秦”这个姓氏,除了秦始皇,我一时忘记了历史上出过什么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在人前愧姓秦。”我们秦驼村的秦姓族谱和秦桧毫无祖传关联,我却不愿意说我自己和秦桧是同一“秦”姓。秦始皇虽然是暴君,干出过焚书坑儒、逼死数万民众修建万里长城等残忍事件,但他是中国五千年第一位国家始皇帝,历史功过无人能评断。我的姓氏和他有关联,不至于羞愧和耻辱,也不管“秦始皇”并非姓“秦”。

  1983年,中国各地的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建立乡政府,我们所在的秦驼公社早已改称:秦驼乡,我总是改不过口来,总是习惯地称为:秦驼公社。

  张刚毅不以为意,边走边和我闲谈学校的情况。他的家所在的码头乡,位于天水县最西北角,盐碱地很多,被视为天水县的“西伯利亚”,带有偏僻、蛮夷的歧视意味。他们上几代从某个地方迁移而来,地方口音和天水县大多乡镇有着非常的不同。

  青春时期的友情形成就是这样简单。我和张刚毅一见投缘。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已经俨然是多年交往的好朋友,一同和魏德刚去食堂买票、打饭,一起混合着吃菜。

  在整个黄山中学三年,我和张刚毅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朋友之一。1989年高考时。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是我们86级校友中唯一的本科学生。

  二十多间,我和张刚毅一直保持着联系,“把你的快乐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变成两份,把你的苦恼告诉朋友,你的苦恼就会减为一半。”真正的好朋友真的可以友谊永存,弥久不变,历久弥新。

  下午,报名基本完毕。班主任马斌老师组织我们高一一班新生在教室外排队,按身高、男女搭配等进行了座位排定。

  我的座位在中间第二排,同桌是一位叫做何春蕾的漂亮女生,她在我的左手边。她穿一袭印花连衣裙,亭亭玉立,犹如从电影海报中报中走出来的女明星。

  课桌右上角,刻有上届年级学生的留言:成功就在脚下。这也许预示着我的黄山高中学习和生活有美好开始吧?我欣喜,浮想联翩。

  班主任马斌老师随即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他说:

  “大家都是新生,互相都不熟悉,班干部人选就不投票民主选择了,我独裁一回,直接任命吧。如果过一段时间后不能胜任,我们再投票选举或者竞选。”他手中拿着一份早已拟好的班干部人选名单,

  “班长由张刚毅担任,生活委员有贾宏彬担任,文艺委员由何春蕾担任,体育文艺由施展新担任,语文课代表由秦鹏担任……。”他拿着名单宣读,直接指定了班干部人选。

  秦鹏担任语文课代表?!我幸运当选语文课代表,是依据高中入学语文考试的分数选定的吗?我无从得知,怀疑自己的听觉出了问题。

  不过,能从五十多个人中崭露头角,担任语文课代表,我还是有种难言的隐隐自豪,首先证明我不是本班一无是处的劣等新生。

  对于张刚毅当选班长,我最初有种横空出世的惊奇感觉。因为他的入学考试成绩排名,还是因为他提前来当了一天的壮工?我当时还没有发现张刚毅深藏不露的天赋才能。

  对于生活,马斌老师做了详细安排。按照校规,我们来自较远乡镇村的学生必须住校的,两周允许回家一趟,周六下午提前一节课放学、周日下午赶回来上晚自习。

  我们住宿生由学校食堂供应馒头、菜、饮水等。由于没有统一的餐厅,一日三餐的馒头数量要提前一周报到学校食堂,每天三次根据就餐计划领用。

  我们高一一班的生活委员贾宏彬,迅速进入了角色。他排定了我们高一一班周一到周六的每天生活轮值表,每组3个人,其中1人负责排队领馒头(每周六下午就提前预定好下周每日三餐的馒头数量,事前用钱直接买票或用小麦去换票),两人负责抬玉米粥桶到教室。

  我申请和张刚毅一个组,贾宏彬同意了,把他自己也编排了我们这组,三个人一个小组。

  每班发放了一个铝桶,贾宏彬在教导处领取时,用红漆写上了“高一一班”的名号,以免混用、丢失。

  下午,晚自习前的就餐时间,我们就开始了生活轮值。我和张刚毅负责抬玉米粥桶,贾宏彬负责排队领取馒头。

  回到教室,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自寻课桌聚众混餐。

  那时学校对学生没有开放定菜,只对教职员工售卖,每份0.5元。农村学生们极少舍得,一般都是从家自带的辣椒、黄瓜、莴笋、苤蓝、各种萝卜等之类的咸菜,统一放在桌上,互相品用。

  由于第二天开始军训,我们当晚没有晚自习,吃完晚饭就返回了宿舍。

  当晚,我们通铺宿舍十个人,开始了第一次卧谈会议。我们互相做了介绍,包括各自家的住址、毕业学校、入学成绩等。当时没有学校老师监督,我们畅所欲言,随便一个话题闲聊地很久。紧邻黄山村,村中的狗叫可闻。

  “我们黄山高中虽然比不上一中、师范,是第三,将来一样出人才,就像黄埔军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指挥官大部分都是黄埔毕业。我们就做天水县的黄埔军校。”有同学自我安慰。

  一句戏言竟成我们的标志。由此传承,我们黄山高中的学生,毕业后都喜欢以“黄埔军校”毕业生自居、自称。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黄埔军校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4年周恩来从欧洲回国,同年11月担任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年仅27岁。在黄埔军校期间,周恩来创造性工作,建立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为培养国共两党军事人才、为保证两次东征和北伐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宣布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其中就有14人是黄埔出身,超过了三分之一。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出自黄埔军校有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等5名元帅;陈赓、罗瑞卿、许光达等3名大将;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等8名上将;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诤等9名中将;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等8名少将,还有数十名担任中央部级以上党政职务的。另外,1955年授衔前牺牲或未授衔的黄埔师生53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左权、刘志丹、卢德铭、李之龙、蒋先云、金佛庄、曾中生、许继慎、方志敏、伍中豪、王尔琢、周逸群、刘畴西、蔡申熙、段德昌、赵尚志、赵一曼等人也都是黄埔出身。周恩来等未授衔。

  我们黄山高中学生自诩黄埔军校,确实有不知天高地厚之嫌。

  入学第一晚,由于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换了睡觉的地方,特别是入住少见的牛棚或马厩,我回忆起种种往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作为祖辈农家子弟,跳离农门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考学,二是当兵,立功提干。和平时期,在部队立功、提干的竞争毫不次于考学。

  如今,我误打误撞,机遇考上了黄山高中,我暗暗发誓,决计以王收昌为学习榜样,在黄山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内不惜发扬锥刺股、头悬梁的精神攻读文化课,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竞争,考入任何一所大学或者某所高中中专学校,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夙愿,办理农转非,不再经历父母耕作田地的劳役和苦楚。

  校友师哥王敬业能做到的,我秦鹏也一定能做到!

  二、偷窥裙底初萌情欲  

  1、对城乡差距的切身认知

  在全县所有中考学校中,黄山高中虽然排名位列三等学校,但由于它毗邻天水县城,地处城东郊区,是除了天水一中离县城最近的高中学校。

  天水一中、天水师范学校以全县考试高分选招,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是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择校最下策,其它的高中学校如耀北、邹桥、韩崔、南北庙等都四所高中都在较远的乡镇,由此作为评价基准,黄山中学是城市学生就读高中的不二选择。

  县委县府机关、公安局、电业局、水利局、银行、法院、保险公司等权力单位的子弟因学习成绩差,进不了天水一中,都托关系转门路,各显神通进入了黄山高中,黄山高中简直成了天水县所谓高干子弟的集结地。1989年4月我在黄山高中肄业迄今,黄山高中在天水县一直是如此处境,

  9月1日-6日,为期六天的军训。黄山高中教导处从毗邻不远的黄山南脚下驻地部队请求安排了四名军人,每班一个作为教官对我们四个班实施军训。

  他们四位军人穿着85式军服,均着大檐帽,佩戴圆形帽徽,英姿飒爽。

  我们86级新生军训的主要内容,重头戏无非是不厌其烦的队列练习,如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齐步走、正步、跑步、踏步、立定、蹲下、起立、整理着装、整齐报数、敬礼、礼毕、跨立等等。

  在军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新生像站军姿、走正步这样的简单动作,都会机械地重复几百次。

  一天下来,连热带累,不胜其烦。

  初入黄山高中一个月,包括六天军训时间,我感同身受的第一认知就是县城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贫富、地位的羞辱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切身缩影。

  在我的母校秦驼村小学、初中,同学们大都来自附近周边的各村,基本上均是依赖土地刨食的农民子弟,穷富没有明显差距。

  进入黄山高中,从男女学生们之间的肤色、装扮、消费、谈吐等方面,就可以立即判定某一个学生城乡户籍归属,等级划分鲜明。对比之下,我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

  首当其冲的显著区别是肤色。城市学生无论男生女生,因为没有耕种过庄稼、经过风吹日晒等缘故,产生的黑色素相对较少,皮肤一般都非常白皙。即使父母是普通工人的,比起我们农村学生特有的黝黑甚至黧黑皮肤,也简直是两个明显的肤色类群。

  短短几天的时间,我的同桌何春蕾就被我们男生们私下里赞誉为:“白雪公主”、“美人蕉”,排名本年级第一美女,她的皮肤白皙、滑腻,吹弹可破,甚至能隐约可见肌肤下面的红色血管。她美丽、清纯不可方物,与众不同,天仙下凡一般,令人百看不厌,心生爱慕,“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孟春蕾美誉“白雪公主”的得名,顾名思义是因为她的雪白肌肤,她裸露在连衣裙或运动服等新潮衣服外面的脸蛋、脖颈、胳膊、脚踝等无不是雪白柔嫩的,和我们农村学生黝黑或者黧黑的肤色截然不同,甚至能看清她雪白肤色下轻微跳动的红色毛细血管。经过六天军训的风吹日晒,何春蕾的肤色仍不见晒黑,仍旧肤如凝脂,白皙如雪,可谓天生丽质。我们男生晚上的卧谈会谈论起班里、年级一起军训的漂亮女生,全票通过送给何春蕾“白雪公主”的赞誉绰号。

  何春蕾另一个美誉绰号“美人蕉”的得名就可能仅仅是望文生义吧?校园内载有美人蕉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高可达1.5米,全株绿色无毛,被蜡质白粉,花冠大多为鲜红色。它和何春蕾没有相像的地方。男生们给何春蕾起外号“美人蕉”,可能仅仅是其中的“美人”吧?

  何春蕾给我的第一印象和后来的“奶茶妹妹”章泽天、“可口可乐”代言人章子怡类似。

  其次,是吃的对比。我们农村学生基本是每两周一次回家,从家中带来小麦去学校食堂换饭票,或者拿钱直接购买饭票。每天三次,我们轮值从食堂抬水、领取预定的馒头,在教室就着从家自带的咸菜就餐,极少有人吃菜。

  学校只供应教职工菜,不敞开对学生开放。有家庭条件好的农村学生,如果想吃菜,如豆芽菜、菠菜豆腐等打打牙祭,就要到教师窗口排队打菜,一般都要排在最后,有剩余菜菜可以花钱购买。因为每份菜最少要五角钱,我们农村学生一般都不舍得。

  中午、下午,城市学生大都跑校回家吃饭,早晨时间短,他们会自带盒饭来学校吃,有的是白米饭、把子肉,有的是保温菜、白馒头等,有的冲麦乳精作为粥食补充营养,或者结伴去校外的供销社饭店凭粮票优惠购买油条、豆浆或馄饨等。我们农村学生没有粮票,必须额外多付款,所以更加舍不得,一般在学校食堂糊口充饥。

  某次课间操时间,我无意中听到一位朱姓同学说“家里没肉了,放学回去要买十块钱的肉”,他告诫另一位同学提醒他,不要忘记卖肉。我当时就是心惊,我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才三十五元,他家一次就要买十块钱的肉,不知几人消费或者几天消费。我因为此间小事记住了这个叫做祝勇的县城男同学。

  第三是穿着和神态的区别。1986年前后,天水一中、天水师范学校两个县重点学校有各自统一的校服、校徽,走上县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黄山高中校方可能是考虑到本校学生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农村学生家庭大都刚刚走出温饱,减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收费开支。因此,校方均没有统一收钱购买规格统一的军训服装、校服等,也没有校徽。

  我们来自天水县各个农村乡镇村庄的学生,各自穿着父母为我们入学添置的新衣服,种类不一,五花八门,如同一支刚刚收编的地方杂牌军。而城市学生们,他们不约而同地为军训、开学购置了各式各样、量身合体的运动服。

  很多城市学生的运动服上衣胸前印有“中国”二字,基本上以蓝色、红色为主,运动裤两侧面均带三条白道(三道杠)。这是天津梅花首创出品的运动服式样和标识。

  1984年,中国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正是在这届奥运会上,许海峰穿着梅花运动服赢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也一举夺得奥运会金牌,并赢得世界女排大赛“三连冠”的荣誉。

  在体育健儿辉煌战绩和拼搏精神的感召下,穿运动装迅速成为一种潮流时尚。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梅花牌运动服成为国家到各省级运动队的专业运动队服。而在民间,这种蓝底白条和红底白条的运动服,也迅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其中蓝底白条的运动服更为时兴,也许是因为深蓝色比较耐脏,或中性低调更加日常白搭。

  当时,一套梅花牌运动服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对它的喜爱。学生上学,工人上班、居家锻炼都爱穿它。

  在很多70、80后的记忆中,蓝底白条的运动服除了作为体育锻炼的服装,常常还扮演着秋衣秋裤的重要角色。在那个物资还没有极大丰富的年代,“一衣多穿”是一条基本原则。

  “三道杠”和后来1997年进入中国的德国Adidas运动品牌极其相似。因为国内梅花运动服没落,没有实时申请专利,“三道杠”后来竟然成了阿迪达斯独有的标识。

  在我所在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黄山高中,蓝底白条运动服、白色回力运动鞋是很多家庭条件较好同学的穿着标配。

  学校开运动会、广播体操大赛,很多同学们穿着蓝底白条的运动服,脚蹬一双白色的回力球鞋,整齐划一的动作,蓬勃朝气的身影,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画面。

  回力鞋创立于1927年。在我们读书的年代,拥有一双回力鞋可以说是时髦的标志。相比大众化的解放鞋而言,回力鞋在当时几乎就是运动休闲鞋类卓尔不凡的唯一象征。

  回力鞋是一种高腰的篮球鞋,底子很厚,有两三公分,内侧有个半月型的红色标志,内踝骨位置有一块纪念章大小的白色圆形皮子,是一个作健美状的xxxx男子压模图案。它的款式有很多,但是最受欢迎的还是经典款,主体是白色的,上面带有红色、蓝色或黑色的标志,非常简约时尚,适合多种年龄段。

  当时我觉得穿上这样一身梅花“三道杠”运动服、脚蹬白色的回力运动鞋,即使不是去军训、不是去运动锻炼,也会给人精力十足,雄赳赳、气昂昂有气势的感觉。

  县城的百货大楼有专柜出售,一套普通的梅花运动服要卖到四五十块钱,一双回力运动鞋十多元,我们一年的学杂费才35元,我立即打消了购买奢想。直到1989年春节,母亲才给我买了第一双白色回力运动鞋,但没有买蓝底白条运动服,我已经非常知足乐,非常小心地穿着,下雨天从来是提前换下不穿。它陪伴了三年多,敝帚自珍,最后我用洗衣粉无论如何洗涮都难以祛除表面污垢,甚至有了漏洞放弃。

  有些城市学生的衣服,在我看来是奇装异服,但他们穿上却自然、大方,浑然天成。如果我穿上,预计竟会拘束,放不开手脚。

  于是,在军训的操场上,农村学生站和城市学生站混合站立一起,也分不出杂牌军和正规军了。

  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运动款校服成为校园的主流,蓝色或者绿色的配色、涤纶和腈纶为主的面料、超宽大的裁剪,让正出于青春年华的学生“蜷缩”在校服内,毫无美感和装饰感可言。那时我已经黄山高中肄业,终其一生也没有穿过一次校服,只有工作服、西服、运动服等长期相伴。工作后,休闲阶段,我选择运动服始终为Adidas,也许是因为没有了梅花运动服,我退而求其次,补偿高中时期的遗憾吧。

  在我们农村的乡镇小学、初中学校,每逢炎热夏季、酷热初秋,校方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女生们穿裙子上学,但没有一个女生敢率先穿着裙子上学,公然挑衅着乡村学校着装潜规则。女同学们只有放学后,在本村中穿着裙子逛街、串门、乘凉。“女性的形体不能袒露于众”——这种观念仍然紧紧地锁着我所在乡镇学校的所有女生。

  进入黄山高中以来,城市女生们大都穿着各种款式的清凉裙子上学、军训,她们窈窕曼妙的青春身材在各式裙子时隐时现的包裹下,不经意间显露出妙龄女生的青春身材、肉体,在操场上、校园内、课堂上等区域争奇斗艳。

  我的女同桌、城市学生何春蕾有两件束腰连衣裙轮换穿,衬托得她的身材婀娜多姿,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我也是第一次从现实生活对女生用“婀娜多姿”形容。

  女性依靠美丽装扮世界,男性依靠征服世界、展示雄性的霸强来征服女性,这也就是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繁衍后代的宿命吧?

  第四是男女学生的交往。在我们农村乡镇的小学、初中阶段,我们男女学生之间有着严格的异性区别对待,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疏离防线。除了本村家族内的嫡亲近支、本家直系的姑姨亲戚等,少年男女学生之间相互之间从不来往,从来互不搭腔。这是当时天水县穷乡僻壤的共同风气。

  在农村学校,如果男生女生异性同桌,总有一方会主动在课桌的中间位置用粉笔或者钢笔甚至刻刀划条分界竖线,俗称为“三八线”,一是课本作业不能过线,二是胳膊等身体部位不能过线,双方严格遵守,更不可能有身体碰撞等此类接触。

  “三八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农村乡镇学校男女学生课桌上的一条简单分界线,会无限上纲称呼为“三八线”,其实从另一反面反映了当时在我们农村乡镇学校中男生、女生之间的界限分明,越界很有可能引起不可预料的争端或者是非议。

  在黄山高中,城市男女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谈话、追逐打闹,毫无“男女授受不亲”的约束影响,甚至有肢体接触,也毫不设防。我始终恪守农村“男女授受不亲”的疏离防线,无法融入和习惯。

  我的同桌、城市女生何春蕾最喜欢效仿《大众电影》中女演员的模样穿衣、装扮,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引领黄山高中女生的时尚风向。

  虽然我在课桌上没有明目张胆划“三八线”,却特意和同桌何春蕾保持适当距离,故意装出一副凛凛然不可接近的非亲密样子,似乎要对同学们明山我对美女同学从不献媚示好,试图要在无形中树立我不近女色的独特形象。

  我决心军训结束后,好好学习,在学习上超越城市学生,碾压他们,作为自己出人头地的表现,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想不到,正式开学上课第一天,我即接连遭遇耻辱,无法摆脱。

  2、遭遇广播操耻辱

  1986年4月,中央有关部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具体做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

  从1986年到1991年的六个年度,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时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均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1992年起,夏令时暂停实行。

  在我所处的1986-1989年就读黄山高中时期,作息时间分为:早晨、上午、上午、晚上四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早晨,5:30起床。早操,5:45-6:15;早自习,6:30-7:00;早饭、晨休,7:00-7:45。

  第二个时间段,上午,7:45前到校。第一节课,8:00-8:45;第二节课,9:00-9:45;课间操9:57集合,10:00-10:15;第三节课,10:15-11:00;第四节课,11:15-12:00;午饭、午休,12:00-1:45。

  第三个时间段,下午,1:45到校。第一节课,2:00-2:45; 第二节课,3:00-3:45;第三节课,4:00-4:45;第四节课,5:00-5:45;晚饭、休息,5:45-7:30。

  第四个时间段,晚自习。第一节课,7:45-8:30;第二节课,8:45-9:30;熄灯,10;00。

  每天的四个时间段,吃饭、休息至下次上课的间隔时间,早晨为1个小时,上午、下午均为2个小时。

  9月8日,星期一,正式开学第一天,早晨5:10前,我们在校外牛棚住宿的男生互相吆喝着起床,简单地刷牙、洗脸,呼朋唤友,一路小跑到本班教室前集合。

  5:45,我们以班为单位,各自列队,统一到校园内北面的大操场上跑操。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即使教室、教职室的灯都亮着,整个校园、操场影影绰绰的,看不分明。有的同学出列系好松了的鞋带,抬头往往会找不到自己的队伍,只能在队列外晃悠。一般早操跑五圈,6::15左右结束,各自带队回到教室。

  6:30-7:00为早自习时间。

  7:00-7:45为早饭、晨休时间。

  8:00-8:45 为 第一节课。

  9:00-9:45 为第二节课。

  这天第二节课下课后,我刚上厕所回来,体育委员施展新在教室门前吹响了集合的哨子,呼喊我们出去集合、列队。

  待我们整齐列队完毕,施展新又指挥我们每一个人按间隔分开,依次排序。

  “稍息、立正”,他喊完口令后,没有归队,一个人站在在队伍的正中前面。

  我不明白所以,无所适从,只能呆呆的站着等候。这时,学校的扩音喇叭即时响起,记得开首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声喊:

  “现在开始做,第六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

  身边的几个同学们,已经开始按照指令舒展身体。我茫然不知所措,手脚无处安放。

  在我所在的本村小学、初中,没有体育老师,我甚至不知道有广播体操。我只能傻傻的站着,回头发现张刚毅也是茫然无措的呆站。他来自偏远的乡镇学校,也没有学习过广播体操吧?

  伴随着节奏,身边的同学们伸展四肢,有韵律的做操。我无事可干,低着头默背每节广播操的名称,借此消磨时间。第六套广播体操共有十节:伸展运动、四肢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腰部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直到同学们收拾姿势,立正站好,我仍傻乎乎的站着,无所适从,也不敢逃离队伍。

  班主任马斌老师指着我和张刚毅:“你们两个怎么回事?怎么搞特殊,不跟着做?”

  “报告老师,我们学校没有交过这个,我不会。”张刚毅回答得理直气壮。

  “我们学校也是,我们没有做过广播体操。”我低声附和。

  “奥,你们学校怎么不按教学规程?” 班主任马斌老师转身安排施展新。

  “施展新,你是体育委员。你负责教会他们两个。我们这个学期还有课间操比赛。就是有一个同学不会,在队伍里也不伦不类啊。”

  施展新却阴奉阳违,待马斌老师走后,他直接对着我和张刚毅说:“这么简单,不用教的,以后照着前排的同学比划着学就行了。”临走,他抛下一句: “乡巴佬!土鳖子!”

  我无法忘记体育委员施展新当时的鄙夷颜色,却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表露于色,只得强制退忍。

  贾宏彬过来,宽慰我们:“第六套广播体操很简单的,不用担忧,晚自习后,我在操场上教你们。”他的帮助不亚于雪中送炭。

  语言对人的伤害无形无踪,有时一句自觉无关紧要的一句话,有可能让人萌生仇恨,也有可能让人顿生感恩戴德。

  此后,每晚我和张刚毅在操场上跟着贾宏彬突击学习广播操。

  每逢课间操时间,我和张毅刚就自发站队在贾宏彬后面,伴随着音乐,伸展四肢,一招一式紧随。

  一周过去,张刚毅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我却仍是顾头不顾尾,一到课间操实战演习就丑态百出。每次上课间操,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上刑场受刑。

  最后,我强制自己不顾别人的眼光,对照着前面贾宏彬、何春蕾的做操保准,不管横平竖直,依葫芦画瓢般机械做操,循序渐进,竟能逐步应付得体了。

  等到我基本能按标准做广播体操了,同学们却开始找借口逃避千篇一律的做操了。特别是女同学往往以身体不适为借口请假,马斌老师也无法检查,只能应允。即使在做的同学们,也应付了事,一到结束就如鸟兽散。

  每个人的发展机遇真的是各不相同,自有天定。1986年,我对广播体操深恶痛绝。而今日蜚声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却是因为广播体操逐步走上成功之路。据说,李连杰当年仅仅是北京厂桥小学一名小学生,因为做第五套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被选为全校领操员,并幸运地上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纪录片。正是这次露脸,让他被选拔进了什刹海体校,专攻武术。若干年后,因电影《少林寺》一炮而红,从此事业顺利发展,成为“功夫巨星”。

  对于李连杰,广播体操在他的记忆中相比意义非同一般,影响作用巨大。

  而对于我,课间广播操是根深蒂固的耻辱印记。不知现代的中学生何时取消了课间广播操的强制推广,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广播电台停播广播体操节目。

  以后的岁月,每每听到广播操的韵律,我的内心仍有难言以表的悸动。

  3、裙下偷窥

  某类事件的发生,总是偶然中带有必然的概率。

  9月下旬的某天上午,第三节英语课,新毕业的大学生夏芙蓉老师创新教学模式,全堂用英语口语讲课、提问、交流。

  我如听天书,一句也听不懂。同桌、英语课代表何春蕾听得津津有味,兴味盎然,不断用笔记录。

  何春蕾侧对着我,她的胸部发育早熟良好,隔着白色略显透明的连衣裙可以看到那已经开始隆起的乳房的轮廓,还有闻到淡淡的少女体香气味。

  我心烦意乱,就拿着那圆珠笔在手中玩弄花样,一边似听非听夏芙蓉的英语授课。我的圆珠笔失手碰落在地上,我弯腰去拾取。

  旁边,何春蕾不知何时不安分地把右脚抬起,放在了长凳下的支撑横梁上,她的裙子下摆摺叠,白色三角内裤一览无余,由于她的三角内裤略大,大腿根部与内裤角之间有了空隙,我在不经意间第一次窥视到了何春蕾的女性下体外在生殖器官秘密,如同春天里正在含苞待放中的花蕾心瓣,如花似玉…‥

  就在那一时刻,我突然触电般呆住了,纹丝不动,顿觉立即喘息不过气来,时间也仿佛停止了流动。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此生绝无仅有的唯一一看到同龄少女的下体秘密。

  我屏住呼吸,佯装缓慢拾笔,尽情贪婪地偷窥着孟如仙的下体秘密,她的白色内裤,以及她的内裤里面深藏的时隐时现的花蕾……

  成年后,我从人体艺术网站《西西人体艺术》上看到一副外国妙龄少女的坐姿裸体,均一览无余裸露女性外生殖器官,我重温了当年震撼、慌乱、惊奇、冲动、恐惧等种种昔日感受。

  当时我偷窥片刻,便立即坐回课桌前,装作旁如无事地立即恢复坐姿,却不敢起身挪动,因为连自己也不知什么,我的下体部位可耻地硬了,坚挺得厉害,一柱擎天,把内裤顶得犹如小帐篷,只能把身体的下部分全部挪进课桌下,掩饰自己的失态。

  从孩童时代起,我们就被教育不能随意窥视异性器官,到青春期,更扩展为禁止对所有异性的窥视。

  男人喜欢偷窥,就如同女人喜欢观花一样,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换句话说是植物的私处,人们总想一探究竟,而植物不知道掩盖这些,还争奇斗艳开放。

  在农村,高年级的下流男生们经常在街巷的斑驳墙壁上乱涂乱画,女性的下体生殖器一律以讹传讹被画成了竖立窄瘦的菱形图案,其中心画一个点,表示出生的地方。如果得罪了人,旁边就会上下:“ XX他妈的”,借以泄愤。至于女性生殖器的真实图像,他们自然无从得知。父辈发放的新婚手册中,女性生殖器和初中课本《生理卫生》第十一章《生殖和发育》中的记载一般抽象

  男人对女人身体的探秘,包括身体构造、身段曲线等永远有着强烈的窥探欲望。处于青春期躁动期的男子,对女人胸、私处、脚等隐秘部位有着更加强烈的窥视欲望。同样,女人也有这样的“猎奇”心理。当然,由于有道德约束使她们的这些想法仅仅止于幻想,有些甚至因为道德准则,她们会为自己这些想法感到羞愧和罪恶。这样说来,男人“偷窥”应该说就是人的一种“猎奇”的欲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

  而在那偷窥何春蕾裙底的隐秘一刻,我却看到了何春蕾女性下体的真实秘密,并且如同正在含苞待放中的花蕾心瓣那般美丽。

  在农村,每逢酷热夏天,晚上我们和大人们端着饭碗、铺好凉席在街上乘凉。饭后,闲着无聊,农村老人给我们讲故事,一般都是鬼怪、神仙之类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贞妇列女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女子的肌肤是决不可以让陌生男子看到的,只能让丈夫看到,如果一个未婚女子的肌肤被一个陌生男子看到,那就必须嫁给他,这个身体就是属于他的了。比如,传说中的“盂姜女哭长城”,起初是孟姜女在后花园洗澡,万喜良逃避修长城的苦役跳进了盂姜女家的庭院,偶然看到了孟姜女的裸体,于是孟姜女只能嫁给他了。还有织女,因为从天庭偷着下凡在人间洗澡,被牛郎看到,也只能结为夫妻。

  对男女授受不亲的故事,尤以“李氏断臂”的故事,在我记忆中格外残忍深刻。据说某个朝代,一位李氏女子携子护送丈夫的灵柩回家,夜投旅店,旅店主人拒绝她入住,拉着她的手臂驱赶她出去。她仰天长恸,认为此臂已经被男人玷污了,立即引斧自断其臂。

  我记得村里老人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大概意思是:我的手臂被陌生人触摸了,就不贞洁了,只有砍掉手臂保持贞洁。后来被当做中国女人贞洁守身的典范。

  如今,我虽然没有触摸到或者亲自目睹何春蕾的裸体,却看到了何春蕾作为女生最隐秘的身体部位,也应该对她负责,或者有所补偿吧?何春蕾是城市女生,自然不会下嫁给我,但我的眼睛看到了她作为女生最隐秘的身体部位,按同罪同罚的律法应该挖掉自己的眼睛作为惩罚吧!

  设想到自己被挖眼的痛楚,以及挖眼失明后类似村中沿街串巷叫喊卖卦的瞎子的摸打滚爬,我恐惧地出了一身冷汗,惶恐不安,不敢在深想下去。

  此后,我陷入无所适从、如履薄冰的情绪中恐惧不已。

  下课铃声想起,男生们首先发起解放的起哄,纷纷走出教室。

  何春蕾起身,顺势整理了衣裙,把压在长登上的裙角收齐,对于我的窥视毫无所知。

  4、我所知的青春期性教育

  在我所在的20世纪80年代,学校、家庭对青春期的性教育基本是空白,性是禁忌,不仅是教育,而且话题也是谈性色变,似乎低级下流。

  当时,我们大多数学生能接触到的正规的性启蒙是书本初二课本《生理卫生》。《生理卫生》全一册,一共12个章节,其中第十一章:《生殖与发育》。

  对于《生殖与发育》这一章,授课的女老师有意跳过,让大家自习,并声明那一章在考试中不会占多少分。

  对于《生殖与发育》这一章,我却同比其它课程偷着翻阅得最多,新课本一下来,就将这一章从头至尾仔细阅读了一遍。

  书上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精囊腺等器官组成。女性生殖器官系统有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器官组成。

  我看着女人生殖器的解剖图,只看到抽象,和传说中的异样,又无人交流和解答。

  我对男性自身没有过多的探秘欲望,只关心女性的私密介绍。书中的阴道图,和我们道听途说、字典上的完全不一致。

  书上说:“女性的卵子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里。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地分裂,产生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再进而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胚胎。”

  我纳闷的是,书上并没有交代清楚精子如何和卵细胞结合。它们分别有男性、女性产生,至于如何结合,书上却讳莫至深。

  课本里的事情成为许多男同学谈笑的内容,有的自作聪明,有的故作高深,有的一副无师自通的高手模样,其实都是一知半解。

  两性的结合似乎是人们永远不能启齿的秘密,我们没有一个学生不敢向老师、家长提问,同伴之间也不敢交流。

  那个时期,没有人传授性知识,我们对自身、异性的身体探索、解密都依靠自己,以致于闹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青春期期间,一直到十六岁,我从来没有有意识地翻开YJ包皮清洗外生殖器,以为包皮里那些白色污垢是精液,不能轻易去除,便很小心地将它用包皮盖住。最后,我的YJ发痒甚至发炎,我偷着取了温水洗去,很担心将来影响结婚、生育。为了自己当时的处境,我也不考虑将来了,此后每次洗澡都清洗、擦拭YJ。

  后来的某个时间,我的YJ龟头逐步外露、包皮后缩,我害怕得不行,一旦有空就私下里按住包皮拉伸往前,试图让它回复原有“包茎”形状。

  长大结婚后,我才知有“包皮”一说,如果届时仍是YJ仍有包皮,必须动手术割除包皮,我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至今我还记得《生理卫生》课本中“青少年如何防止或消除手淫、遗精”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一、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把精力都集中放在学业上;二、养成一些必要的卫生习惯,睡前温水洗脚;内裤要做得宽松些;早晨醒来,立即起床,不睡懒觉;三、不接触不良读物。

  我一边背诵着标准答案,一边思考着标准答案。我没有经历过手淫和梦遗,也不知怎么回事,更陷入无所适从的迷茫中。至于精子和卵子究竟是如何结合成受精卵的,盯了半天《生理卫生》课本的生殖图,也是未能弄明白。

  “我们不用学,年龄大了,自然会无师自通的。女生们比我们还着急啊。”魏德刚曾这样劝解我。

  “你看动物世界里,无论老虎、狮子,还是鹿、豹子等,一旦到发情期,都会自然掌握。”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内地出现了一批依靠电影电视作品走红的演员,原汁原味的天然样貌赋予了她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风采与极高辨识度,她们不但被许多杂志、挂历印作封面女郎,而且还成为了无数男人迷恋的梦中情人。

  1985年至1990年是挂历的鼎盛时期。由于当时的居室装潢都很简单,挂历成为重要的装饰品,美女、汽车、名人字画、自然风光乃至人体艺术一时间大行其道,过年送挂历形成风潮。

  集市上,女舞蹈运动员、女游泳远动员的挂历比某些女演员的挂历卖的要快、要多,更多的是男青年人私下收藏,有的男青年在女舞蹈运动员、女游泳远动员三角地带的私处部位抚摸出起卷、漏洞。

  进入黄山高中,两性话题仍是禁忌。在正常的获得信息途径受阻的情况下,我们都处于求知若渴、却无从探知的迷茫和困惑中,无处求解。

  直到1989年4月我黄山工作肄业后,通过电影院的《新婚学校》、录像厅的黄色录像等,对性有了较多了解,包括性交、口交,甚至人和动物的乱交。

  脱星舒淇的裸体写真集引发男人们的抢购,可能也和男人们的窥私欲望有关吧?

  此后的日子里,我仍旧始终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和同桌何春蕾的课桌间保持一条无形的“三八线”,只不过她有时逾线,我只能主动向右倒退距离,不和她发生肢体摩擦。但是,我总是情不自禁的追踪她的身影了。

  对于偷窥何春蕾裙下的隐秘一幕,我守口如瓶,不敢对任何人说起。那一幕,永远是我青春记忆中最热血、最性感的片段。每每回忆起,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特殊情愫。

  5、演讲比赛

  9月25日,黄山高中教导处下发通知,10月1日举行“庆国庆、青春励志行”演讲比赛,各班必须派选手参加。

  语文老师任汝郡责令我们班必须每人写一篇讲演稿,优中选优参加比赛。

  作为语文课代表,我义不容辞,利用自习时间构思、写作,完成了我的讲演稿《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按时交差。

  语文课上,宋俊江老师对我们的讲演稿逐一点评。

  “同学们,你们的语文基础还非常薄弱啊,青春励志青春励志,关键是青春阶段如何励志,如果报销祖国。你们可好,上交的讲演稿中无病呻吟装腔作势,毫无激情,甚至遣词造句中前言不搭后语,毫无章法。我都为当你们的语文老师感到羞愧。”他唯独对我的讲演稿颇为推崇:

  “秦鹏不愧为语文课代表,写的讲演稿还可以。我决定,秦鹏的讲演稿《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代表我们高一一班参赛。”

  同学们纷纷瞩目我,但我表面上强装荣辱不惊的样子,暂时忘记了某些与生俱来的自卑。

  宋俊江老师却略一停顿,话音已转,

  “不过,秦鹏的地方方言味道太浓了,不会说普通话,影响评分。何春蕾,你代表我们高一一班参赛吧!”

  我无语反驳。我自知我的地方方言有碍评分,我有自知之明,完全可以提出自己不登台参赛,另选普通话好的同学。宋俊江老师不经我的意见就擅自决定,让我觉得他也是老师也是势利眼的角色。

  从同学们口中得知,何春蕾的父亲是天水县公安局副局长,这一点让我产生不平等的感觉,觉得宋俊江老师在讨好何春蕾。

  1986年国庆节这天上午,黄山高中“庆国庆、青春励志行演讲比赛“在教职楼前开始。各班班长上台抽签决定选手演讲顺序。

  我们以班为单位,搬去各自的凳子在下面观看。主持人孙延勇宣读第一个登台演讲者,说:

  “下面,请秦鹏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

  我当时吓了一跳,以为是宋俊江老师篡改了我的参赛演讲题目《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并临时更换了我为参赛者参赛。不过,何春蕾还泰然自若地坐在参赛席上,不可能替换选手啊。

  这时,一个男生走上主席台,鞠躬致敬。他国字脸面庞,身材魁梧强壮,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定会是体育健将。

  “是同名同姓的秦鹏啊!”我轻吁一口气。

  秦鹏的演讲中分明带有农村某个乡镇的地方方言余音,和普通话相距甚远,但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气势不凡。他的讲演词非常有穿透力度:

  “……在中学就学阶段,周恩来总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这三类志向都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正确选择,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才是所有有志青年共同的正确选择。

  周总理等一代伟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中国将来能多出几个周总理式的英雄人物,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就不敢再侵略中国,‘东亚病夫’才能真正崛起,才能成为真正的东方猛狮。

  同学们,人生能有几回搏?既然我们拥着激情,踌躇满志地走进我们黄山高中,选择了求学这条路,就应该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实现那志存九天的壮怀理想。我们新时代青年唯有树立‘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振兴中华,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有毅力、有恒心才会有成功,我们不能惧怕任何艰难险阻。学习必须脚踏实地。求学之路是充满挫折、坎坷的,只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人,才有机会登上知识的巅峰,采携成功的果实,一览众山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秦鹏挥舞着手势: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和快乐,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在黄山高中这块热土上,同心、同行、同德,共同铸造新的辉煌! 为新中国的腾飞而读书!……”

  秦鹏的讲演获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鼓掌。他毫不顾忌自己的普通话不达标,勇敢上台演讲,我自叹不如。

  轮到何春蕾上台,她没有带讲演稿,直接脱稿演讲,她的普通话标准合规,字正腔圆,把我的讲演稿《让青春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全文当众背诵下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台上,何春蕾背诵一句,我在心底接一句。讲演词从她城市女生的口里流出,如黄莺啼谷般的清脆、流畅悦耳。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宋俊江老师的良苦用心。何春蕾的母亲是天水县歌舞团的,她深得其母文艺细胞嫡传,又从幼儿园开始普通话训练,她能歌善舞,样样在行,参加任何比赛场合毫不怯战。如果以我木讷的个性确实不适于抛头露面登台参赛,即使参加,获奖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经过评选,秦鹏获得了演讲比赛一等奖,何春蕾等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她收获的奖品是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

  比赛完毕,我们解散,别人都是同桌两个人抬着凳子,唯有我一个人拖拉着凳子回教室。

  坐回课桌,何春蕾正视着我,说:

  “秦鹏,这次演讲获奖,主要是你的稿子写的好,我只不过照本宣科念了一遍,主要功劳属于你。我把最重要的钢笔给你,希望你可以写出更好、更棒的作品!”她把奖品中的英雄牌钢笔递给了我,独留下了相对廉价的笔记本。

  “奖品是给你的,我不能要。“我不善言辞,不知怎么应对。

  “再有比赛,我们还要合作呢,你还是收下吧!”何春蕾不由分说,把钢笔强塞给我。

  “谢谢!”我手足无措,没有再言语。

  孟春蕾的课桌上有本小说《《雁儿在林梢》》,我扫视了一样,她发觉了,把小说也递给了我:

  “你喜欢看,就拿去看吧!”

  高一上学期,城市学生总是在上课、晚自习时偷着看畅销小说。男生们看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女生一般看琼瑶、亦舒、三毛等人的小说。

  我第一次接触琼瑶的言情长篇小说,是何春蕾借给我的《雁儿在林梢》。小说一开头,我就被就吸引住了,心悸不止。

  《雁儿在林梢》故事概要:陶丹枫依靠已亡故姐姐陶碧槐和准姐夫的江淮的不断资助和鼓励,在英国攻读戏剧学成归国。由于不断的通信,陶丹枫和江淮已生出“恋情”。在与姐姐的生前好友谈话时探知,姐姐不是因心脏病而死,而是江淮爱上了别的女人悲伤而死。陶丹枫发誓要查出姐姐死亡的真相,并决定报复江淮。一方面,陶丹枫以冷艳凄美的女性形象令江淮对她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她又装扮成热情开放的青春少女,将江淮最心爱的四弟江浩迷得魂不守舍。靠着多年所学戏剧,她的表演没有留下一丝破绽,然而她不知的是,在爱上她之前,江淮心里从来就只有陶碧槐一个人,而陶碧槐的真正死因,其实在她。

  此后,我从何春蕾处借来琼瑶的小说,阅读了《窗外》《聚散两依依》、《在水一方》、《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等多部言情小说。除了琼瑶的成名作《窗外》富有现实感外,其他这些耳熟能详的纯情故事,征服神州大地无数的痴情男女,也让我痴迷不已。

  琼瑶小说中的遣词用句完全完全不同于任何世界名著,读起来荡气回肠,毫无枯燥无趣之感,另有一种独有的风格。她虚构的故事纯粹得只剩下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政治背景、社会矛盾等被过滤或忽视得一干二净,似乎发生在另一个并行的现实时空。

  琼瑶小说中那些“超凡脱俗、空灵梦幻”的女主角,不仅成为何春蕾等一众城市女生自我装扮的模特,也形成了了我对美女判定选择的倾向:长到腰际的长发,着一袭白裙,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娉聘婷婷在风里走……我把我自己对美女的“中分长披肩直发情结”归结于琼瑶小说的潜移默化。

  我的初恋、我的女主角在哪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勾画、设想。我先入为主,无法设想和何春蕾这样的城市女生会发生超出友谊的情感。

  何春蕾的父亲是天水县公安局副局长,母亲是县妇联主任,家庭在天水县是有权有势的名门望族,她毕业会分配到权利部门,嫁一个门当户对的权势家庭。我是农业户口,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只能回村务农。

  在那个时候,户籍是城乡爱情、婚姻一条横亘难越的天堑。很难想象一个城市女生会纡尊降贵下嫁给农业户口的男生。

  我就读黄山高中期间,我所在的天水县还在实行子女接班制度,因此很多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上学只是混日子、混文凭,一有机会就可以顶替父母就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打洞”,非农业户口的子弟和农业户口的子弟,自出生起就已经注定先天的不公平。

  我曾寄托希望努力学习,渴望在班里或者级部名列前茅,老师、同学想必会高看一眼,不再被淡漠和歧视,将来通过高考考入大学或者高中中专,农转非改变世袭农家子弟的命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想不到,在高一上学期内,我就屡遭文化课的挫败和屈辱。

  6、攻读文化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没有料到高中学科和初中学科截然不同,完全是从头另学、重打桩基。

  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和初中课程相比,我找不到其中相通的地方。有时,任课老师在讲台上讲了很多遍,我即使全神贯注听讲,不从分心,绞尽脑汁思考和探索,也难以窥一豹而见全身,觉得数理化学习格外艰难,难于上青天。

  很多同学与我一样,在下面听课也是昏昏然不知所以然。每次下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样子。

  在初中阶段,各任课老师会给我们列出中考各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我们依赖模式套用即可。高中却无这种模式,即使个人不会、不懂,任何老师却很少单独讲授。

  初中数理化科目考试,按一定步骤就可以简单解决,但计算高中数理化题目,却要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思维方法向理性、立体层次跃进,一些初中数理化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高中数理化学科与初中学科相比,一是知识层次不同,初中数理化科目大部分知识一般采用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都是要求感觉、了解、求知,而高中数理化大部分都是要求感悟、理解、明白,对所需的重要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克服“落差”)。

  二是实验层次不同,初中阶段的数理化大多数实验都是教材(或教师)拟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只要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再观察现象,或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而高中阶段的大多数数理化实验都是空白的,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导出实验原理,再根据实验原理自己拟定方案,然后动手,观察与记录数据,由现象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要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是综合层次不同,初中阶段的数理化科目主要运用单科求解,而高中阶段的数理化不仅会运用单科公式,同时还要会运用数理化三门学科互相融合、解决问题,从本质上去理解所学内容,并能推陈出新、融会贯通,注重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英语学科更是我一直以来的薄弱学科,初中英语我勉强及格,新毕业的师范大学生夏芙蓉全堂授课45分钟全部为英语。整节英语课,我听得昏昏然欲睡。

  我在初中阶段认为的副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远非初中应试前的死记硬背所能解决,必须理解明白后才能从容应试。只是相对数理化等容易一点点。这也是我高一下学期选报文科的真正潜在原因。

  就是在这种学习态势和氛围中,班长张刚毅的天赋异禀逐步显露,让人不得不惊叹造物主对每个人禀赋的设计。

  高一上学期刚开学不久,还没有进行过一次测验考试。

  某次物理课上,李凯老师在讲台上挥舞着教鞭,大讲特讲。台下的窗台边,张刚毅却趴在桌上公然打盹睡觉,似乎昨夜通宵学习未眠,毫不顾及周围同学和李凯老师。

  “张刚毅,你给我站起来!”李凯老师看到,气得不行,“你怎能没有班长的样子!你这么喜欢睡,是属猫的吗?” 他用教鞭敲打着黑板,冲着张刚毅发火道:

  “我在上面口干舌燥地讲课,你大睡特睡,作春秋大梦,我讲的科目,你是不是都会了?是不是不用听讲了啊?”

  “现在的题目相对简单一些,应该会吧!”张刚毅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

  李凯老师顿时气结,“那你上来做完我正要讲述的这样题目”。

  众目睽睽之下,张刚毅慢条斯理地走上讲台,在黑板前歪着头思索了一会,立即轻松自如地解答完毕,并且还把黑板上另一道待讲解的题目连带解答出来。

  全班震动,却没有人敢鼓掌呼应。李凯老师当场呆了,“下去吧!”他一时有气无力的样子,有些强词夺理:

  “作为班长,即使会,也不能违反纪律上课睡觉。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他甚至没有正视张刚毅,自说自话为自己找台阶下。

  下课铃声一响,李凯老师立即抄起教案,逃避似得疾步走出了教室。

  几个男生立即围绕在了张刚毅的周围,佩服不迭。

  “班长,天才啊。十二属相中没有猫,老师说你属猫,想不到搬起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猫王张刚毅,当之无愧啊。美国有摇滚歌星—猫王,我们黄山高中一班有学习尖子:猫王—张刚毅,将来考上大学,也是一段佳话啊。”

  “猫王是外国的,不顺口。那我们以后就尊称张刚毅为猫圣—或者老猫吧,最起码和老师一个辈分啊。”贾宏彬带头起哄给张刚毅起了“老猫”的绰号。

  同学们哄堂大笑。“老猫”这个绰号,和张刚毅外在形貌非常匹配,他小眼睛、经常迷瞪走神的样子,以及他柔绵的个性,和猫确实有着不可言传的相像。

  我们年少青春,却喜欢以“老”对同龄同学称呼,如我们班的政治课代表黄吉庆,我们不约而同地都叫他老黄,有“老黄牛”的内在含义打趣。还有一个叫做蒋飞鸿的同学,我们都叫他“老蒋”,与“打过长江,活捉老蒋”等电影台词有潜在关联因素。我们叫贾宏彬叫老贾,他们叫我老秦,均在姓氏前加“老”以示尊称,或者戏称。唯有张刚毅以“老猫”绰号相称。

  第一次高一摸底考试,张刚毅总分名列级部第一,其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单科均落下第二名四十多分,将总分第二名、第三名的曹村明、王德义远远抛下。

  我所在的20世纪80、90年代,学校中没有学霸、学神的称呼,张刚毅的存在就像现在北京大学校园中经常手提矿泉水、拎着馒头或着包子的“北大学神”韦东奕。

  为了避免张刚毅在英语课堂上张刚毅睡觉,英语老师夏芙蓉特意把自己的大学英语书籍如简版英语小说《郁金香》给了张刚毅,嘱咐他上课可以看英语小说,但不可以趴在桌上睡觉,以免影响不好。

  后来,相处久了,我们才从张刚毅初中的同学闲谈中得知,张刚毅从小天赋异禀,自学能力极强,小学、初中的成绩就一直遥遥领先。刚升黄山高中,张刚毅就自学完成了高一上学期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他放弃报考天水师范学校和天水第一中学,是为了来黄山高中追求高一(四)班一个叫做张美丽的女生。

  此后,我偷偷打量过那个娇小叫做张美丽的女生,她名为“美丽”,却和美丽、漂亮均不沾边,她身材娇小秀气,朴实无华,我看不出她有类拔萃的出色之处。也许张毅刚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因为张美丽,张刚毅在我少年的心里成了情圣的存在,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学习到的这句赞誉孙悟空的俗语,想不到会从发生在我身边同学好友张刚毅身上。

  通过和同学们数月的朝夕相处,我发觉黄山高中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啊。张刚毅、贾宏彬学习等文化课成绩优异,成绩遥遥领先。成冰雪、王国维绘画水平高,负责班级的后墙黑板报,插图惟妙惟肖。何春

  蕾文艺天赋突出,通俗唱法、美声唱法、英语电影主题曲等歌曲,随意转换。

  迷茫中,我常常扪心自问:我的特长是什么?我何时能在某个领域崭露头角,一雪前耻,赢回自己的尊严?

  高二下学期,任汝郡带领我们创办了黄山高中第一家文学社:萌芽文学社,并且编辑、油印《萌芽报》。作为《萌芽报》主编,写作给我带来前有未有的尊严和荣耀,我逐步沉迷其中,却险些命丧其中。

  正是: 世事纷纭一盘棋,输赢未定两争持。鱼跳龙门蛹化蝶, 祸福倚伏怎预知?
赞(3)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