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二月初,又收到了来自遥远的汶川的贺年片。贺年片是统一制作的,而内容却是汶川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建英同志手写的。
您们曾给予的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不仅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也给了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在新年来临之际,建英想对您说:因为有您们,汶川县委党校的明天会更美好!新年好!
字里行间,饱含着真诚的谢意,良好的祝愿和美好的期盼。
我从未去过四川,与王建英同志更是素昧平生,将我们联系起来的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令世人刻骨铭心的大地震。
记得5月12日晚,我还在朋友儿子的婚宴上,哪里知道天府之国早已是天翻地覆,灰飞烟灭。
5月13日上班后,打开电脑,新浪网通栏标题,──“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下午,报纸到了,头版头条也是“四川发生7。8级地震”,而且“截止发稿起,四川地震灾区遇难者已达8533人”。
所有这些让我目瞪口呆,不知所以,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昨晚就在我们为一对新人祝福的时候,那个叫做汶川的地方爆发了罕见的大地震。
也许是“物伤其类”,我首先想到了汶川县委党校,既然是强烈地震,那么多人死了非命,汶川县委党校会幸免于难吗?
接着就是上网搜索“汶川县委党校”,键上百度搜索,很快关于“汶川县委党校”的信息全部出来了。14日上午十时起,我按照网上提供的电话号码,开始与汶川县委党校联系。
但每次都是暂时无法接通的回音。每重复一次都加重了心理负担。我作出了种种假想。难道成为废墟了吗?要不,怎么可能无法接通呢,新闻上分明报道,汶川的对外通讯已经通畅了。即使是参加抗震救灾也应该留人值班啊。难道单位里的11个人都──,我不敢再往坏处想,还是一天若干次地拨打汶川县委党校的电话。
14日没有联系上,15日仍然没有联系上。这时,有的同志说,真有可能怎么怎么了。
但我并不泄气,继续一遍遍地拨,我想,不管怎么样,总有一天能够联系上的,因为这个单位不可能消失。
16日上班的第一件事还是拨打汶川县委党校的电话。打行政科电话没人接,我又从网上搜索到教务科电话,带着试试看的心理,打过去。响了几声,正在我准备挂电话的时候,对方传来了“哪里”的声音,我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报上工作单位和姓名。彼此似乎早就熟悉一样,很快谈起了对方单位的受灾情况,对方说,“单位受灾情况,不是很严重,倒了几间房子,还有的房子有裂缝,没有人员伤亡,单位里8个人(去年底退休了3位)都很好。”回答得很镇定,很从容。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当时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当即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
对方表示很感激,也很乐意与我们结对联系。
我如获至宝般地将接通汶川的消息告诉单位里的人,同事们也很激动。毕竟,“天下党校是一家”。
我们迅速在单位开展了“奉献爱心、共建家园”活动,员工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一致表示要为灾区给予力所能竭的支持。
16日下午我们先寄出了慰问信,后在完成上级交给的援助任务的同时,又对口援助了汶川县委党校一万元。
我们知道,对于灾区,一万元乃区区小数,不足持齿,何况,古之圣贤有教于前:“君子予人而不求其报”。我们只是觉得,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非但没有让对方回报的想法,而且也没有想到他们会一直放在心上。
2009年春节前,王校长寄来了贺年片,而且发出了邀请。当时我想,事刚过几个月,寄一张贺年片也是情理之中的,未尝不是上级的要求呢。没想到,今年春节前,王校长又寄来了热情洋溢的贺年片,倒让不好意思起来。
但通过这件事,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一个人处在难中,你对他的支持也许是很小很小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但发生的作用可能是很大很大的,更多的不是表现在物质上,而是表现在精神上。朋友不一定记住你请他吃过几顿山珍海味,但一定会牢记他在困难中你曾经给予的支持。日常交谈中,常听人说,某某曾怎么怎么关心我支持我,而很少听说某某曾请我吃过几顿饭,喝过几次酒。
难怪佛经上说,“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一难”使对方获得了转机,获得了新生,也使施救者本身得到了提升。
汶川人记下了我们曾经给予的绵薄支持,我们也因此更加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