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挑把 挑渣

时间:2012/1/9 作者: 蒙龙 热度: 79989

 

 

    我一直以为,老家人太实在,不善于动脑筋,不懂得通过必要的创新,减轻自身负担。劳动方式上以肩扛手提为多。

    在输送机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前,老家人到粮站卖粮,都是肩扛。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圆型笆斗里装满小麦超过一百二十斤,装稻也有一百多斤。那么重的东西,搁在肩膀上,左手叉腰,与侧胸形成一个三角形,右手举过头顶,抓住笆斗的铁环,平地里走,如果没有稳劲,都会摔下来。

    到粮站卖粮,要向高处爬三四节大跳(板),稍不留意,就会人仰马翻。我卖过一次稻,爬过一次跳。每一次上去,汗直滚,心里发虚。到粮站卖粮的都是大劳力,一个赤裸着上身,只穿一副褡背,──一个用多层布绗成的护住而肩的布块。即使如此,一个个还是汗流浃背,左背上红得映出了血。现在,农民不需要扛笆斗了,麦子和稻子一打下来,还没等晾干,就有贩子到地头收走了。到粮站缴粮,也有输送机运送。

我最讨厌的还是挑把、挑渣。

    挑把就是挑麦把稻把。麦子和稻子成熟后,先割下来,捆成一个个捆子,那就是老家人所说的麦把稻把。然后,挑到船上,运到打谷场边,叉上场,放场打场。

    挑把有专门的工具,那叫把叉,一根几米长的竹杆,一头支上两齿铁叉,一头插两根削尖的竹片,以便将麦把稻把叉上去。

    挑麦把,脚下好走,但身上难受,麦芒刺到身上,又痒又痛,说不出滋味地难忍。挑稻把,没有如麦芒般刺在身上难受,但也不好受,因为稻田里有水,一脚踩下去,再拔上来,要费好大劲,从早到晚地拔,体力消耗太大。

    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队的打谷场没了,不是分给农民耕种,就是做了农民的宅基地。也不需要挑把了,每家每户在自家责任田上临时平整出一块,打麦打稻。有了收割机,情形又有了变化,连临时打谷场都不要了,只要两个人跟在收割机后面,灌装和包扎,快而且省事省力。

    挑渣比较起挑麦把稻把来,要艰难得多。挑渣是指将春天沤好的有机肥(是用河泥与猪粪、青草沤成的,老家人也叫绿肥,绿肥应该就是绿色的肥料)用畚箕挑到收完麦子的田里,以作稻苗的底肥。麦子收完后,先放上水,谓之沤田,过几天就挑渣。挑渣所以难,是因为麦茬桩子戳人,一天下来,脚板底是密密的小洞小眼,流血是常有的事。一副重担挑在肩上,踩着不知虚实的烂泥,一不留心,就会摔倒。到接近中午更难受,那时,早饭就是稀饭,很少人家吃饼子,饿得前心靠后心,还要一担担地挑,脚下像踩的棉花,一点劲也没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屁股坐在地上,捧饭碗的劲都没有。挑渣的劳动强度太大了,小劳力根本撑不住。

    挑渣是痛苦的劳动,但渣应该是个好东西。现在,不挑渣了,连渣也没有了。那时,生产队一到秋后就积肥,女劳力们拾草沤渣(又叫搪草粪),河边地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承包以后,草没有人拾了,渣也不沤了,用的都是化肥。现在新米煮成的粥,不像以前糯、粘、香、有油,清汤寡水的,煮饭也是木渣木渣的,盖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