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毛遂自荐

时间:2011/12/8 作者: 惊鸟之弓 热度: 329647

         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做了三年食客,不知道他做食客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如果我这样寄人篱下地活着,就多半会感到很憋屈,很窝囊。不是有句话说了吗?“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我想当人食客寄人篱下,应该就是受嗟来之食。当然,也许那时做食客并不可耻,而是一种社会风尚也说不定,否则,那么多有能力的人都藏龙卧虎一样的屈身此间,就让人想不通了。

      毛遂应该算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口才也是才,特别是在春秋战国,“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人的嘴巴最有用武之地,能大放异彩。尽管这样,要一展自己的才能,还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如果毛遂不是碰上了秦国围住了赵国国都邯郸,需要人去搬来救兵这样的一次机会,而且如果不是他躬逢其时地鼓起勇气挺身而出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那他就也与其他人一样没世无闻。­
  
  秦国围邯郸已经很多时日了,眼看着赵国不是陷落就是被困死,赵国公子平原君临危受命,决定挑选二十个文武兼备的人去楚国游说以挽救岌岌可危的赵国。他在近千名门客中精挑细选了十九人,就再也想不出还有谁能够担当此任了,也许此刻他有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十九个人里没有毛遂,可见毛遂平时的表现并不怎么出色与出众,是他韬光养晦不希望木秀于林,还是他不到万不得已不愿露锋芒而宁愿低调做人?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必去知道。但是,在他脱颖而出之前是不被平原君看好则是可以肯定的。在紧要关头,毛遂自告奋勇要求使楚,平原君反正也选不出更好的人选,便有些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地最后勉强答应了他。没想到的是,其他人都烂忠厚没用,说烂了嘴也没能说动楚王,这时候毛遂出场了,他舌灿莲花,口若悬河,词采飞扬,一句句话语掷地有声,简直与平时判若两人,真是叫人刮目相看。他成功地说服了楚王出兵抗秦,也给后人留下了毛遂自荐与脱颖而出这两个成语。毛遂仅仅因为这一件事功,便永远留在中国的史册上与中国人的生活里。­
  
  毛遂因为一次成功的外交而名噪一时,成为了一个名人。成为名人是现在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名利名利,因为有了名,随之而来的就是利。出名前默默无闻,一整天可能一个电话都没有人打进,出名后就不一样了,也许找自己拍广告的,做形象代言的,让自己去开讲座论坛的,可能接踵而来,蜂拥而至。这时候,自己的电话不仅需要做一定的限制,而且自己的人身可能也要做一定的限制,聘请律师、保镖与经纪人什么的,也是应有之义。财源滚滚而来,美女滚滚而来,权势人物也滚滚而来,所以,很多人为了博得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哪怕是臭名昭著,就是让他去挤破脑壳,去砸锅卖铁,甚至出卖灵肉,也毫不犹豫,反正现在的社会是笑贫不笑娼。毛遂或者想在毛遂身上得到自己的好处的人自然便少不了一番添油加醋的炒作,毛遂仅有的一点才能也便被不断夸大,被统治者自然而然地放进了人才库。

       可是,我们要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猪肥壮了,等待他的是被宰割,人出名了也一定有相应的声名之累,比如方仲永,今天被这个请来,明天被那个请去的,一天到晚连轴转,精疲力尽不用说,自己的专长也日渐式微,久而久之,当然是“泯然众人”的了。如果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就总有被揭露和戳穿的一天,自己怎么能不惶惶不可终日呢?。。。。。。诸如此类的损害还是不严重的,到了毛遂这里就不能这么善了了。

      公元前256年,燕国趁赵大战刚停还没有怎么喘过气来之时,落井下石地派栗腹攻赵,赵王令毛遂统兵,毛遂推辞,说了很多理由与利害,却并没有动摇赵王的决心。尽管毛遂身先士卒,竭尽全力,最后却还是一败涂地。毛遂自己也因此拔剑自刎。­
  
  三寸舌成全了他的名,可三尺剑却要了他的命。不是他没有自知之明,而是为名所累。福兮祸所伏,毛遂岂得免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