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琴湖

时间:2011/11/6 作者: 抱朴 热度: 80237

 

如琴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过白居易这首哙炙人口诗的人,想必对大林寺并不陌生吧;而熟悉如琴湖的人,或许并不多。

    如琴湖位于庐山,是在大林寺原址上开凿出来的。

    如果说白居易描绘的大林寺桃花令人神往;那么,如琴湖的景色,则更令人陶醉。

    深秋时节,我有幸呼朋引伴,游览了如琴湖。

    车子在湖边环山公路停下,我们下车驻足观瞻,一下子我就像被强大的磁场吸引一样,湖上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弯曲流动的线条,勾勒出如琴湖美丽的轮廓。葱郁的湖心岛向西,推出一座小巧玲珑的四角亭,歇山式绿琉璃亭角引势起伏舒张,侧看,恰如少女抚拨竖琴,临风吟唱;横瞧,又像劲男弹奏钢琴,和雷奏鸣。

    湖面光滑,像镜子一样明亮。湖水纯净,宛如水晶一般透彻。天空的云彩倒映湖中,似棉花吐絮,似雪压松枝,似浪花飞溅,似银河星灿。太阳仿佛喷射的火山口,五光十色的光束像崖浆在湖底涌动,向周围扩展、发散,给千姿百态的云彩披上靓丽的衣裳,那质感白如和田玉,黄如田黄石,翠如祖母绿,蓝如深海珠,红如鸡血石,温润光洁,秀色可餐。偶尔一群鱼儿掠过,扰动湖水,又使这些云彩动起来,跳起来,活起来。

    北望,牯岭镇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鳞次栉比的建筑依山而建,起伏跌宕,错落有致。粉墙绿瓦,赤脊黄檐,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画。穿过时空隧道,很难想象一千多年前,匡氏兄弟为了修身养性,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升起第一缕炊烟后,今天这里变成了一个繁华的街市,旅游的圣地。

    东眺,大林山逶迤起伏,苍松与翠柏相交,枫林与杉树为伴,满目青山中,不时涌起一波波的红潮,让人不禁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在这看似美不胜收的景色中,又不知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哺育过多少名垂青史的千古伟人,诞生过多少瑰丽多姿的美丽神话。

    向西俯视,万丈深渊中,一块巨石凌空飞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桥。传说中,朱元璋当年被元兵追杀,曾马失前蹄于此。至今,在山谷中,人们还能依稀找到马蹄的印痕。抬望眼,一堵巨大的石壁横在眼前,绵延的山峰蜿蜒伸展,看不到尽头。据说,唐僧师徒四人挑担西天取经,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远远望去,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绕湖下环山公路,向南沿“花径”步入白居易纪念区。这里有近代学者李拙翁保存的当年白乐天手书“花径”二字纪念亭、白居易纪念馆、纪念碑亭、白乐天塑像、《大林寺》诗石刻等。睹物思人,一浩气冲霄的行吟诗人,与淡然自守的高僧主持悠然地摆弄着紫砂茶具,烹出香远溢清的功夫茶,品茗参禅的影像,不期然闪现在我的脑海。当年被贬谪的江州司马,在尘世“芳菲尽”的时候,来到这里“桃花始盛开”,觅到知音,得到心灵的慰藉,也许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控诉或自嘲吧!

    当年,白居易领略到了不似春天胜似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走进了不似仙境胜似仙境的所在。

    山依湖有了灵性和魅力;湖因山而有了生机和活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