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喜好养花之人,都有养兰花的经历。兰花,香而不俗,艳而不媚,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松、竹、梅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而在“四君子”中,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只有兰花有叶有花又有香。这也许正是大家为何都喜欢养兰的缘故吧。
历史上喜欢兰花的名人雅士很多,最被人们熟悉的有屈原、王羲之、王维等,他们或被兰花之品格和迷人的魅力而倾倒,视兰花为人格高洁之象征,或借兰喻人,借兰明志,都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据说,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王羲之与兰亭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被传为美谈。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就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中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近现代爱兰的人中有两位最有名,一是大文豪鲁迅,一是开国元勋朱德。鲁迅少时读书之余常随父亲在百草园种植花草,稍大,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他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由此可见,鲁迅爱兰还是家传哩。而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更是无人能比。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都始终如一。朱德家中养的兰花多达几千盆,寻兰、养兰、赏兰、咏兰是他生活的一大乐趣。但同别人不同的是,朱德很少“孤芳自赏”,经常把自己精心培植的兰花赠送他人或园林部门,与大家“同赏清芳”。现在成都草堂兰圃、苏州拙政园花圃、杭州花圃等地还保存着他当年赠送名品兰花,这充分表现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爱兰、养兰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厅堂上,办公室里,摆上一两盆兰花,既美观又高雅。但爱兰之人虽多,知兰之人却是少之又少,现代人养兰,看重的多是兰花的品种和花色。同先贤们相比,多了几分浮躁和名利,却少了一些的孤寂和清幽。于是,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卖花人为了利益将种在营养土中的兰花反季节上市,而赏花的人将一盆名贵的兰花弄到家里或办公室后,除了欣赏它的花和香,很少有人会去关心它的根,细心地给它陪土或施肥。但到花期一过甚至连水也懒得浇了,最终一盆好好的兰花或枯焦而死,或根烂而亡,拥有者弃之如敝帚。
鄙人也养兰,初始不懂兰性,天天浇水,以期花叶茂盛,花吐幽芳,然而,一段时间后,却见叶面出现黑斑,叶稍开始焦黄,才知道兰花并不喜欢多水。我又常将其放在办公桌上,日日相对,以为这就是爱兰了,结果新叶不见增,老叶却日减,兰并不认同我的做法。带着疑惑请教方家,方家告诉我:养兰如育人,首先得知兰性。兰,多生于深山幽谷之中,有的生于阳山,有的生于阴山,有的生于半阴半阳之处。总体而言,兰的特性是,喜暖畏暑,喜风畏寒,喜雨畏潦,喜润畏湿,喜干畏燥,喜暖霭畏烟尘,喜聚族畏离母。方家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随后用从方家哪里学来的知识,根据品种的不同悉心地培养,效果果然不同,盆中增加了新叶不说,第二年春天,一盆春兰竞长出了六、七个花茎。晚上加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此情此景,难不生出有兰在左,何异美人相伴的感慨。
我养兰,不图名种,但图叶象,叶脉修长者尤喜;不图花艳,不好香浓,常为色淡香幽者着迷。白天,为了工作,在繁闹的环境中奔波,晚上,静下来的时候,沏一杯清茶,赏兰之清姿,心才慢慢回归天性,找到自己。我想,做为俗人,在这纷繁的世界里,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养我的兰蕙之气了。
2011.8.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