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年,总觉得年味儿和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是自己失去童趣,还是少了过年的奢望呢?童年巴望过年,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最好的穿的,皆能在过年得到满足。常说,大人望种田,细娃儿望过年。现在的孩子少有平日达不到的奢望。步入信息化时代,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等等,把人的身体地控制在狭窄固定的个人有限空间,人与人交流,以及大自然的活动便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我们湖北恩施地方过年,从腊月十五就开始忙,俗话说:“忙到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还把年猪杀”,推汤元、打糍粑、磨豆腐、炒花生、蒸年肉、腊月三十祭灶神,给亡人送亮等等。到初一“拜年!拜年!”,年声响不绝耳。穿新衣、戴新帽、吃年肉、放鞭炮,年味儿十足。
一声喊“龙灯来了!”娃娃们飞奔跳过几进堂屋门坎,暗夜中远远望见灯火辉煌,咚咚哐的锣鼓声队伍缓缓而来。走在前面的是两人抬的牌坊灯,牌坊型如彩门,内点蜡烛,眉批上写着出灯地名,两边竖灯写有发财吉祥之类的对联,牌坊后面是花锣鼓,紧接是两人一抬的灯,有金鱼、鲤鱼、鲢鱼、鳌鱼,还有“八大金刚”(人物灯)每人举一个,后面跟着踩高脚的队伍,之后,是挑花灯,有纸灯、有绣花灯、有宫灯;再后面是猴子和笑罗汉不停地戏弄狮子。儿时认为最神秘的是蚌壳精,蚌壳一张一合,里面隐藏的“精”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姑娘,她头顶一朵粉红绣球,胸佩一面小镜子,在灯的反光下闪闪发亮,加上蚌壳的一张一合若隐若现,更显其神秘,后面跟着老渔翁撒开渔网。还有彩莲船、车车灯,顶气派是十二人抬的故事灯,扎有《哪咤闹海》、《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故事造型,戏文中的人物都由真人装扮,队伍的两边举着各种娃娃灯,和折蜡(折蜡是竹子划开四股,用媒纸绕成辫子,沾桐油点燃,起照明作用)。
玩灯按地域范围分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正月初这几天各出什么灯是保密的,如果西门扎的“白蛇”,而东门扎的“法海”,法海把白蛇压在雷峰塔下,西门就输给东门了,西门气愤地回家把自己的灯烧掉,重新再扎。第二天各出什么灯又是个迷,要上了街才晓得。玩灯只是暗中较量,捉迷藏,斗聪明。
玩龙灯则更讲争强好胜。龙有几种玩法:游龙、滚龙、腾龙、火龙等多种。游龙如蛇,要跑得快,腾龙是几条龙相会时比赛翻腾时间的长短,比力量,滚龙讲究玩法与技巧。北门外有黄石匠两父子,父亲耍龙珠(正头人),儿子玩龙头(副头人),配合默契,龙头追随龙珠上下腾跃,左右翻滚,回曲交叉,吞吐有致,把龙逗得时而喜,时而乐,时而狂,时而怒,玩的活灵活现。一次,小石匠年轻气胜,和南门的龙相撞时高昂龙头(一般应相互平头而过,表示友好,谦和),两条龙便发生磨擦,打起架来,不仅两条龙打得稀烂,人也打得头破血流。为了不再发生类事,龙与龙相会时老石匠不仅把龙珠放低,而且用手握着自己龙的胡子,意思是按捺一下性子。
龙一般戴蓝胡子,有一次城外闯进一条戴白胡子的龙,充老,犯众,于是群龙共讨伐。所以至今没有龙敢戴白胡子。最受人尊崇的莫过于火龙,火龙为红身,红胡子,金龙鳞,每一节都点有灯,透体通红。火龙不在于玩技,而在于形象,气势,龙头昂起,左右摆动,龙身要直,“绷直,绷直”前面不断地向后面传喊着,玩龙头的第二人尤为吃力。火龙从火神庙出来,所经沿途的家家户户都点香蜡在门前祭拜,其意义是保佑不发生火灾。火龙的身边不断放射火花,胆大的细娃娃可以尽情地在火花四溅的火龙身下去穿走,我胆小不敢,大人一边鼓励一边推促我到火龙身下去穿走,还有的大人抱着奶娃娃到火龙身下穿走。据说,这样做给孩子壮胆,孩子长大后有出息。
过年的趣味太多了,年趣在于大人小孩皆融入乐趣之中。这些趣味性游戏,不仅继承了民间传统的民俗技艺,也是别开生面的一种娱乐。
通讯电子邮箱: anlifang_949310@163.com
联系电话:13522795812 1397187689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