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行杂记(三)

时间:2011/8/16 作者: 乡村百年 热度: 95676

        三、戈壁荒滩

   去时的路上,1351次列车轰轰隆隆穿过了乌鞘岭隧道,随即进入古浪县境。这里和乌鞘岭以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地方。相同的是,山都是石头山,光秃秃的,不生草木,有人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童山”,其实“童”字就有“秃”的意思,童山就是秃山。童山也好,秃山也好,反正是没有树木,没有植被。我见过江南的山,上面密密麻麻的长满了各种草木,哪怕是岩石上,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缝隙,就能生出几棵树木。那是因为雨水多的缘故。而这里的山寸草不生,大概是因为雨水太少了,即使偶尔生出一些草木,还未发育就被旱死了。
   不同的是,房屋建造取材不同,布置格局也不同,这一点在上文已经说过。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乌鞘岭以南,土地大片相连,土质比较肥沃,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长势相当茂盛;村镇稠密,居民颇多。  而乌鞘岭以北,耕地逐渐减少,平川上已经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白花花的沙砾盐碱地,零零星星的生长着一些耐旱的低矮植物。只有在有水的地方,才出现毗邻相连的高高低低的一块块围田,稀稀拉拉的庄稼苗瘦弱不堪,显得有气无力;只有在有水的地方才有稀稀拉拉的村庄。
   一岭之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说,乌鞘岭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从气候分布上说,乌鞘岭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也就是半干旱区域向干旱区域过渡的分界线。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一片孤城万仞山。”其实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山峰林立,人烟稀少。又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度”明指东亚季风到达不了这里,暗指浩荡皇恩也不能惠及这里。之所以用“玉门关”而不用乌鞘岭,因为“玉门关”为人所熟知,而乌鞘岭却鲜为人知,“玉门关”并非实指而是代指整个祁连山区。(当然玉门关以西更加偏僻荒凉)同时也是为了押韵,如果把诗句改成“春风不度乌鞘岭”,不押韵,会成为笑话。
   但是,从来就不畏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有一股敢于向老天爷作斗争的英雄气概,这里虽然得不到东亚季风的惠顾,干旱少雨,但却有祁连山的雪水可以利用,于是就有了灌溉农业。前辈开辟的围田可以灌溉,可以种植水稻;今民继续筑堰把盐碱地围起来,引来雪水浇灌,通过水压,除掉碱性,盐碱地也就变成了耕地,养育几年就成了良田。即使是沙砾荒滩地,只要多少有点有沙、土,刨出石块,土沙混合,然后引雪水灌压,施以肥料,也能改造成可耕地。那些围堰上裸露的石块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况且这种围田正在不断扩大,不少地段围堰已经修筑好了,就等着用祁连山的雪水灌压呢!一路上围田与荒滩间断出现,总起来谁说,围田还是比荒滩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金昌。
   过了金昌,戈壁荒滩却比围田多了起来,大面积的可耕地越来越少,几十亩上百亩相连的就更少见了。过了张掖,列车一会儿行驶在戈壁滩上,一会儿行驶在小丘间。戈壁滩一望无际,小丘疙疙瘩瘩。戈壁荒滩和小丘呈灰白色,没有一点生机。小丘后边就是大山,一座接连一座,连绵不断。戈壁荒滩上、小丘上、大山上星星点点种着一簇一簇骆驼草(也叫骆驼刺,一种低矮的豆科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坚硬的小叶,能顽强的适应祁连山下和茫茫戈壁滩的恶劣的环境,据说春天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水份,可供一年的生命之需,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名),偶然能见到几匹骆驼或者野驴,啃吃着骆驼草。山包上不断有一些塔状坟包,不知是不是回民的墓葬。我有些纳闷,人烟稀少的地方居然有那么多坟包,人在那里居住呢?偶尔见到几块围田,也只有三五亩的样子,觉得非常稀罕,却不知操持围田的人在哪里。过了酒泉,全部是戈壁滩了。
   关于戈壁滩,到有必要说一下它的成因。戈壁滩就是砾质、石质荒漠。据资料记载:古生代石炭纪至二叠纪的造山运动使中国北部阿尔泰山、天山、大兴安岭、阴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秦岭等山脉隆起,地势不断隆起上升,干燥气候区不断扩大。地表沉积的比较疏松的砂岩、砂砾岩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在山脚下堆积起来。这些碎屑物质在洪水的作用下,被冲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平原。干燥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散落到千里之外,形成了黄土高原。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砾石铺盖的戈壁滩地貌。
   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我的心仿佛被狠狠的刺了一下,有些隐隐作疼。有的地方从大山脚下作30°角倾斜下来,光滑而又平坦,整个的是石板一块,甚至连个裂缝也没有,有些雄浑而又哀伤的景象。这斜坡一直倾斜到铁路边,才成为平地,然后向列车的另一面延伸过去,怕有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吧,都是灰褐色的,在太阳光下闪烁着幽灵一般的寒光。有的地方直接从山体上呈脊梁状一道一道倾斜下来,沟梁相间,象灰白色的巨浪恶狠狠的翻滚着。到了铁路那边,那脊梁虽然低矮了许多,哪怕是只有几十公分甚至几公分,脊梁仍然还是顽固的高出一些,一直向很远很远的地方延伸而去。整个大戈壁上,根本没有植被,连骆驼草也不见了,甚至连飞鸟也难得见上一只,更不要说人了。这种情况一直延伸到吐鲁番,又从吐鲁番延伸到鱼儿沟。
   唉,中国面积广大又能怎么样?这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寸草不生,石头、石板有的是,却不能果腹。如果这里不是戈壁滩而是良田,那该多好?不知道可以养活多少人口?我这样无端的思索着,突然见到远方有一片高高的钢铁架,中间竖立着一个大烟筒,口上喷发出熊熊的火焰,在夕阳余辉下,显得异常鲜亮,异常耀眼!“啊!”我惊奇的叫了一声,“天然气!”是的,这面积广阔的戈壁滩,虽然地表荒凉至极,但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能还有其他数不清的矿藏,岂不是又成为风水宝地了?想到这里,我不禁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