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路曲折
经常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总是认为公路、土路可以有曲折,甚至可以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然而铁路却是笔直笔直的,是不能有曲折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海洋的宽阔,没有见过大山的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大山的陡峭拔峻,同样,没有坐火车进过山的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铁路的曲折。这次,我到了阿克苏,实实在在的领教了一回铁路的曲折。
从郑州到吐鲁番,一共运行了38小时11分,两个夜晚,外边什么都看不到,干脆睡觉。一个白天,从天水到嘉峪关。列车在祁连山脉中穿行,只顾得看景色猎新奇,倒没注意铁路转了多少弯儿。到吐鲁番是第三天的9点40分,然后换乘吐鲁番至阿克苏的7557次列车,发车时间是12点42分。虽然我没来过这个地方,但是我从地图上知道从吐鲁番到阿克苏必须穿过天山山脉,于是就留意起这里的地形了。
这一路,数了数共经过五个大“S”弯路,计有吐鲁番至铁泉的“S”形山路,鱼儿沟至喀尔干特的“S”形山路,库林阿曼至扎和萨拉 的“S”形山路,扎和萨拉至哈尔格的“S”形山路,云崖至库尔勒的“S”形山路。尤其是从鱼儿沟车站到喀尔干特站,竟然两个“S”形相连,绕了四个大弯子。经过大“S”形山路的时候,因为绕的路子比较长,弯子比较大,没有感觉到列车在转弯,只是觉得前边有座大山挡住了路,太阳明明照在列车的左边,绕过这座大山后,太阳却照在右边了。这就是说,本应该向西南行驶的列车,绕了一个弯子后,却向东行驶了,这不是再走回头路吗?
进入阿拉沟后,列车行驶在山脚下,下边就是阿拉沟河。河两岸全是高山,路基要比河床高出四五米,只见河面很宽,因为是旱季,河中只有一股潺潺细流,却也不断激起小小的白色浪花,其余的全是斗大的鹅卵石和灰白色的沙滩,夏季洪水冲击的痕迹非常清楚,沙滩上看不到生长有绿色植物。河对岸有零星的几座房屋,房屋旁边有低矮的围墙或者栅栏,沙滩里有人放牧马牛羊。马牛羊黑色的居多,低着头嘴巴接触着沙滩来回移动,象似在吃东西,却不知吃的是什么。
列车本来是沿着左边山脚行驶的,突然看到前边河中心有一座桥梁,明显看到上面铺设的有铁轨。不大一会儿,列车就到了这座桥梁上,然后沿着右边的山脚行驶。开始感觉是南北走向,行驶了一段向西南方向驶去,不大一会儿又看到一座桥梁。透过车窗,向前能看到车头,正准备从那座桥梁上通过。过去这座桥梁,列车又沿着河左边山脚行驶,但却是向北驶去,刚才经过的路基就近在眼前。行驶一段,见到一片开阔地,列车居然拐了一个大弯子,又回头向南驶去。这是我看到的最清楚的“S”形路线。
过了扎和萨拉站,列车渐行渐高。原来看到的山峰落在了身后,都成了矮子,而前面的山峰依然高大。列车依然行驶在山脚下,但是向下看去,落差却有百几十米的样子,对面山脚下有一道河,河水似乎要比在阿拉沟看到的宽得多。河岸边出现了曲曲弯弯的盘山公路,汽车象蜗牛一样爬行,一闪眼就被抛在列车后。再往前走,列车行驶在一道窄窄的山谷中,两边的大山陡峭陡峭的,有些地方岩石裸露,奇形怪状的,近得似乎可以触手摸到。绕过一座座山峰,又接连穿过几个长长的隧道后,不知不觉中又绕了几个大大的“S”形,但都没有在阿拉沟看得清楚。过了库尔勒,天山山脉渐渐远离而去,地势开阔起来,再也看不到这种“S”形山路了,列车已经进入南疆盆地了。
从乌鲁木齐回程的时候,乘坐的T198次列车,过了哈密,列车开始在祁连山脉中穿行。到了露泉站又开始见到“S”形山路,先后见到的计有柳家台站至龙沟站、沙沟台站至乌鞘岭站、乌鞘岭站至金强河站、石门河站至天祝站、高崖站至李家坪站、杜棠站至伯阳站、伯阳站至渭滩站、高柏站至阌乡站等九处“S”形山路,还有一些大“几”字形弯道就不说了。尤其是从露泉站至金昌站那一段,透过车窗,明明看到对面有一列车货车和T198同向而行,似乎是另一条铁道。不料转眼之间,那列火车却呼啸着和T198擦肩而过,T198也弯了身子驶向了那段轨道。再向刚才经过的那段铁道看去,那列货车象似又和T198同向而行。不过列车转弯的时候,行进速度放慢了许多,甚至比自行车或者步行快不了多少,并且小心翼翼的,似乎还有些倾斜的感觉。这样,中经玉石站、平山峡站、东大山站,最后到金昌站,列车曲曲弯弯共绕了八个大弯子,这是我见到的“S”形山路最多的一次。
兰新线是双轨,上行下行的铁道一般是并排靠近的,可也有特殊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条隧道,上行线与下行线不知道什么时候分开了,其中一条线很快钻进了隧道,而T198却绕着山脚行进。当T198绕过山峰的时候,看到那一条线经过一座桥梁绕向另一座山峰,T198却钻进了隧道。过了隧道,又看到了那一条线,距离不是甚远,渐渐的,两条线越来越近,又靠拢在一起了。就这样,两条线时分时合,穿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
在山区修筑火车道,能开凿隧道就开凿隧道,能架设桥梁就架设桥梁,如果隧道不能开凿,桥梁也不能架设,就只有设计“S”形山路绕弯子了。一个“S”弯道不行就设计两个,两个不行就设计三个,所以才会出现露泉站至金昌站的八个弯子四个“S”弯道。根据需要,该走回头路的一定要走回头路。但是令我想不明白的是,从沙沟台火车站至天祝火车站那一段有些特别,离列车向东行进一段后,绕了个大大的圆圈(至少也有十公里)又绕回来了,回来时居然走的还是去时走的那一条路。真是稀奇!不知是什么原因。
不禁思考,为了交通运输方便,为了西部大开发,那些铁路、公路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们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倍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国家投资了多少资金?!真应该好好的感谢他们,好好的感谢国家。在没有火车汽车的年代,从内地到新疆需要几个月甚至经年时间,两地物质交流十分困难,建设开发边疆只是一句空话。偶有交流,全靠人力畜力,风餐露宿不说,单是疾病的折磨就不知道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然而今天条件大为改观,三五天就可以到地方了,两地的物质可以顺畅的交流了,各种机器设备源源不断运往边疆,边疆的各种物产也络绎不绝的运往内地,内地边疆共同发展了。况且,高速公路已经联网,电气化铁路已经在运行,高速铁路不久就要开通(陇海线、兰新线、南疆线老铁路旁正在修筑高速铁路),西部边疆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快速的崛起,我们的国家也在逐步繁荣昌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