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情为民寄是本真

时间:2011/6/12 作者: 冷清安 热度: 67864

温家宝总理的散文《再回兴义忆耀邦》登上了 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首。读到这则消息,让人感触颇多。

作为国家领导人,所撰文章都是比较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个政治家以散文的笔调,以如此满怀常人情怀和平民温情撰写的作品,自己所读到的还真不多。其实,这篇文章在20104月就曾读过,当时为之一震。但是真正细细去品读,深深地体会,还是在今年的春天——从武汉机场购回一本《2010中国散文排行榜》,反复通读《再回兴义忆耀邦》,使我产生了更理性的思考,读罢掩卷不能。

说来也巧,兴义这个地方我曾经去过两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但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兴义所发生的可喜变化。应当说兴义是一个贫困地区,但近些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尤其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厚爱,这片昔日贫脊的土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名言佳句体现了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了不少七品芝麻官式的清官廉吏,但统治者与人民群众始终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如今,国家领导人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情深,并视之为执政最为重要的根基。胡耀邦同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来到兴义,就西部大开发和发展兴义做出重要批示,这不就是更好的佐证,不正是情为民所系的充分体现。

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人民哺育了我们,人民培养了我们,我们必须对人民群众怀着赤子之心,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回报人民、热爱人民。只有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根本上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是培养和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重要途径。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与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格格不入的现象和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少地方领导为了自己的“仕途”,在接待上级考察时,习惯于安排“固定的人”、“固定的地方”来应对,如果上级官员遵循安排,就容易被蒙蔽,无法看到真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央领导下基层时,摆脱地方政府的“既定安排”。据说,温总理在考察四川广安时,为了能听到实话、看到实情,一是没按照既定安排,“突然叫停车”,然后造访农民;二是鼓励农民敢说话、说真话,在一天时间内,向他访问的村民说了5次“你们要给我说实话”。温总理的这一做法,与二十多年前耀邦同志要求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温家宝同志“不要和地方打招呼”的做法几乎“同出一辙”,这也充分体现了耀邦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温总理。

从这里,让我看到一个国家总理对老一辈中央领导同志的格外尊重和敬仰。对胡耀邦同志的深厚感情,让我看到温家宝总理这些年如何铭记他的教诲,又是如何学习和继承老一辈中央领导同志的工作作风,其内心深处原来也充满常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悯情怀,充满人性情怀——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温总理的心总是与人民群众贴得那么近,亲和的脸上总是写满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一位基层县委书记这样说道:“只有心为民所思,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群众,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言语背后,也许更是对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中央领导同志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更好诠释和传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