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枝头的花儿,挤得满满的。
樱桃花粉嘟嘟的,一团团一簇簇,好像幼儿园的孩子挤着小脑袋看着待在一边的蹦跳的麻雀;麻雀呢,也不急不慢,只是对着花儿挤眉弄眼,等着花儿谢了,等着樱桃成熟呢。
杏花雪白雪白的,像是白雪飘落在枝头一样。
而桃花那真个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啊,娇艳之极!家乡今年有人承包了百亩桃园,我们回去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一眼望去,那连绵的山全是红艳艳的一片,行走在桃园中,发梢衣襟沾着几多花瓣。稍稍奔跑,就会带动花瓣飘飞。真美!衬托着这万紫千红的是那满眼满眼的绿色,池塘的水开始泛着点点的绿意,枝头初绽、田角新隐、远山一抹,那点点的绿又连成了连绵的绿。在这绿色的大背景上,各色的花儿编织、点缀——家乡,真个成了最美的一幅织锦。
家乡的春天,是最动听的。
清晨,姐醒来对几个孩子说的第一句就是:“你们几个小孩子,就跟窗外树上的小鸟似的,唧唧喳喳一早晨!”这句话一说,我们都笑了。可不!一早晨,喜鹊在枝头叫个不停,不知道可是我当初相识的那只喜鹊?当年它会在很多个早晨叫醒我,有时会待在窗台,歪着小脑袋看着我;我呢,在窗内盯着它的眼睛看。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看到了我眼里的笑意,但我分明看着它是笑着的!时而,我会装作吓它的样子,它呢,就扑腾腾地飞到窗外的高树上去,“喳喳喳喳”叫个不停。
晚上,和姐妹靠在床上,聊着过去和现在。窗外,蛙声如鼓,单个的“呱呱”连着成片的“咕咕”,好像是一片蛙声的海洋。我静静地听。少年的我是熟悉这些蛙声的,因为很多个夜晚枕着这些蛙声入眠,很多个不眠的夜晚也是这些蛙声陪伴着我静读、遐思。多梦的年龄喜欢写诗,不知道这些蛙声曾几度入我的诗行,是不是曾乘着我的诗行远航?家乡的夜晚从不曾寂寞和孤独过,白天是一个舞台,夜晚同样也是一个舞台。
家乡的春天,是最有滋味的。
想起《兰亭集序》里所写的“修禊事也”,在水边折下一枝翠柳,掸一掸一冬的积尘,也掸去一冬沉积的心事;在水边濯足沐发,濯去所有的辛劳,沐去心里的烦忧。这些习俗在家乡是没有的。
想起“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三月,风筝是天空舞台的主角。扯上一只风筝,看它在空中飞起,感觉心可以一样飞得很高很高,飞得毫无拘束。但家乡放风筝的孩子是不多的。
家乡的春天有家乡的滋味。那生长在田间地头的苦蒿,随处可见。妈妈的眼睛会分辨出其中想要冒充的野菊花的嫩叶和大叶蒿子的宽叶。妈妈的手会采摘下最香的小叶的苦蒿,然后捶去苦汁,只留下沾着清香的叶脉。再将隔冬的腊肉炒得喷香,将苦蒿、腊肉和米粉烫在一起,做成蒿子粑粑——这是每一个家乡的孩子走到千里之外想一想还是会流口水的美味!
那房前屋后的香椿也会在春天戴上红红的小帽子。嫩嫩的,亮亮的,在春风中亭亭站立,你用手轻轻一掰,它就会落在你的手上,而此时,你的手上就会沾上淡淡的香气。
女儿在经过竹林时,突然大呼:“妈妈!春笋!春雷还没响起她怎么到钻出来啦?!”她然后开始背起了课文里的句子:“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我挠了挠脑袋:“这些可能是春笋中的急性子吧!”一个、两个……这些神奇的生命的现象就在我的身边挤成一团,让我觉得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蓬勃的力量。再过段时间,爷爷会整理竹林,会有一些竹笋被整理出来,那些嫩嫩的竹笋就会是我们餐桌上最美味的菜肴了。
缤纷的色彩、纷繁的音乐、齿颊留香的滋味是家乡春天留给我的诗意。今天,阳光正好,夏风轻扬,城市的街道上已经裙裾飘飘,可属于家乡的春的诗意还在我的心头驻足,那春意中有我童年的快乐、少年的懵懂和青年的芬芳,轻轻捡起信笺中落下的花瓣,写下与春天有关的诗行:
一袭红衣的女子
从诗经里
捧着远古的阳光
袅娜着走来
灼灼其华
轻叩柴扉
崔护的修长的手指
给桃花般的人儿
染上粉红的笑靥
那深千尺的潭水
依旧清澈幽深
岸边的桃花
是否在轻吟
当初的踏歌声
为美丽的好姑娘
唱响的粗犷的情歌
依旧清澈而缠绵着
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这漫山遍野的
娉娉婷婷的
花儿
哪一片属于远古
哪一株是盛唐
哪一朵
晕染我故乡的脸颊
哪一瓣
落进游子斟满乡愁的酒觞
一池桃花酒
醉了故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