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塔山清影

时间:2011/3/31 作者: 安新洲子 热度: 79609

    塔山是桂林最小的石山之一,可能是因为它小,所以总是依附于跟它在一块却又比它大得多的穿山而被人提起,它和穿山共同组成桂林古八景之一的“穿山塔影”,就好象它只是穿山的影子一般。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基尼斯世界之最中,桂林的象鼻山,伏波山,七星山之类的名山没有一个有幸在册,却偏偏塔山榜上有名:它是世界上“坐落在面积最小石山顶上的古塔”。有一次,我在漓江的西岸,它的正西方看它,拔开漓江岸边的树丛,我眼前居然不见了塔山。只见原来塔山的位置上一片黛灰色,穿山那个通透的洞也不见了,定睛仔细一看,原来塔山的颜色与穿山的颜色一样,在视觉上两山溶成一体了,塔山把穿山那个空明洞也给遮挡了;另一次,不对,是很多很多次,我从漓江大桥上走过,塔山耸立在辽阔的苍穹下,青翠的凤尾竹在它不远的漓江边上摇曳,几丝晚霞在天宇中拉出炫丽的色彩,塔山象一艘万吨巨轮航行于海天辽阔的大海之中,船头上赫然一个“苹果”,连柄都历历在目;还有一次,我走在小东江畔的穿山路上,看小东江上小街石桥纤巧的身影婀娜地在清丽的河上一拱,象舞女回眸电笑,一抬头:呀,这塔山变成了一只驼鸟了,只见它身负宝塔蹒跚于绿树碧草之上,高昂引领的颈脖彰显着它勃勃生机。每当我走进穿山公园,在穿山公园小东江形成的水潭里,不管你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塔山,塔山的倩影清秀,清秀得让你沉醉的那一耸小山的塔影,在波光潋滟,垂柳拂岸中,你会禁不住目夺神摇起来:炫丽的晚霞铺锦染绣般地展现在塔山的背景上,山光水影,你会由衷地赞叹,这塔山就象你心灵中的一个梦影,美得叫你惊叹:真是一个影子啊,难怪叫穿山塔影了。
  
  公元1376年5月初9的那一天,一个头戴儒巾脚穿芒鞋扶杖策行的中年人在小东江西岸徘徊,寻找过江之船。他在日记中写道,在穿山“山之西,又一峰危立,初望竟为一山,上有竖石,至其下,始见竖石下剖,直抵山根,亭亭独立。山因以脆薄灵举见奇,土人名为荷叶山。殊得之。”这所谓荷叶山就是塔山了。他没有写山上有塔,可见当时山顶没有塔。初望是一座山,到了跟前才知山非一座,而是由一大一小相互独立的岩石构成,那个小的山峰就是“竖石下剖,直抵山根,亭亭独立”的那危立的一峰,它就是在小东江边看见的驼鸟的颈脖。塔是何年修建的,查无明确的记年,晚于1376年是肯定的了。这个中年男子是谁呢?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旅行家,大地理学家,游记作家徐霞客先生。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桂林有座塔山,哥哥常常说他们班上同学的父亲是塔山英雄团的老兵。这个塔山英雄团是林彪部队中最英勇善战的一个团。它就驻扎在桂林。在我幼小的心里就想象着那支部队的驻地肯定有一座塔,这塔就在桂林,我甚至于幻画成延安那座宝塔,旁边有一个哨兵在朝霞中荷枪站岗。后来经常来桂林,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从中山路解放路扩大到了龙隐路,上海路的时候,特别是当漓江大桥修通之后,看到那座山赫然的矗立在漓江边上的时候,我才哑然失笑于自己的孤陋寡闻了。也只是一笑,孤陋寡闻的事情多着呢,用不有着大惊小怪。大学毕业分配在桂林教书,同学就在穿山,常来常往,后来又带学生来穿山小学实习,塔山在我心中也只是一晃,没有引起注意。直到邓小平南巡,下海了,乱扑腾了几年毫无建树,不得已考了个导游证做起了导游,塔山的倩影才在我模糊的印象中清淅起来了。我才发现,这塔山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亮丽清秀,只有用钟灵毓秀来描述形容她了。每次带游客来穿山公园,我都要在穿山跟前的小东江潭水边满怀激情地讲解描绘起塔山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乐此不疲地带游客去拍照观赏,我要让游客把最美的风景带回去。客人们总是说我工作起来特别地投入。一年过去了,一晃十年过去了,我在漓江大桥上讲塔山象一艘巨轮迎风破浪,讲那塔象烟通,讲那船头上有块石头像只大苹果,苹果上还有把子;我在小东江边讲塔山象驼鸟;我在穿山公园潭水边讲塔山倒影。可我就是不敢靠近她,我只是在远远地看,远远地讲,神遥目夺地凝视她,就象自己梦中的情人一样,只是在梦中不断地呼唤她,却不敢靠近她。怕什么呢?怕惊扰了一场清梦,怕梦幻破裂。那时,小东江边上的穿山路破破烂烂的,穿山公园门口有小集市,农人在乱糟糟,赃兮兮的地上叫卖着,我端着米粉蹲在地上一边吃一边看着塔山,心中想着,我什么时候爬上去看看才是。这什么时候,一等就等到了穿山路都变成了绿树成荫花簇锦绣了,宽阔的大道笔直通达了穿山公园,我都没敢靠近她。终于有一年冬天,我开上摩托车下了漓江大桥,拐进大桥南边混乱破烂的棚户区,在坑坑洼洼七里八拐的小巷子里瞎窜,我不顾一切地要靠近她,我要了解她,我要揭开她神密的面纱,我要她坦露在我的面前,我要真正地接纳她,因为她象梦一般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靠近了,在沙石小路上,目光跃过石棉瓦房顶,塔山灰白和黛黑相间的岩石在向我招手。我折向左边,拐过凤尾竹,塔山倒影在田字方格的鱼塘里了。山脚下绿树簇拥,西边的孤峰已和主体分离。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知它象什么。再往西走十几米,被主山体遮挡住的另一部分显露出来了。那孤峰象骆驼的头,山脚下的绿树遮挡使整个山连成了一体。把镜头拉近,骆驼头顶部还有一团肉球,还有鼻子还有嘴,嘴角似乎还流着白色的浆液。这是一个粗脖子的单峰骆驼,仔细一看,与驼颈相隔的肩部,其上有一块巨石:呀,它不就是在漓江大桥上所看见的“苹果”吗?上面有一根棍子,又是谁放上去的呢?过不去,从这田字鱼塘过不去塔山的脚下。只能退出再绕圈子。绕回沙石路,靠近了,走到塔山的西边了。抬头从工棚上眺望,这塔不见了,眼前是层层叠叠垒起来的石山,山的主体呈黛黑色,间或有白颜色挂着流下横断的岩石上面,岩石层层相因相垒,而那孤峰黑白相间的颜色成竖条带流淌,象谁往一个上大下小的白色石柱上倒了一桶墨汁似的。再往西南走去,再折向东,塔山的西南面扑入我的眼帘。我看塔山,一直是从它的北面,东北面,东面看的,从来没有从西南面看过它。从这个角度看去,只见塔山的主体乱石嵯峨,孤峰一剖到底,根本与主体石山不相连。孤峰柱子上坷坷坎坎,象是谁用斧斤笨拙地乱砍的一样,粗糙杂乱,还有一斧一斧砍下的痕迹,一副残肢败体的摸样。山脚下就更不敢看了,到处是乱石和垃圾,臭水横流,塑料袋在地上招摇乱滚着,完全是一幅贫民窟的景象。到了山脚下了,一个石碑在上山的台阶前立着,是桂林市政府立的碑。这座山在1966年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碑上乱涂着胡言乱语,背后有简介,它写道:“寿佛塔建于明代,为一座七级六角形的密檐式砖塔,塔身用素面砖砌成,正北面塔壁嵌有青石线刻:“无量寿佛”像一尊,塔因此得名。塔顶为覆钵形,上承葫芦形宝珠刹顶。塔建造于陡峭的孤山上,倒映于清澈的小东江和漓江中,并与穿山相映成趣“穿山塔影”构成了桂林著名的风景。”是的,是构成了桂林著名的风景,可没想到如此美丽的塔山会矗立在芜杂的贫民窟垃圾堆之中,真叫“垃圾千金”了。
  
  且不管它,登山看看去。这条登山道不知是何年修建的,宽有七十公分。层层叠叠蜿蜒曲折地盘旋向山上而去,两旁杂草丛丛,枝杈横生。上不到十米,一个拐弯处一个山洞岈然而现,半堵石墙挡在了洞口,不敢往里张望,因为洞口已显出赃物。又折向山上走去,一个岔路一迭石级往下伸去,原来是个休息的平台:一个石圆桌六个石凳,石桌有两寸厚,它的腰上有单线云纹卷曲相勾连,可见修建之初是挺用心的。再往上走,山势陡峭起来了,只见石台阶盘旋着扭曲着相叠而上,台阶的下面是用石头垒筑起来的,想当年建这台阶真不容易。快上来了,一抑头,一座素面砖砌的六角密檐式砖塔呈现在了眼前,它顶着灰蒙蒙的天空,高耸突兀着。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来:“到此举头天五尺,拔云直可摘星辰。”有点这样感觉,只是塔山毕竟太低了,只有四十三米高,牵强了一点。这寿佛塔建得很粗糙,所用的砖有红砖有青砖,还有灰砖。虽说是杂七杂八的砖所砌,但砖与砖的叠压,每层的密檐砖角突露横呈是极有章有法的。一块白色石碑镶嵌在北面二层上的中间塔壁上,依希可见“南无无量寿佛”几个字在石碑的顶层,下面刻的是什么呢?全模糊了。山顶上空间很小,除了宝塔所占的位置,可供游人活动的地方很有限了,但站在佛塔旁不觉得危险,毕竟还有二米的空间。绕到塔的西面,山体塌陷,下面另有一级山体,最西边悬崖上的巨石就是那块象苹果的石头。它并不圆,是一块几乎正方的棱形方体,上面有角铁固定在石头上,有两个瓷电瓶,明显是用来挂电线的,原来那“苹果”的柄是这样来的。伸头看那座孤峰,胆颤心惊,只见它直剖到根,象一朵未开的蘑菇,头大中间小,中间凹进去的部分,真象是用斧斤砍小的,残缺不平的缺口让人担心它会从中折断崩塌。山脚下是菜地和农民简单的砖房,黑绿杂呈,横七竖八。远眺四面灰蒙蒙的天宇下,西面的漓江闪烁着绿色的波光,北面漓江大桥飞跨在漓江上,象鼻山象一只老鼠一样在江边喝水,更远处的伏波山,叠彩山还有普陀山都模糊了,只有东边的穿山敞开怀抱似的拱卫环绕着它,穿山于是乎婀娜多姿绵延起伏地倒影在小东江河水宽阔的水面上了。这景色令人眼前一亮,一种有依有靠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都象塔山其它三面一样空旷,这小小的孤山岂不是显得孤独而凄凉?塔山穿山小东江交相辉映的山光水影,真有说不出的美妙。
  
  下得山来,又转进穿山公园这边来,只要一进穿山公园,把目光穿过水面向西南望去,曲折的拱桥上,塔山的倒影就会展现在眼前:塔影憧憧,水清如镜,静静的水面倒影着水边的塔山,是那样的高耸而清丽,一扫我心中因登塔山而造成的暗淡心情。一块石碑立在水湄,上写“塔山清影”。对的,塔山清影,塔山是美的,塔山美在水中的倒影,塔山美在旷丽的天空。它只是一纸剪影,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地美丽吗?没有距离又哪来美丽呢?古人是对的,他们给塔山起了那么一个富有诗意的风景名称,难怪我穷搜桂林石刻,就是没有登临塔山的诗词碑刻,古人真是聪明。但是,我又想,如果塔山是精雕细刻的,它还有那远看的神韵和无穷的变幻吗?就如西洋油画一样,没有近处看似乱七八糟油彩的堆砌,又哪来远看炫美富丽的色彩?就象西汉的石雕,粗糙中彰显着扩张和开拓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塔山在远处看才是那样的灵动轻盈秀丽清亮而没有半点油腻扭捏感。它就是山野中天生丽质的野姑娘!哦,我明白了。但是再是天生丽质,卫生总是需要的呀,要不怎么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呢”?
  
  “塔山清影”这名字还真是绝了,我赞叹古人用词的准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