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灰黑色中性打扮的于丹出场了。她气质典雅,面带微笑,边走边挥手回应全场自觉起立掌声欢迎她的听众。这次讲学的主题是《文化传承与教师素养》。开口之间,她的亲和、敏捷和自然就感染了大家。无论是谈文化传承还是论为师之道,于丹都是一贯的思维敏捷,字字珠玑,出口成章,一如她在荧屏上沉稳坚毅、挥洒自如。谈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于丹以孔门儒学的“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信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为切入点,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孔子的儒,老庄的道,佛家的释;《论语》,《庄子》,唐诗宋词,引经据典和信手拈来之间,精辟的论道与内心的感悟就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记得在做客凤凰卫视时,于丹与主持人窦文涛分享什么是“觉悟”。她说:觉字下面是一个“看见”的“见”,悟是“忄”旁边一个“吾”。“觉悟”最根本的含义就是“见我心”,真正的觉悟是你看见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家是积极入世的,道家是旷达出世的。如何做到儒道兼济,让人能把现实中积极生存和个人灵魂的自由张扬得到某种平衡,而不至于身心疲惫,精神枯萎,正是于丹所要表达和传递的。
谈到教育,于丹说:一个老师的见识决定学生的未来。风范辽阔的为师之道,应当传递这样一个态度:给人现在,不如给人未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结果”,生活还在改变,不要给自己、给生活下定语。人成年以后,压力很大,在保持自己尊严的同时,我们要学会体念每一个人的不容易。作为一个老师,他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内心去陪伴学生的成长,给学生以生命的宽度。于丹还说:名川大山,一定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丈量,去穿越,去完成宇宙天地对心灵的冲击。她给大家讲了自己登庐山的故事:前几次登庐山,汽车一直在云遮雾绕里前行;到了某一个山顶下得车来,见到的依然困扰了自己一路的阴霾——庐山也不过如此。直到有一次,她苦苦攀登,终于在某个地方见到了阳光:阳光中的庐山,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其实阳光一直都在,只是你没有到达它在的地方。一定要越过那些障碍我们的东西”。于丹说。
一个真正的学者也是言传身教、表里如一的人。我们注意到,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于丹五次被她自己说的“谢谢”打断。这五句柔和亲切的“谢谢”是说给倒水的服务员。“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不给,是本分,理所当然;给了,是情分,应当感恩。”资料显示,于丹出身名门,父亲是与冯其庸、沈茹菘齐名的著名的国学大师于廉。古人云:君子不匮,永锡尔类。严格的家风、良好的家教让于丹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本功,成人后“兰心蕙质、出口成章”,这样的实力和修养非日积月累、长年磨练是不成的。每一个人眼里都一个不同的于丹。在整个讲学过程中,我都屏气凝神,生怕听漏半字。先生和女儿偶尔也有眼神交流,所表达的和我一样:仰慕,叹服,“如沐春风”。
讲座完了,于丹教授离席了。我却一直呆在座位上,很长时间都还没有从她巨大的语言磁场中走出来;环视整个日月馆,听众们或站或坐,都不愿离去。是啊,一生中能有几次与高贵的灵魂相交流呢?我们所缺乏的,正是精神世界的自由游弋啊!回到家里,先生让我们一人拿一张纸,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打开之后一看,三张纸上竟然都写着同样一句话!
那就是:阳光一直都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