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心得 · 列表页

新手上路 写作心得 作家故事 新书推荐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

写作心得

  • 韩东新诗的“存在”意蕴
    11-09

    姚家育韩东是“第三代诗”中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温柔的部分》、《明月降临》等成为当代先锋诗的经典;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开启了“第三代诗”语言探索和试验的先河,余风…

  • 中国新诗诗哲学转向的韩东贡献
    11-09

    张厚刚韩东是当代诗坛上为数不多的系统地接受过哲学教育的诗人,山大哲学系的学科背景,为他思考诗哲学提供了“近水楼台”般的便利。关于韩东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实践,如果不能从诗哲学来认知和考辨,是难以理解韓东在…

  • 主持人语
    11-09

    韩东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始于八十年代前期,他走过了第三代诗潮,九十年代,直到当下,仍然在诗的道路上沉稳冷静地前行着。《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温柔的部分》《爸爸在天上看我》等等,这些篇章有经久不息的…

  • 诗歌与医学
    11-09

    西贝(澳大利亚)诗歌是艺术,医学是科学,两个领域似乎并不存在交集。但是诗歌和医学又似乎自古就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既是音乐与诗歌之神,又是治愈之神,在诸如“伊利亚特”这样的故事中,他…

  • 知其不可而为之
    11-09

    李以亮1在这“人生的中途”,我常常感到無话可说,有时则是厌倦于说。有多少东西是没有被说过的?面对没被说过的,是否应该沉默?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说?翻译于我,常常等于用别人的语言,说点自己的话;或者,用自…

  • 闲谈为什么要写作
    11-09

    无论如何,我都要为牧雨的散文诗集《一条河的注释》写一段感想文字,因为他的执着,因为他对于散文诗朝圣般的热爱。1说到执着,是他的请求与等待让我无法拒绝。自从诗稿的文档发给我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多,我…

  • 浅谈香奴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11-09

    在当代散文诗诗坛,香奴差不多算是一个异数:她拥有长达十几年的散文詩创作经历但因为搁笔太久而迟至近几年才再次活跃于文坛;她拥有为数可观的读者群迄今却未引起更多作者的关注和评论家的研究。在接连获得“201…

  • 主持人语
    11-09

    牧雨和香奴,这两位都是当代散文诗创作虔诚的践行者、朝圣者。牧雨是中学教师,香奴为自由职业者,两者对于文学,特别是散文诗似乎都情有独钟,在自己的工作之余,生活之余,把生存的時间都留给了文学,特别是散文诗…

  • 诗歌作为一门“手艺”
    11-09

    赵目珍我写青春沦落的诗(写不贞的诗)写在窄长的房间中被诗人奸污被咖啡馆辞退街头的诗我那冷漠的再无怨恨的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我那没有人读的诗正如一个故事的历史我那失去骄傲失去爱情的(我那贵族的诗)她,…

  • 深入无地
    11-09

    向卫国一多多(栗世征,1951-)的诗集《诺言》收录了诗人1972-2012年的诗作,按时间顺序分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四个部分。假如按照通例,要对诗人的创作进行分…

  • 诗歌从来不是知识
    11-09

    远人一从朦胧诗到西方诗歌,几乎是我们这代诗写者的阅读走向。很多年里,我一直热衷于西方诗歌,非常奇怪的是,让我从西方诗歌阅读中掉头重新审视我国古典诗歌的人,竟是一位来自西方的诗人。这位诗人便是堪称西方现…

  • 生命的两种写法
    11-09

    张静轩从标题开始,这一系列诗歌不断暗示着几位诗人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冲动。这之中不少作品,直接以极为常见的生活事物为题,如《邮筒》《培训会》《值夜班》《收废品的老人》等。当诗人们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他们会…

  • 诗的现实才是“新现实”
    11-09

    杨亮“现实”,对于文学来说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究竟是藕断丝连还是貌合神离,贯穿于文学史的任何一个阶段,也可能鲜明地体现在任何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中。《星星》(2017年3月上旬刊)推出…

  • 从一首诗不完美的结尾开始
    11-09

    辛北北一每一首诗的不完美构成了诗人及诗歌本身意义上的某些缺憾。这里指的是雷武铃的短作《夏季之歌》。或许标题有误导之嫌,因为不完美并不等于不好,而且,无论从美学还是语言的角度看,带缺憾的作品,有时反而能…

  • 铁与梦:一首诗的物质想象与精神分析
    11-09

    景立鹏众所周知,客观世界是由自然物质构成的,如果再往细处辨析,则是由基本的化学元素构成的。而化学元素也构成人之存在的基本物质环境。个人存在的时空性决定了其存在的物质性基础。这是否意味着人的精神存在与物…

  • 说“破”:石破、入破、秋风破
    11-09

    向以鲜摆在面前的四川诗人彭志强的诗集《秋风破》是一部关于杜甫踪迹史的诗歌传记。诗人放弃了年假和所有的小长假,自驾一万多公里长路,踏遍杜甫留下的几十处重要遗迹,许多时候通宵达旦开车狂奔,只为抵达杜甫曾经…

  • 想象力与思想力的高度契合和诗化
    11-09

    野松近年来我对诗歌的阅读已有很强烈的选择性,特别是对知名度很高但作品水平很一般的诗人的作品,我是保持一定的警惕和距离的。但是,当我读了著名旅日诗人、文学博士、翻译家田原的诗集《梦蛇》里的第一首诗《梦》…

  • 寂寞将何言
    11-09

    张向东关于诗歌创作心理动机,唐代诗人韩愈说“不平则鸣”,西方的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则说“愤怒出诗人”。但与愤怒这种壮烈感情相反的寂寞,也能催生诗情。李白不是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么!杜甫也说“寂寞壮心…

  • 单面人的孤独与幸福
    11-09

    周军现代社会日益繁复的条块分割,将个体的人切入到网格化中,网络技术貌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实则变得更加遥远。本期诗歌既有对当下世俗的针刺,也有超脱世外的精神跋涉。但当现代性的技术将人们格式化成单面人之…

  • 以诗的名义抵达内心
    11-09

    刘天琪在浮躁的社会,如果还能保持一份对诗歌的喜爱,那收获的必定是内心的平静,读本期诗歌就能给人这样的感受。组诗《对着话筒收集沉默》仿佛在冬日暖阳的午后喝下一杯咖啡,温暖和苦涩的交织恰到好处;而《余生只…

  •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