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召开的第五届“海盐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表彰席的一个座位依旧空着。这个空置的座位上贴着“金粟缘人”的标签,这已是这位神秘人士连续第8年匿名捐款100万元。多年来,“金粟缘人”引发过很多猜测:从名字推测,他可能是激浦镇人,因为镇上有一座千年古刹金粟寺;捐赠数额这么大,他应该是个大老板;也许他曾经受过好心人帮助,所以才以这种方式报恩。
有电话号码,有打款地址,要找到“金粟缘人”并不是难事。我们是否要找到“金粟缘人”并进行宣传呢?很多人参与了讨论,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材料讲述“金粟缘人”连续8年匿名捐款100万元,引发人们猜测。就是否要找到“金粟缘人”并进行宣传的问题,很多人参与了讨论,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对待匿名爱心人士和其善举的问题,思考如何平衡尊重隐私、尊重他人意愿与媒体、社会介入的问题。
【参考立意】
(1)尊重隐私,尊重爱心人士的意愿。“金粟缘人”乐于助人,不愿曝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他人善意的付出。
(2)弘扬爱心善举比宣传个人更重要。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爱心善举,我们要弘扬宣传,这比只宣传某个人意义更大。
(3)尊重隐私,把握好媒体介入尺度。作为媒体,在采访人物时,要掌握尺度,理解、尊重被采访人,凡事过犹不及,唯有理解他人,才能做得更好。
(4)寻找爱心人士,弘扬正能量。
【学生佳作】
给善举以敬意,守大爱之格局
□黄山一考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人用以形容勤恳教人求知的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位匿名的慈善家。
在浙江嘉兴召开的“海盐慈善奖”表彰大会上,一席空缺,“金粟缘人”是其空荡座位上的标签。很多个春秋,拼凑了人们对他的记忆,连续八年捐赠数额巨大的善款,却仍低调行事,默默传递温暖。好似一缕清风拂过你我身边,好似生命清泉里倒挂的一泓明月,好似北方冬天的暖阳。“金粟缘人”的光芒就如金子一般,而又回归了粟的平实无华,他与被帮助者结下善缘,留下美好愿望,默默守护他们的悲欢。
不知名讳却留下这如许厚重,不愿透露姓名却在方寸之间有大成,他的格局与深度应受到尊重和守护。但是否需要找到“金粟缘人”本人,我觉得大可不必。我们熟知钱锺书先生对一位深喜其《围城》而想要见他的读者说的那句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这番话令这位读者羞赧,他为自己的打扰羞愧,从而更明白了何为格局。
回望2004年,青岛一女子用“微尘”之名捐款,在人们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爱心涌现,默默奉献,“微尘”当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大爱,这大爱无声,但足以动人。
当人们渴望去了解“金粟缘人”这位神秘人士,尝试用各种途径去进入其生活,殊不知这是一种打扰。但当我们懂得,“金粟缘人”和无数“微尘”在发光、在传递温暖,“贤者狎而敬之”,我们便受到了精神的洗礼,也会在内心感到温暖的那一刻,开始向往着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当年高调搞慈善的陈光标,引发社会争议,最终只能选择低调行事。不被外界舆情所支配,不被虚名所捆绑,哪怕默默无闻,“金粟缘人”们也胜却人间无数。
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曹德旺,自1983年第一次捐款,到2020年,个人累计捐款达120亿元,让人敬佩。但是他说:“我应该不算是中国首善,首善是袁隆平,他用专业技术帮助了中国很多贫困农民渡过难关,这个叫善良。我只是有钱人,捐了一点钱而已。”在他看来,慈善的终极目的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所以谦虚、诚实、遵纪守法、爱护员工、尊重公共秩序,这都是慈善。“不是捐钱就是慈善。”这才是善良的本义,这才回归到做慈善的初心。
且听风吟,静待花开,“金粟缘人”这朵花正默默绽放着,我们该予以敬意,默默欣赏,知其心有一团火足以点亮美好,并在其影响下去点亮更多的美好,给善举以敬意,守大爱之格局。
|教師点评|
对称性标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观点。文章开篇,以陶行知名句入文,引出观点,再结合材料提出对“金粟缘人”的赞誉。在论述过程中,列举钱锺书婉拒见面、“微尘”当选的事件,然后举出陈光标的例子进行正反论证,最后给出曹德旺的事例,进一步升华观点,层层递进分析,观点不断深入,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