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坐东朝西,正门高8米,宽12米,顶部双层结构,装饰精美。门额正中镌刻着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六个流金大字。纪念馆庭院中间矗立着5米高的将军全身戎装铜像,铜像基座正面“张云逸大将”五个刚劲大字为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所题;背面镌刻着海南省委、省政府撰写的将军生平简介。
整个纪念馆布局严谨,自成一体。庭院中花木扶疏,绿草如茵。铜像后面苍松翠柏,左右两侧建有三座凉亭,凉亭间便是一个造型雅观的金鱼池,一座小石桥跨越其上,池中清水荷莲,金鱼吐珠,环境安静、幽雅。
越过小石桥,便是一幢两层碧绿琉璃瓦装饰的小楼。这里就是“张云逸大将生平陈列室”。陈列室名称为开国上将叶飞所题。陈列室南侧建有一个壁廊,墙壁上镌刻着薄一波、张爱萍、彭冲、洪学智、杨成武、杨得志、张劲夫等的题词。陈列室的一楼和二楼展厅,分别陈列着张云逸大将所经历的百色起义、抗日战争、南征北战、转战华东、主政广西等内容的500多件书稿、相片和实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这位叱咤风云,纵马横刀,传奇开国大将光辉战斗的一生。
纪念馆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文昌国防双拥教育基地。
张云逸(1892-1974),出生于文昌头苑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广州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十次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并担任攻打两广总督府革命军炸弹队队长。1926年11月,34岁的张云逸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张云逸一生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七军军长、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评价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张云逸的革命资历甚至比朱老总还老,在十位开国大将中年龄最大,因为劳苦功高,被毛主席特批享受元帅待遇,行政三级。张云逸成为唯一一位享受元帅待遇的开国大将。
1955年张云逸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将门无犬子。
长子:张远之,原国家核产业部四局副局长。
次子:张光东,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
张云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海角天涯赤子情,戎机革命领天兵。
胆孤江畔缚熊鳖,气壮大山向日行。
铁血邓张融一体,枪林南北震威名。
怒涛滚滚天边去,奋勇红军鼓角声。
——陈毅
张云逸将军一生谨记“以遂初志,而尽己责”的信念,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