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出片率 追求本质 趋同 “打卡文化”
无论是假期周边游,还是周末约咖啡,当代年轻人最先考虑的或许不是风景如何,咖啡好不好喝,而是“出片率”。
在各大社交媒体成为“打卡种草机”后,“打卡文化”和“探店文化”成为不少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打卡的一个重要标记便是照片。于是,“出片率”逐渐成为随处可见的标签,旅行有了“出片式旅行”,餐厅咖啡厅也有了“出片式探店”……正如网友们调侃的那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得拍出几百张照片。”
在出片率定律下,无论再动人的风景、再香醇的咖啡,如果没有几张在社交媒体上拿得出手的照片,“来了等于白来”。
如此一来,年轻人从最初只是为了玩得开心,变成了得拍得开心——如果选择一家咖啡店,往往会先看咖啡店内外的布景,桌椅配色好不好看,窗外的风景和室内的灯光有没有氛围感,等等。其次,会提前根据咖啡店的装修风格准备好更易出片的穿搭,比如判断这家店偏韩系、日系还是美式、泰式,挑衣服时会根据店的风格做调整。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大家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卷”,如果只发几张平平无奇的照片,多少有点“拿不出手”。
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奔着美美的出片率去,有很大概率失望而归——翻别人的照片时觉得某个咖啡厅装修着挺好看,结果进了门才发现,拍得出高级、有格调的照片的只有某个角落,一堆人排队等着拍照,即使好不容易排到你了,被人群盯着摆姿势,社恐的人哪儿受得了;网上的“100%出片”景点,结果发现所谓的“天梯”往往就是一小段白色台阶,而有的“天空之镜”也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湖面……
而对商家来讲,他们需要对各种营销渠道非常熟悉,更要知道设置打卡点、烘托氛围感的重要性。然而他们也清楚,就算味道一般,但还是能凭着装修风格收割很高的客流量,哪怕对很大一部分客人而言,这类店属于“次抛店”也无所谓,毕竟只要热度在,就会一直有人来打卡。当然,也有些商家受夠了“打卡文化”,贴上了“不消费请勿拍照”的告示。
这样的“打卡文化”之下,店面装修的风格越来越趋同,不管是前两年的国潮配色,还是这两年的露营装修,或者各大商圈的大型玩偶等,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在这样的闭环下,“出片率决定传播力”成为一个必然的路径。但伴随着“翻车率”逐渐增高,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意识到其中“雷点”不少,逐渐“人间清醒”起来。尤其是“出片率”逐渐成为商家提升溢价的一大卖点后,徒有其表的打卡点或许将很难对年轻人产生持久的吸引力,毕竟,仪式感的背后,还需有更重要的“本质”。
只不过,更多年轻人或许还不知道,自己还会困于“出片率”多久。
(摘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