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余国琮:突破“卡脖子”,为国“争一口气”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7843
王学华

  其他适用话题 家国情怀;科技创新;使命担当;责任意识

  人物时事速递

  2022年4月6日,我国著名化工专家、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余国琮院士逝世。余院士是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之一。28岁那年,他的名字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短短几个月后,他历经艰辛,辗转回到了祖国。37岁那年,周恩来总理紧紧握着他的手,嘱托解决那个“卡我们脖子”的问题。最终他不负众望,开发出了被沿用至今的关键技术,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素描1 身在他乡,心系祖国

  1922年11月18日,余国琮出生于广州西关一个普通家庭。抗战时期,年仅16岁的余国琮考上西南联大。1943年底,余国琮考上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导师库尔教授赏识他,他们提出的“余—库”方程长期被专著、手册采用。1950年8月,余国琮向匹兹堡大学“请假一个月”,表示要回香港探望母亲。最终避开封锁,劈波斩浪,回到了暌违6年的祖国。

  人物素描2 “我们一定要争一口气”

  当时,我国炼油工业刚刚起步,其中一个关键的基础环节叫蒸馏。余国琮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产业对国家的重大意义,就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关。在他的指导下,1954年天津大学化工系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大型塔板实验装置。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紧握住余国琮的手说:“现在有人要卡我们的脖子,不让我们的反应堆运作。我们一定要争一口气,不能使我们这个反应堆停下来!”余国琮受到极大鼓舞和振奋,他更加废寝忘食,率领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搭建了一個个实验装置,创造性地采用多个精馏塔级联及其他多种创新方式替代传统精馏方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除了“两弹一星”,他的研究成果也应用到数以千计的工业精馏塔,助推我国石化工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微写作范文示例·青春与奋斗】余国琮院士用奋斗和拼搏诠释了青春的含义,他28岁时就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在学有所成之后,更是没有丝毫犹豫,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他以奋斗和拼搏为钥匙,找到了“卡脖子”问题的密码,打开了成功的大门。没有什么会阻止一颗永不服输的心,能让青春不朽的,唯有奋斗!04B84638-F3A7-4473-96FA-8DA34C2A7F3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