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o. 1无名英雄于敏:以我之渺渺,成国之泱泱
【适用主题】忠于祖国;无私奉献;钻研科学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就足以自慰了。——于敏
【人物精华速递】20世纪60年代初,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在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一把计算尺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笔尖速写】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
Noo. 2默默无闻张富清:老兵风骨,英雄本色
【适用主题】奉献精神;不忘初心;执着坚守;不懈追求
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张富清
【人物精华速递】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歼敌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1955年,31岁的张富清退役转业,收起自己的军功章,在小家与国家之间,选择服从大局,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笔尖速写】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Noo. 3能文能武李延年:历史不会蒙尘,鲜血不会白洒
【适用主题】革命本色;爱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不辱使命
当初当兵我就做好了准备,命就交给了国家。——李延年
【人物精华速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346.6高地,李延年当时只有23岁,是七连指导员。谈判桌上没有占到便宜的美军,采取了极端的火力压制方针。敌人靠着重炮和坦克连续进攻了7轮,9天内发射26万枚炮弹。志愿军坚持了三天两夜,不少战士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李延年所在的七连,伤亡非常惨重。高地上,他们被敌人的炮火封锁,却没有退守一个山头。
【笔尖速写】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儿女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这股精神力量,构成了一个人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动力源泉。“我这一辈子就想当个好兵,能打胜仗的好兵,为党和人民保卫祖国一辈子。”这是李延年对祖国的承诺,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个承诺。
Noo. 4黄旭华的深潜:无声潜艇,无穷力量
【适用主题】甘于寂寞;忠于职守;家国情怀;赤子之心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
【人物精华速递】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为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和号召,30岁出头的黄旭华带领2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人员,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近30年的时间里,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淡化亲朋关系。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有见过他。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揭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笔尖速写】怀抱家国情怀,方成至善之人、栋梁之材。“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旭华如是。三十年未归家门,几十载隐姓埋名,黄旭华承受着离别之痛,却肩负核潜艇科研的重任。扎根荒岛,远离人烟,未见过核潜艇,研发更是举步维艰,然心怀爱国之胸襟,秉家国之信念,以热烈情怀消解困难,终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之至善之人,终成“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之栋梁之材。
Noo. 5申纪兰的提案:倾心为民,永葆本色
【适用主题】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执着为民
我是农民代表,我要为农民代言。——申纪兰
【人物精华速递】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岁的申纪兰当选为副社长,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但遇到了一个难题:干同样的活儿,女社员得到的工分比男社员少。申纪兰接受采访时曾回忆,那时候男女不平等,妇女们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过多次争取,女社员终于能够干一样的活儿得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为争取男女平等做出巨大贡献。
【笔尖速写】“现在讲艰苦奋斗,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干活扛石头。而是要有一种精神,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能缺了精神。”新中國成立初期,申纪兰勇于创新,用行动证明了“女同志不比男同志差”,为争取男女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半个世纪过去了,申纪兰和她的精神也将影响着一代代人,永远传承下去。
Noo. 6孙家栋的天路: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适用主题】社会责任;坚持不懈;战胜挫折;热爱
搞航天工程,没有好坏,只有成败。——孙家栋
【人物精华速递】1974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了,对技术负责人孙家栋和每个曾经为此夜以继日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沉重的打击。但孙家栋没有气馁,他和同事细心查找事故原因,并决心从此狠抓质量。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笔尖速写】达尔文曾言:“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和达尔文一样,孙家栋也对科学充满热爱,并坚持长期探索。六十多年来,他带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与深情,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潜心探索,最终成为航天事业的“大宗师”,创造了无数奇迹。
熟悉我们的素粉应该知道,往期我们已经奉上了很多关于两位“巨星”——屠呦呦和袁隆平院士相关的热门素材。那么在这里,小编就呈上两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古风气息浓厚,有新意!用进作文,就你了!
Noo. 7袁隆平的梦: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Noo. 8屠呦呦的礼物:青蒿一握,痴迷一生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