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21年10月13日和10月16日,艺术家杨烨炘分别搞了场“行为艺术”,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纯金大米,然后一粒一粒扔进了黄浦江和上海的垃圾桶、下水道、草丛等各个角落。500克黄金是什么概念?按照现在的金价计算,要花费20多万元人民币!杨烨炘称,想以这种方式,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我们不浪费粮食,我们只浪费黄金!”杨烨炘举着手中的纯金大米说道。一时间,这惊人之举火速冲上热搜,大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我不理解”。许多网友大为震撼:“艺术果然不是普通人能懂的,而且玩艺术也太费钱了吧?”也有网友质疑,这场行为艺术本身就是浪费。
素材聚焦 初衷是唤醒大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2021年10月15日,杨烨炘接受了采访并回应了网友的诸多质疑。从采访披露来看,杨烨炘的初衷是好的。他出身农村,从小就知道农民种植粮食的艰辛。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出呼吁,希望大家爱惜粮食,但不少人只是一阵风似的关注,过一阵就忘记了。因此,他希望站出来发声和提示。之所以选择这种吸引眼球的方式,杨烨炘认为,只有通过极致的浪费才能让大众认识到浪费的严重性,从而受到触动。他说:“唤醒大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建立珍惜粮食的好习惯,这个意义的价值远远超过这点钱。”
多角度时评
@鲁大学生网:人人皆知浪费粮食可耻,但将剩饭倒掉没有人心疼。丢掉一粒米和一克黄金,在每个人看来都会有不同的心情,把这20万元(用来)购买粮食捐出去,不会引起人们如此高的关注,也不会起到同等的教育意义。希望这看似无知的艺术,可以唤醒那些浪费粮食的无知行为。
@青瞳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有很多,有些也花不了多少钱,比扔“黄金大米”的效果好很多,更重在创意創新,而非炒作噱头。行为艺术并非毫无界限,亦要遵循艺术规律,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不能以行为艺术之名,破坏公序良俗。
@信息时报:艺术创新需要摒弃功利、短视的思维,扶正祛邪,倡导良好的文艺创作风气。而像“黄金大米”这类行为艺术,让普罗大众无法感知美或社会意义,倒是让人觉得其在糟蹋大米,浪费黄金,还贬低了艺术。
@扬子晚报:反对浪费粮食,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场行为艺术那么简单。引发话题,只是一个开始。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增强了大家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但“节约粮食”仍必不可少和永不过时。节约粮食是对丰收的最好尊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