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只有大灶还留着余温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5987
徐承平

  老家的大灶像一位日薄西山的老人,随着父母的去世,静静地卧在老家厨房的一角,没有了往日的红火,只是看着我们偶尔的进进出出,似露着慈祥的笑容。

  说起大灶,就不由得想起灶巴叔。灶巴叔很苦,他父亲长年生病,母亲生下他不久,就离家出走了。他们饱一顿饥一顿,日子过得太累了,父亲盼儿子长大,逢人就说,“我儿什么时候能长到灶一样高啊?”于是给儿子起名叫“灶巴”。

  初中并片上联中的时候,一位新同学对我说:“我知道你家有三间草屋,门朝南开,水缸靠着灶。”我大吃一惊,他怎么知道我家的情况?他看我发愣,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傻啊,一般人家,哪家不是三间草屋,哪家不是门朝南开,哪家的水缸不连着灶?”我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起来。

  更小的时候,我七岁吧,妹妹四岁的样子,弟弟刚会走路,父母都去做圩埂。母亲每天起早,烧一锅稀饭,然后用镰刀在地上画道线,交代我说,太阳的光线照到线上,就去烧锅,把稀饭热一热,盛给妹妹、弟弟吃,天黑了,再把剩下的稀饭热一热,带妹妹、弟弟吃。那时,一點萝卜干滴两滴香油,已属不易。

  说来好笑,那时我烧好稀饭,妹妹总是越俎代庖,她会搬个小凳子,站上去,趴在大灶上,一手拿着锅铲,一手摁着锅。她要帮我和弟弟盛饭,我们要想再添点,必须经她同意。真不知道她是要帮我分担责任,还是要显摆权力。母亲后来对我说,你妹妹小时候就很霸气,我常常窃笑,是不是就是站在小凳子上摁住锅,不给人添饭?

  后来,日子渐渐好过起来。大灶上有两口锅,一里一外,平时只烧烧洗澡水或煮点猪食的里锅,逢年过节便繁忙起来。腊月里磨豆腐,开油锅,蒸年糕,都是在里锅进行。灶堂里的干柴烈火,燃起多少农人的热情;大灶上的热气,腾起多少父母的期望。高子(老家的豆腐果)好了,母亲先用碗盛上,供奉在灶头;年糕好了,母亲先用碗盛上,供奉在灶头;鱼肉好了,母亲也先用碗盛上,供奉在灶头。感谢灶王爷,给我们带来好日子。年三十最忙,大灶开足马力,里锅外锅同时开火,菜一年比一年丰富,大灶一年比一年开心,更开心的还是父母,我们兄妹三人80年代全部考上了大学。

  再后来,煤气灶走进农村,为了节省空间,我家的大灶由原来的两口锅变成了一口锅,大灶没有了原先的忙碌。但在农人的眼里,逢年过节,还是烧大灶来得爽快。母亲常说,大锅大灶,烧得舒服,小锅小灶,烧得逼手逼脚。过年过节我们回家,父母总是用大灶弄上好多菜,吃也吃不完,让他们少弄点,他们总说,大锅大灶的,方便。

  父母在世的时候,每年早早备好柴火,即使有煤气灶,他们也时常烧大灶,尤其是我和我儿子爱吃大灶锅里的锅巴,母亲当作一项任务,隔段时间就会用铁盒子装好锅巴带到县城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如今,父母都走了。睹物思人,只有大灶还留有余温,默默地看着我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