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黑人小伙当中医27年,堪称当代“白求恩”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5573
益美君

  “科学家有祖国,而科学无国界。”80多年前,白人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抗战中的中国,救死扶伤;如今,一位黑人医生迪亚拉,也不远万里从非洲到中国,扎根乡村医疗数十年。虽然肤色不同,但医者仁心相通。他在中国边远地区义诊,每天接待100多名病人;他在中国乡村医疗深耕,教出3000多名乡村医生。他用更多被救活的生命来回答:我救人时,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医生。

  迪亚拉来自西非的马里共和国,他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西医,曾在战时作为中立国医生赶往前线,救死扶伤。1984年,迪亚拉从马里医学院毕业后赴中国留学,在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深造。1986年年初,他转学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入学第一年,一堆古文医书就让他傻了眼,《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如同天书!他从不服输,买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一字一句地查询、背诵。《康熙字典》都被他翻烂了,连古装电视剧都是他的汉语老师。他认定:中医就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

  在中医的探索道路上,迪亚拉越走越痴迷。1994年,中国首位外国中医博士——迪亚拉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引起医学界一片哗然。因肤色原因,他在中医院坐诊三天竟把病人吓跑。迪亚拉不肯放弃,最终以精湛的医术获得了病人的认可。对他来说,患者的信任,是跨越种族的弥足珍贵的情谊。他在坐诊时遇到了一个成都姑娘,并与她结婚。

  迪亚拉的父亲曾对他说:“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行善,还不去做,那就是你的罪。”艾滋病、麻风病、结核病……在中国偏远之地迪亚拉看到了太多的病患,也看到了太多的苦难。他深深意识到:在这些地方,村医是多么重要。1997年,迪亚拉义无反顾地深入云南做乡村医生。并自费培训3000多名村医,让九成偏远县都有了自己的乡村医生。从1994年到2013年,他行医中国20年,深入下乡40次,为272名麻风村病人治疗及护理,赠送物资。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13年度慈善人物。这个万里而来的黑人,终于走进了中国人的心里。

  2003年,迪亚拉的第二个儿子患上风疹夭折,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走乡村医疗的道路,不想让更多的悲剧上演。他毅然决然投身公益到乡村义诊,竭尽全力为大山里的病人提供医疗援助。2020年2月,疫情暴发时,他第一时间投身于抗疫工作,并向母国介绍中医,建议马里政府采用中医抗疫。并成为中非“鲁班工坊”的推广大使,为马里青年提供中医技能培训,并将中医与当地医疗结合,为母国送去中医的种子。有一次,儿子告诉他以后不想当医生,不想像爸爸那样东奔西跑。迪亚拉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一定要像我那样跑,你可以和城里的医生一样坐在办公室,等着病人来找你,你有选择的权利。”“但是那样的话,你只能影響一个病人,谁来找你你就影响谁。”“若你想影响更多的人,就要走出去,那样你可能会影响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乃至一个社会。”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摘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