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剛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的姜圣阶,既精通机械技术,又精通化学工程。彼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消息传来,他便谢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为保证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姜圣阶临危受命,一直战斗在生产一线,领导组织了化工各生产线的建设与生产、核反应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遇到困难时,姜圣阶总是奋不顾身,身先士卒。1969年1月7日,核反应堆发生了元件烧结事故。他第一个进入钻台,搬过手动钻孔机,推起“磨”来。这时,受到高剂量放射线的强烈辐照,是“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但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姜圣阶不顾他人劝阻,不撤离现场。经过30多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排除事故恢复生产运行,创造了国际上用手工钻机处理核反应堆元件烧结事故的先例。他却因过度劳累倒下了,在医院里他放心不下厂里的事,不到一个月就赶回了工厂,右手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姜圣阶说“活两辈子不可能,可这一辈子要活得有价值”,他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为我国国防事业和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