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我儿子在国外学的是数学;我天天读那些发黄的中国古书,儿子天天看西方那些蝌蚪洋文。我是如何在儿子身上培养出与自己专业完全相反的兴趣的呢?
为了不让后代“输在起跑线上”,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和太太就没有让这个宝贝闲着。开始教小孩背唐诗,儿子在她肚子里就已经被胎教整得骨瘦如柴,出生时那么长的婴儿只有3.1公斤。不过,从儿子1岁之前不会说话这点判断,太太胎教的成效似乎不佳。
等他2岁以后我就开始教他认字,太太教他英语单词。由于我性子太急,他还不到4岁的时候,我就恨不得要他背熟《康熙字典》。上幼儿园后,我每天教他背唐诗宋词,教学方法和我父亲当年教我的一模一样,稍有不同的是父亲常用拳头,我则多用巴掌,最后弄得儿子一听到唐诗宋词就起条件反射——想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教他写作文,还是采用魔鬼式训练法,最后弄得他最害怕的就是写作文,小学中学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东西,我对他失望至极,他对我讨厌至极。
记得他在中学时期历次写游记都是这样开头:“天还没有亮,妈妈就起来给我做早餐,吃完早餐,我就出发了。”每篇游记都是这样结尾:“这个地方玩够了,我们就坐车回家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看多了,太太就暗暗摇头叹气,有一次她委婉地对儿子说:“儿子,不必每篇游记的开头都写‘出发了,结尾都写‘回家了,可以考虑换一种写法。”儿子看着妈妈两眼茫然:“妈妈,我要是不写回家,那回到哪里去呢?”太太无语。我连摇头的心情也没有了。
有一次他的作文让老师震怒:“你父亲是干什么的?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不会写作文的儿子?”
儿子老实地告诉老师:“我父亲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语文老师火气更大了:“戴伟,你连撒谎也不会,大学教授的儿子会写出这么烂的文章吗?明天叫你爸爸来见我。”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老祖宗发明的这个成语真是道尽了人间的悲喜。我在家天天批评儿子作文的时候,小学那个白发苍苍、教他数学的张老师,天天表扬儿子的数学成绩。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儿子碰巧在学校全年级数学竞赛中得了第一名,他不仅在学校大会上得到了表扬,张老师还自己另买奖品来我家道贺。这时我才看到儿子容光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于是,随着越来越喜欢数学,他也就越来越讨厌语文。有天夜晚我对他说:“喜欢学数学是好事,但轻视语文就不对了。”他对我的话不屑一顾。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对数学都有点发狂,在中学阶段全国最高级别的数学竞赛中,一次得二等奖,两次得三等奖。高中三年级就开始自学北京大学教授张筑生的三卷本《数学分析新讲》。
现在你聽明白了吗?这就是我培养儿子数学兴趣的奇妙方法。
(林冬冬摘自《你听懂了没有》上海文艺出版社)
【素材运用】为了不让后代“输在起跑线上”,“我”一味对儿子强行灌输,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让儿子对作文毫无兴趣,甚至极度厌烦;数学老师用鼓励的方法却让儿子对数学越来越喜欢,这值得人们深思。过犹不及,对人的培养也是如此!
【适用话题】兴趣培养;揠苗助长;鼓励
(特约教师 王天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