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惊心动魄。我们饱经天灾洗礼的城市,如今尚未走出灾难的阴霾。洪水造成的破坏还未完全恢复,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请大家记住,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责任与担当: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郑州这座大都市,上千万人口,每日无数人擦肩而过,匆匆来去。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他顾。一些人开始哀叹世情不古,一些人开始抱怨人心炎凉。一场特大暴雨突然袭来,交通阻断,生活停摆,很多人困于险境,很多人命悬一线。然而,正是这场天灾激发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良知与仁善。源于人类的广泛共情,基于民族的心灵纽带,来自乡土的血脉联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们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看到,在京广北路隧道,侯文超挨个敲响素不相识的人的车窗,劝说司机们下车避险,10分钟后,隧道被洪水淹没,数百人因此幸免于难。之后,曹操出行的司机杨俊魁跳进泥水里,救起了5个人。
我们看到,地铁5号线上的被困乘客们,在最危急的时刻,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一群陌生人的手紧握在一起,终于等到了救援人員的到来。随后,一位名叫于逸飞的实习医生,在已经离开5号线的情况下,折返回来,从当天下午6点到夜里12点,为昏迷的群众做了6小时心肺复苏,救下了十几人。
我们看到很多酒店、影城、商场、售楼部、学校,纷纷打开大门,义务接纳无数被洪水阻隔在外面的人。当夜的郑州图书馆,彻夜开放,馆外的灯光像夜幕中的某种吸引光源,指引先后几百人来此避险。
我们还看到,无数的救援微信群组建,无数的民间救援组织行动起来,不论在家的还是在外的,人们各尽所能,对以往擦肩而过的人施以援手,为灾难中素昧平生的人们送去希望。
暴雨之中,我路遇一位被洪水冲走的行人,本能地冲向前去,施以援手。事后,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不值一提。
就像鲁迅先生讲过的一样,“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那么这些责任汇聚到一起,就是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
感恩与勇敢:请记得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本可以不这样。
洪水过后,我们这座刚刚从泥泞中走出的城市,正迈着蹒跚的步伐调整着姿态,准备重新踏上征途,德尔塔病毒忽然从境外袭来。但是,这次我们的准备明显更加充分,各级各类防控措施相继启动,我们开启了疫情防控的“郑州速度”,中原人的“硬核”防疫精神及时阻断了传播途径。
也许,假期里的老师们正在筹划一场远行;也许,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的同学们正准备开始一趟游学之旅;也许,奔忙工作的家长们正在开展灾后重建。然而,这一切都因为疫情而停摆。我们被困在家里,我们整日为病毒的传播而惶恐,我们最怕听到的就是楼下传来救护车的声音。
然而,反过来想一想,就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刻,依然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们,他们承担着多大的风险?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他们又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楚?
基辛格说得真好,中国人是很幸运的,他们总是被他们中间的一群人保护得很好。
大家都进行了数轮核酸检测。我们在检测现场总能看到三种颜色:
热心的红色,那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喊哑了嗓子依然在不知疲倦地维持秩序。他们中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外卖小哥、有退休的大爷,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党员。党的关怀以这种红色的形式传递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暖心的蓝色,那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他们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随时关注着队伍中的老弱病残,及时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
当然,最亮眼的还是那抹贴心的白色,那是正面与病毒交锋的医护工作者。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不分昼夜,不惧溽暑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他们有的还很年轻,二十岁出头,就已经用无畏的奉献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这些人,承受着酷热的天气,难道他们不累吗?面对着变异莫测的病毒,难道他们不怕吗?正如曼德拉所说,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所以,请大家记住宫崎骏的话:“请记得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本可以不这样。”要感恩那些为你我的生命安全付出良多的人。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当逢其难,请伸出双手,为他们遮一点阴凉,暖一暖心房。

老师们,身为传道授业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博雅”地育人,育“博雅”的人,不是一句空话。“传道授业”,“传道”为先。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
同学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你们正在见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段历史。黑格尔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我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年轻而敏感的心灵去细细体会这座城市、这段历史中的温度;我希望你们能从这些温暖之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接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棒;我希望你们在灾难中成长,将人生遭逢的所有困难,都化为修行的道场。
最后,用蔡锷将军的一句话结束,“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中国青年的未来,有赖你我;中华民族的未来,有赖你我!
谢谢大家!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 王保军
2021年8月12日
(摘自“光明日报客户端”,有删节)
【素材运用】汛情、疫情相继来袭,考验着郑州这座城市,也考验着人性。洪灾面前,侯文超、于逸飞们勇敢负重前行,商场、图书馆为洪水中的人们亮着灯;疫情面前,热心的红色,暖心的蓝色,贴心的白色,构筑了最为温馨的色彩,给人信心和力量。我们总说,患难见真情,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这份理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的国家虽多难却更强。
【适用话题】责任与担当;感恩;团结的力量;博雅育人
(特约教师 王文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