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唐宫夜宴》中的神秘“女团”是什么身份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8092
樵灵

  【适用话题】尊重历史 民族记忆 注重细节 全情投入

  河南卫视2021年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热度不减,它用现代科技使古典文化焕然一新。节目里的主人公——一群在夜宴前夕,前往宫中“上班”的唐朝小女官,个个怀抱乐器,一路说笑玩闹,待到接近宫闱时立马换上“严肃脸”,一本正经地迈起了小碎步。

  小女官们憨态可掬、灵动可爱,加上精美的舞台布景切换,实在太好看啦!

  这群小女官,在当时是什么身份?

  从她们怀抱乐器和要前往夜宴进行演奏的举动看,应该是唐代的乐官们。

  據考证,“乐”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周礼》记载了以大司乐为首的乐官群体,根据职能划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春官及其下属职管“掌邦礼”。而乐官群体包括22个职官,除了地官的鼓人、舞师之外,其余皆属于春官。大司乐在乐官中职位最高,由两名中大夫组成,总领乐官群体。

  到了唐朝,当时自上而下能歌善舞的生活方式和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更是将乐官制度与宫廷乐舞的发展推至顶峰。

  唐高祖李渊善弹琵琶;唐太宗李世民善舞,对音乐比较了解;唐高宗李治所作的《上元舞》,为唐初三大舞之一;唐玄宗李隆基自幼酷爱音乐,能歌舞,在武则天执政初期的一次宫廷舞会上,年仅6岁的他就曾登台演出,男扮女装表演了舞剧《长命西河女》,后来还亲自作曲,指导并参与演奏。此外,唐玄宗还制作了《龙池乐》《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等乐舞。

  唐朝上层社会的音乐实践是以太常寺为中心展开的,并进一步形成初唐太常寺“一统天下”,中唐太常寺、教坊、梨园“三足鼎立”,晚唐“三分归一”于太常寺的历史特点。在职能上,它同时负责除军乐、卤簿乐以外的几乎所有音乐形式。

  从唐宫乐官制度可以看出,即便是掌管音乐的部门,在执行音乐教育、创作、表演与传播文化的功能之余,也在引领社会风尚与维护门庭规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出于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唐宫夜宴》中的舞蹈演员为还原历史,特意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以再现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则是风靡于唐代的“斜红”妆,她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

  (果果摘自《国学》2021年第3期)

  【素材分析】我们常说要坚持文化自信,如《唐宫夜宴》这般精品便扛起了文化的旗帜,为了可以更真切地还原历史,少女们穿着塞满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海绵,眼角化着月牙妆,尽展盛唐文化风情,真正带观众走到了那个盛唐的宫殿前。只有真正尊重与敬畏历史,才可以唤醒以及强化华夏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

  【速用名言】

  1.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代著名文化史学者 余秋雨

  2.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中国建筑史学家 梁思成

  (特约教师 黄传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