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2021年,秦山核电基地共有9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54.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中国核电工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背后那些人、那些事,不仅已转化为我国发展的能量,也将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作文的素材源泉,快跟着小编来了解这段峥嵘岁月里的人与事吧!
素材掃描一秦山核电站的过去
中国核电的起步并不容易。
【为何而建】1970年2月8日,上海市传达周恩来总理“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原子能发电”的指示精神,中国首个核电站建设工程即“728”工程的会战办公室(也叫“728工程处”)在上海成立,核电人开始了“在一张白纸上盖核电站”的历程。
【如何建成】中国核电人经历了一换堆型、二易体制、三上两停、四变厂址、两度濒临“下马”的曲折。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决定引进法国技术,关于秦山核电站的争论一度甚嚣尘上。当时,国内对核电技术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存在分歧:核工业部主张自主研发;电力部希望全面引进,较快形成发电机制;机械部则建议合作设计,合作生产,逐步提高国产化比例,形成自主制造能力。最终,秦山核电站采用了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建设方式。创业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实验,仅原国家计委批准下达的科研实验和技术攻关项目就有400余项。
【亲历者故事1】于洪福(秦山核电厂第一任厂长):1982年4月,在大西北的我到北京接受了新任务——参与筹备创建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我是学化工的,核电站主要应用核堆工,我行吗?领导说:你年轻,不会的可以学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建设秦山核电站有两大关键问题。第一,80年代,国家百事待兴、百业待举,人才极度匮乏。第二,秦山核电站是我国核电的开篇之作,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主要内容、模式、程序、关键节点等,我们都不太清楚。可以说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经历了难以言表的磨炼。
【亲历者故事2】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曾报道,当时,上海第一机床厂具有全国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能力,接到了制造堆内构件的任务。堆内构件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这个高8.7米,重85吨的庞然大物,结构十分复杂,有1.5万多个零件,关键部位可承受的误差率比一根头发丝还小,这对加工设备的机床要求非常高。
然而,当大家看到为加工设备特别订购的镗床时,心都凉了半截。摆在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件出土文物,这样的“破烂货”如何能制造高精度零件?上海第一机床厂时任总工程师陈英民决定,“自力更生,改造修复”!经过无数个不眠夜,技术人员排除了一个个故障,终于在1985年改造成功。然而,改造镗床仅仅是困难的开始。在那场“核电大会战”中,每一家企业都竭尽全力、攻坚克难。历经近十年,秦山核电站核岛与常规岛的主要设备制造相继完成,并在1990年运抵秦山核电站建设现场。
【素材妙用示例】秦山核电基地是我国核工业的骄傲。它的建成,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做出了很大贡献。祖国的需要,就是命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以秦山核电厂第一任厂长于洪福、上海第一机床厂总工程师陈英民为代表的建设者们,从一张白纸起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约教师 赵福海)
素材扫描二秦山核电基地的现在
01“核谐共生”——安全运行
人们常常会“谈核色变”,真正可能制约核电发展节奏的永远都是安全。一旦出现严重核事故,核电的任何前景都将化为泡影。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核运行事件分为1至7级。过往发生的三次典型核事故中,苏联切尔诺贝利为7级核事故,日本福岛为7级核事故,美国三里岛为5级核事故。中国核电将近30年的运行历史中,交出的答卷令人满意,未发生2级及以上的核事件。
安全到底在秦山有多重要?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运行培训处副处长、曾经的操纵员刘全友应该有发言权。“操纵员”是核电站最为核心的技术工作,也有“黄金人”之称,要想成为“操纵员”可谓要经历“九死一生”。一个操纵员的培训时间比民航飞行员还要长,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核电站,再到取得操纵员资格需要四到五年的培训,其间会经过层层选拔和淘汰,操纵员取得从业资格后每年要复训。“这么说吧,操纵员的资格考试基本是从早到晚,要用完一整支签字笔,写到手发软为止。笔试完了以后还有面试,非常苛刻。”回想起当年的考试经历,刘全友记忆深刻。
正是在这样严格管理下,截至2018年12月底,秦山核电基地已安全运行118堆年(一座核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是核电核材料的消耗量的计算单位),累计安全发电5500亿千瓦时。2020年11月,满足WANO综合指数(国际上衡量核电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以量化的方式显示出核电厂在核安全、发电管理、电厂设备可靠性、有效性以及工业安全等方面的性能状况,用来监视核电厂的运行状况以及改进情况)计算条件的中国核电21台机组中,有15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100,并列世界第一。15台WANO综合指数满分机组里,秦山第二核电厂1、2、3、4号机组,秦山第三核电厂1、2号机组赫然在列。
【适用话题】安全;严格;责任
02“核谐邻喜”——与核电站毗邻而居
秦山连续多年向全县每家每户免费赠送年画年历,在这些年历上重点告知环保部门的网址和中国核工业集团的网址,引导公众查看网站上公布的秦山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同时,秦山核电每年都会组织几千名海盐县居民走进核电厂参观。2017年9月,秦山核电和海盐县共同建设的核电科技馆开始运营,对公众免费开放。
而核电基地与周边居民的互动也更为频繁。多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不断来到秦山工作,海盐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现年76岁的周益凯曾是核电厂周边永兴村的书记,秦山核电一期工程开工时正在做村干部,他说:“核电站的工作人员都在海盐扎根,和我们本地人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这表示海盐肯定是安全的啊!”秦山第一个核电机组在1985年开工建设时,周边五公里内仅有一百来人生活,但随着海盐的发展,当地村民的房子已经建到了核电厂围墙外。
【适用话题】和谐;科普;共生
03一步步打破封锁——“C型密封环”的故事
中国核电取得如此傲人成绩,可谓来之不易。一个小小的“C型密封环”,美国公司就曾垄断长达半个世纪,甚至一度“卡脖子”。C型密封环是对核反应堆进行密封,防止核泄漏的构件。从形状来看,C型密封环就是一个半径为2米的“小铁环”,看似很平凡,却一点都不简单。造不出来,只能从美国进口,不仅没有议价的余地,每年进口价格还要涨15%左右,什么时候交货也由美国说了算。
2007年,秦山核电站招标,宁波天生公司挤下美国公司中标。然而,美国公司要求更改中标结果,不然将拒绝提供“C型密封环”。无奈之下,秦山核电站只好决定同时购买中国和美国公司生产的密封垫片。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天生公司总工程师励行根,他下定决心要将国产“C型密封环”研发出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励行根团队根本没见过“C型密封环”的关键结构,从设计图纸到制造工艺,都为零。为了建造高水平模拟核反应堆环境的实验室,励行根把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都抵押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密封环的密封机理、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进行了无数次研究实验之后,励行根团队终于在2011年取得了技术突破,2015年,首个国产C型密封环诞生。2015年底,国产的C型密封环首次安装在秦山核电站的反应堆上。使用时间达到一个周期后的2016年9月,经专家检验,国产C型密封环的检测数据完全符合核电站安全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生产C型密封环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核电实力强不强,要看有没有自主设计能力。经过30多年的设计、引进、创新、建造、运营等方面的经验积累,我国已拥有两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国和一号”“华龙一号”,技术路线不同。它们可谓我国核电的两张“新名片”。
【素材妙用示例】C型密封环打破国外封锁只是我国核电发展的一个缩影。核电能够成为继高铁之后成为又一“国家名片”,背后离不开我国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如今,“华龙一号”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海外多国;而“国和一号”的关键设备及材料制造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可以说,当初秦山核电站面对美国企业的那一幕不会重演了。
素材扫描三中国核电的未来
01“华龙一号”出世:世界核电格局将为之改写
中国核电事业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标志性进展。第一个就是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建成。第二个是“重大跨越”,由秦山一期30万千瓦原型堆到秦山二期60万千瓦,再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机组“华龙一号”,中国核电业实现了技术跨越。
在核电站的核心“堆型”方面,我国引进过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的技术。然而,如此重要的领域仅靠引进技术可不行,技术路线不统一、研发力量分散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核电。于是,中国重启核反应堆的自主研发之路。
在“华龙一号”正式启动专项型号研发不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因此,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华龙一号”充分吸取了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重新做了大量优化设计,以抵御更为严重的地震和海啸,可以抵抗9级以上地震。此外,“华龙一号”的安全设计中,还加入了防范商用大飞机恶意撞击一项,这是“9·11”事件后美国核管会对核电站最新的安全要求,也是全球最高安全标准。经过科研人员的忘我拼搏,又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加持,第三代堆型“华龙一号”横空出世,中国核电技术成功跃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我国核电已经实现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
有评论认为,华龙出世,世界核电格局也将为之改写。
【适用话题】自主研发;重新开始;科研投入
02 中国核电将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共有16座核电站,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9个,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按建设计划计算,中国核电站的装机容量预计最快2030年前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核电大国。
【链接】世界十大核电站:按装机容量排列,世界前十的核电站是日本柏崎刈羽、韩国古里、中国阳江、加拿大布鲁斯、韩国韩蔚、韩国韩光、乌克兰扎布罗热、法国格拉弗林、法国帕卢埃尔、法国卡特农。
【适用话题】领军;核电;能源
03 可控核聚变发电站:人类的未来
目前的核电站,使用的都是核裂变反应发电,原理是用较大的原子核,例如铀,分裂成兩个较小的原子核,放出能量。核裂变虽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远远比不上核聚变。我们每天看见的太阳无时无刻不在把两个氢原子合成为一个氦原子,放出能量,这就是核聚变反应。
核电站的核心——裂变堆的核燃料蕴藏极为有限,不仅产生强大的辐射,而且废料很难处理;核聚变装置被称作“人造太阳”,辐射比核裂变反应小得多,燃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20年7月28日,中国参与的国际聚变实验堆(ITER)在法国举行安装启动仪式。这个项目凝聚了人类对核聚变终极能源的探索,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七方共同参与。ITER项目是为掌握核聚变能力而建立的实验装置,本身并不是一个常规运行的核聚变电站。即便是乐观的预计里,核聚变能够成为可控、稳定的电源也要在21世纪中叶之后了。这是核电利用的一个缩影:技术含量高、周期长,需要尽早布局。
【适用话题】未来;未雨绸缪;新能源;技术前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