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墨香仍在空气中氤氲,我的思绪也随着它们,穿过时间的迷雾,回到属于我的“远古时代”。
那一天,笔尖,轻触浓墨,荡起层层涟漪。笔,又从墨中跃起,滴着墨汁,握笔的手,微微颤抖,在田字格中,留下了一个“一”。回忆起我第一次练字,总是会笑,毕竟,那时,我连字体是什么都不明白,便以楷书开始了我的墨香生涯。“楷书,横平竖直,结构森严、规矩,代表法度与庄严。”两番寒暑,日月交替,我在各种理论与书写口诀中摸爬滚打,潜移默化地学习着“法度与庄严”,同时,写下第一幅作品:“一日千里”。它虽粗糙像远古的石器,但也包含一个幼儿对“规矩”的初步领悟。在第二年的爆竹声中,一幅优美的“天道酬勤”从我手中写出,裱上金边,成为我家一幅别样的作品,也为我开启了隶书的大门。
《曹全碑》,汉隶的代表之一,也是我的临摹标准。“这个一,与楷书的‘一大不同,是一波浪形。”书法老师的话犹在耳边回荡。此时,我的手不再像初学时一般颤抖,但亦如初学般慎重落下,笔尖与纸无数次接触,便造就了一片“墨的海洋”。我在隶书的波涛中前行,“波磔与飞檐”,成了这段时期的主角,優美的线条,组成一个个优美的字体,优美的字体,又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作品。那上紧下松、飘飘欲仙的“李”,那如长江一般滚滚奔流的“江”,让我沉醉其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首《山行》,成了一把钥匙,为我开启行书的大门。
飘逸与平正,两个互相矛盾的个体,造就了行楷。这字体极难,“平正做得不够,会陷入‘平庸,飘逸做得太过,便只是‘作怪”。随着学业上负担的增大,我在练字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在这仅有的时间里小心翼翼地维持两种风格的平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一幅《兰亭序》为我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优美的句号。
蒋勋先生说:“别人看到赞美我:你的签名好漂亮,但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是啊!进入初中,课业压力更大,我的字也逐渐写快,早已失去了儿时的谨慎与庄严……
但是,我们都可以回到原点,回到自己的儿时,将那时的谨慎、谦虚、端正带到现在,在每一方面用这种精神庄重地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优美的“一”。
(指导教师 曾 珊 樊良妹)
点评
作者文笔极佳,文学底蕴深厚,书法造诣亦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最可贵之处,是将书法与写作完美契合,达成一种相交织的共鸣,这是能力与爱好的融合。本文结构层层递进;感情充沛,倾洒自如;语言刚健有力,极具风骨。横如千里阵云,折如百钧弩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字如其人,相信作者如同自己所写之字一样,坚贞傲骨。
(点评教师 赵御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