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智能时代,密码已经从外交和军事领域走向社会公众。
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秘密分存、银行账户需要密码,防止信息被篡改和伪造,保证信息、财产的安全;
电脑开机、手机解锁、QQ微信登录需要密码,防止隐私被窥探和窃取,杜绝人性中恶的一面。
有人说:“密码是保证信息安全最基础、最核心的手段之一。”
也有人说:“密码玩的是躲藏,是欺骗……是人性中最大的虚伪和狡诈。”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解读】
此题引导学生对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存在价值的思考。从积极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真要学生作出理性而富于前瞻性的评价很不容易。近年来高考作文倡导思辨性,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因而,很多作文题的指向并不唯一,选择往往多样。
正因为盛行“价值多元”的审题,那么此题中,“密码是人性中最大的虚伪和狡诈”,似乎就有了被广泛选用的正当性,乍一看,其具备相当的合理性,但这是一个颇有迷惑性的结论,其中蕴含偏颇甚至反智的情绪。事实上,关系再亲密,人也不可能与他人分享“一切”。
围绕“密码”,理性的审题应该达成这样两种共识:
1.人应该有隐私,但人与人之间不能过度隔绝。与题目的关系是:密码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也应注意密码的消极影响。
2.人应该与他人分享,同时要注意彼此的边界。与题目的关系是:密码有它的消极影响,但是,密码也有着积极作用。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导语中的“密碼是躲藏,是欺骗,是最大的虚伪和狡诈”,其实隐藏着这样的推理:“一个人如果过度喜爱与使用密码,和他过强的防范意识相关,而防范意识过强,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可能导致自我封闭”。这看似合乎逻辑的推理,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表述呈现,很有迷惑性。它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容易冲动的情绪,使复杂的人性虚无化。而对密码的庇护隐私作用不假思索地彻底否定,已经落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抛弃密码,彻底开放,完全不设边界”的做法,正是幼稚病的典型症状。
【思路领航】
比较稳妥全面的审题是:人与人之间,亲密必须有间,坦诚不可过度;智能时代,密码很有必要。当然,我们也不提倡过于隔绝的人际关系。
按照这样的思路,写出下面的提纲。
中心立意:驱散围绕密码的认知迷雾
一、引:密码保护着每个人生存空间,因此生活中需要。
二、析:人们身体需要保护,同样,心灵也需要保护。这样,人们才能够更好地生活、思考。
三、联:如果剥夺了私密空间,必然会在生活中出现恶果……
四、议:私密空间存在,利于群体和谐,利于自我保护,尤其在信息时代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五、议:当然,凡事皆有度,人与人之间也应有一定的开放。
六、结:驱散围绕密码的认知迷雾:人与人亲密而有间。
【升格示例】
要写好这篇文章,除了需要正确的认知,还需要有明白晓畅的语言。接下来,请看下面这篇习作如何升格。
心灵净土需密码加固
【评点】标题还不错,观点明确,比喻修辞。但“净土”一词,适宜与“保护”“保持”搭配,而不必加固。
心灵净土,密码守护
□杨子豪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在信息交流频率日益加快的今天,究竟是应该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还是选择与他人坦诚相待,不留隐私?我以为给自己留下一片独立的空间并不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密码的存在有其必要!
【评点】议论文的开头,这样散文式的写法多余,开门见山是议论文一种好的表达方式。开头需要有干净简练的提问和明确无误的回答。
【升格文】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是坦诚相待,有所保留,还是赤裸相对,一切共享?我当然认同前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坦诚应有度,亲密应有间。”密码,守护着自己心灵的净土。
我们从原始社会走来,学会了编织衣物,但穿戴的这些衣物并不像今天这样华美,他们当初完全是出于遮羞的考虑。我于是从原始人类并不复杂的大脑中看到一个概念正在孕育而生,那就是隐私。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蓑草编织而成的衣物就是最初的密码,它以最简陋的方式存在着,却最先守护了人们心中萌生的第一个隐私的嫩芽。
【评点】细品这一段开头,不太合乎议论文的文体。议论文是说理的,所以,应围绕一个贯穿全文的论题说下去,阐述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升格文】我想,密码的存在,源于个体对隐私的需求。人类从原始社会走来,编织衣物御寒遮羞;可见,我们祖先并不复杂的大脑,在保证生存繁衍后,已有“隐私”这一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衣物是原始密码,以最简陋的方式守护了人们隐私的嫩芽。
时过境迁,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有人提出隐私就是人性的虚伪和狡诈,应将其彻底揭开。可是,就这样果断地揭开丢弃真的更好吗?倘若对密码持否定态度的人依旧固执己见,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个隐私全无的社会是怎样的。在这一点上,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镜子》为我们的浮想联翩提供了一种可能。
在这篇具有现实性意味的科幻小说中,人们通过计算机编程掌握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轴线,人类文明进入镜像时代,对每个人来说毫无隐私可言。人们开始刻意保持优雅的姿态,戴着一张张面具生活,因为他们知道每时每刻都有一双眼睛在苍穹盯着他们,最终镜像时态过去几个世纪后,麻木不仁的人类丧失了人性,走向灭亡的深渊。
【评点】这两段其实不必分开,这里选择的刘慈欣的《镜子》作为论证很好。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性会纠偏,反倒不容易产生全体人类毁灭的结果,而在科幻小说中,这一幕悲剧让人震撼。
【升格文】世易时移,文明发展至今,密码应运而生,也如原始的衣物。有人若认为密码是“躲藏”和“欺骗”,应将其彻底揭开,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失去遮蔽的社会将会怎样。刘慈欣用《镜子》这篇极具现实性的科幻小说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入镜像时代,每个人毫无隐私可言,只能戴着一张张面具生活,因为每时每地都被一双眼睛盯著,最终全体人类人性丧失,走向灭亡。
可见密码的设置不仅对隐私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守护着心里那一抹人性的曙光。密码为每个人开辟出独特的新天地,在这片新天地中,个体最原始本真的一面能得到灌溉和滋养,并最终萌发出象征着人性的嫩芽。
【评点】这一节论述显得不足,缺乏逻辑力量。在举出例子之后,要善于充分展开论述。前文是科幻小说,相对于生活显得有一些距离,论述中最好能够把自己的某些真切的心理活动引入。如在此处能够运用联想、类比等论证,则更能彰显文采。
【升格文】可见密码的作用,不可小觑。人与人之间终归是有界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必须是有规矩与规则的,这正是人间很多领域需要有密码存在的必要性。我们也必须看到,每个人都应该有不愿意被人窥视的东西。而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公开的事,又何必强求别人掀开帷幕,与我们共同分享他不愿提及的往事?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胜枚举,可气可笑;而密码泄露导致的悲剧,更是数不胜数,可悲可叹!
假如把每个善良人的心比作一座城,“心城”如果不设防,怎么保证进城来的都是捧着鲜花的天使,而不是带着尖刀的盗贼?
张爱玲说:“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是的,不管存在怎样的规矩和约束,人性中总会有它阴暗的一面,将其隐藏在密码的背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我们尚且为了琐事高谈阔论与人争辩,试图掩盖事实的真相。又何必强求别人揭开伤疤,与我们共同分享他不愿提及的往事?
【评点】名人名言本来也是很好的得分点,但这里涉及“人与人性”,引出了新概念,似乎有些节外生枝,不容易阐述清楚。不要也罢。
【升格文】密码不仅是对隐私的保护,更是对人性的守护。密码为每个人开辟出独特的新天地,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中,个体最原始本真的幼苗能得到灌溉和滋养,并最终绽放出至美至善的花朵。密码守住了隐私,防止了伤害,也留住了礼仪,繁荣了文明,保证了社会公序良俗的正常延续。可以不客气地说,那些鼓吹不要密码的人,不是骗子,就是白痴!
“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属于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周国平先生如是说。心灵的净土需要密码来加固,这层密码不是与世隔绝的标志,它只是为你的内心赢得了一个安静的栖息地。
【评点】周国平的名言与论点没有太大的关联。因为前文对于“不需要密码”的观点批评得比较尖刻,故而,升格时可在最后适度地回应下另一方的观点。这一招,也许可以称为“亢龙有悔”,既能展现自己犀利的文风,也能起到杜绝矫枉过正的作用。
【升格文】心灵的净土需要密码来守护,只是,我们不能过度自闭,而让它成了自作自缚的厚茧,或是与世完全隔绝的牢门。
【升格总评】
升格文观点明确,逻辑严谨,语言规范,说理充分;文章结构分明:引—析—联—议—结,步骤清晰而且合理。文中,“赤裸相对,一切共享?”“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失去遮蔽的社会将会怎样?”“‘心城如果不设防,怎么保证进城来的都是捧着鲜花的天使,而不是带着尖刀的盗贼?”三处发问,兼顾了另一方观点,并且前两处均正面予以明确的阐述。最可圈可点是结尾,以退为进,体现了充分的思辨。
灵光
大块文章
□胡竹峰
北地气息还是厚,味厚。山如一锅大馒头,高低起伏,粗壮着。河流也粗壮,如新炸的油条,横亘在那里,富且贵之。未必一味是富贵气,家常滋味,庭院深深。
近年雨水足,春日欣欣向荣,北方近乎江南。秋天沉下来了,地气下沉,走在街头,市声灯影里有话本传奇,有诗词歌赋,有大块文章。
北国苍茫,大块文章。
(心香一瓣摘自《竹简精神》安徽文艺出版社)
【适用话题】北国世界;文章与气象;一方水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