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凡尔赛文学”早已在社交网络流传了大半年,此类文案喜欢用云淡风轻的氛围完成“不经意间的炫耀”,先抑后扬,自问自答,低调中带着优雅,忧伤中带着自夸。(详细解释请参看本刊2020年第23期P36)在网络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主持人何炅将之定义为“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还称说过“北大还行”的撒贝宁为“凡尔赛鼻祖”。“凡尔赛文学”的爆火,让人很自然地就联想起前不久同样火爆、但朴实无华又饱含辛酸的“打工人文学”。有不少人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种情绪化、夸张、转弯抹角、无病呻吟式的“自炫文化”,不值得提倡。随后不久,“反凡尔赛文学”也登上热搜。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一些年轻人对这样的表达感兴趣,体现出他们对优雅品位或高雅生活的微妙感觉,这其中既有嘲讽,也有羡慕与向往。
从“打工人文学”到“凡尔赛文学”,再到“反凡尔赛文学”,流行于互联网的文化梗不断被创造出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流行梗?它们的背后又折射出我们怎样的现实生活状态?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凡尔赛文学vs反凡尔赛文学
英语里有一个“矫揉造作”的词:humblebrag,意为“以看似谦虚的方式自夸”。红酒、高档餐厅、五星级酒店、一堆英文名好友……这些都是“凡尔赛文学”里的高频词。只要掌握了规则,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写出一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朋友圈文案:
@CIS 退役学员Lily:每次看同学收到申请学校的拒信,我都好内疚啊。感觉自己像走了狗屎运,总会反问自己:我真的那么优秀吗?我不过是参加了一次科研项目,就成了我的简历最大的亮点。我也没想到,每一个申请的学校都给了我offer啊。
@那年花开:我都跟我妈说了要独立了,她今年又给我买套房?就,很无语。
@Ping-Pong-Pang-Peng:一位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想让我加入他的团队,但是我法语不好,就拒绝了。
@江笑川:其实我也没有多么帅啦,虽然经常被人说长得像吴彦祖,但其实真的是相貌平平而已。
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让人哭笑不得,你的朋友圈里会经常有这样的“凡学家”吗?但极具讽刺调侃意味的“反凡尔赛文学”才是绝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高三那年感觉保送清华太无聊了,便想试一试国外的学校,虽然没能进自己理想的牛津,但剑桥也不错了,毕竟我的水平就在那。这也不能怪我,我能学成这样,都要感谢我爸妈,给了我这张嘴,让我在这里胡说八道。
@小赵同学今天实验又失败了:从加州回来之后,一直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感谢加州的朋友专门用私人SF飞机送过来的“加州西梅”,含在嘴里,闭上眼睛,仿佛整个人都沐浴在了加州的阳光下,让我想起了在加州那段快乐的时光。
@不真正不作为犯77:晚上有点饿,想让他帮我下碗面条,他一眼看穿了我的想法:“我给你下碗素面吧!”我开心地看着他忙碌的背影,他转过头来对我说:“给你加个鸡蛋吧。”我说怕长胖,算了,他看出了我的倔强,宠溺地对我说:“那给你加点炸酱?”我还是以怕长胖拒绝了。他转过来略显霸道又有点生气地说:“没钱下什么馆子!”
链接
博主蒙淇淇:我的内容有夸张
@蒙淇淇:我在2014年注册了微博账号。一开始,只是想在微博上分享日常生活。后来,我确实想通过微博打造人设,树立一个靠自身努力,过上更好生活的女性形象,也是希望借此激励大家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我的微博内容从一开始到现在,画风其实差别不大。但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剧本创作需要,我接触到时尚圈,发微博的内容题材就从过往的情感生活扩散到时尚类。
其实,无论是旅行、品酒还是逛SKP,大多情况下,我都是在体验中寻找创作灵感,顺便记录一些新奇的事,只是写起来可能显得特别“装”,就触动了大众情绪。
我发的微博内容不是完全真实的,有15%的成分是艺术夸张。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这种艺术夸张的成分其实更重。比如,我把老公的电脑扔进东非大裂谷,纯属虚构。这种表达只是“口嗨”,稍微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为了更吸引粉丝。我的工作其实很忙,即便是出去玩,我也会想着积累素材,就是一个平凡的打工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