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 创新;科学探索;社会责任;未来潜力;现实与梦想
时事引读
2020年11月14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该奖项由马化腾联合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旨在鼓励年轻学者从事基础研究。从这次获奖名单看,涉及的都是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这样的基础性研究,看起来很枯燥,普通人连专业名词都没听说过,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进入第二个年头的“科学探索奖”,其导向也愈发凸显:重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不重成果而更看重潜力,希望在此激励下,更多青年科学家迈向探索科学“无人区”的新征程。
素材聚焦1 重视基础科学,改变实用主义传统
近年来,中国在大飞机、导航系统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C919试飞成功,北斗全面开通运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领域都是工程性质的,是各种子系统技术的集合,对于更加基础的领域,仍存在不足。如高端光刻机,必须用德国蔡司的镜头或反光碗,这种反光碗非常难做,相当于把德國国土这么大的面积,平整到正负一毫米。国内对这样的基础性探索,一直有被实用主义束缚的倾向,相较于在实用领域下的功夫,过去的中国人在探索现象和问题的本质上所花费的心血确实少。如今的外部压力,让大家明白了,移动支付再先进,没有手机终端、芯片和操作系统作为支撑,竞争起来,实力依然不够。必须更加关注基础研究,对问题必须刨根问底。
素材聚焦2 尝试解决年轻科学家现实问题
年轻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后备力量,而如今的饭圈文化、综艺娱乐更受年轻人关注,如何吸引他们从事基础研究,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钟南山提到,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年轻人对偶像的盲从。中国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该领域,树立科学偶像是要做的,同时现实的问题也要解决。基础研究短期内没有回报,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潘建伟院士说过:遇到好多年轻人,确实比较辛苦,特别是成家之后,像博士毕业后,35岁到45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而这个时间是他们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另外,科研平台的经费多,但人才的薪酬又无法突破,想留下年轻人很难。2018年11月,一则中国“天眼(FAST)”十万年薪难招人的报道就曾刷屏。腾讯联合多位科学领域前沿学者,发起科学探索奖,恰恰是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长期支持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潜心科研,自由探索。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青年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后备力量,“科学探索奖”以其奖励年轻科学家的崭新姿态,给予青年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支持更多的青年学者从事最基础的研究,鼓励他们去探索未来和更远的世界,这解决了年轻探索者的后顾之忧。不让现实问题打败年轻人的梦想,这是社会应该做的,也是有责任心的企业勇于担当的体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