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是作家某某,写过某某小说。
大家也斜着看我,不知小说某某是何。
友人看场面尴尬,又说:部队的,少校。
大家看看我的便服。笑笑,点了头,握了手,坐了。
一場不欢。
不久,回到老家。老家在豫西嵩县田湖镇上,穷地,县是历年的全省贫县之首。从洛阳坐两个小时长途客车颠颠荡荡,午时到嵩县的田湖小镇,汽车悠悠停了,有许多农民围着车窗兜售煮熟的鸡蛋和自己做得不够卫生标准的袋装汽水,还有自炒的葵花子、西瓜子等。围车窗的,只见举起的手和物品;围车门的,恨不得不收分文把那物品塞到客人的衣兜。我在下车的人流中间,待下得车来,村人把物品塞到我身上的时候,忽然认出我来,都说,哎呀,原来是你呀连科,吃吧鸡蛋,自己家煮的。有一个小小的姑娘,把一袋汽水塞到我的手里,转身跑远去了,没有一句言语。望着她的背影,我想起来我曾和她哥同桌。还有别的,卖甜杆的,卖杂格(牛肉汤)的,卖苹果梨的,都是同镇的村人,都拉着我去吃一点什么,哪怕是卖枣的一个红枣。

有收工的邻居,过来说了一声回来了啊,跟上吃晌午饭了,就把我的行李挑在他的锄上。我的叔伯哥们,在街上正帮人盖楼,站在高高的架木之上,见我回来,大声地唤着,对我说家里没人,母亲到田里去了,大门锁了,让我先到他家,由嫂子烧一碗水喝。
我应承一阵走去,看见了一群跑来的侄男甥女,拉着我的手要糖吃哩,还说他们的奶奶、外婆——我的母亲在河滩锄地,知我今天回来,怕到家早了,便借车子骑到田里锄地。
于是,我终知我是谁了。
(田龙华摘自《一个人的三条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素材运用】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三个问题,被戏称为哲学三个终极问题。在都市里,文化符号不能证明“我是谁”,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头衔来标明身份,证明“我是谁”。作家阎连科在城市显贵人家做客,各种身份摆出来后依然没有获得认可,但回到贫穷的家乡后,立即被乡亲们认出来,并热情相待。也许,只有在养育我们的家乡,淳朴的乡亲才会无条件地接纳我们、认同我们。也是在家乡,我们知道我是谁,我是母亲的孩子,我是家乡的归人。
【速用名言】
1.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数学家 华罗庚
2.他乡不似故乡亲。——《东周列国志》
【适用话题】认同感;寻找;乡情;归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