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瓜界“袁隆平”吴明珠院士:“吃瓜群众”都应知道她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3162
编辑部汇编

  【观点引路·执着】不为“庙堂之高”心动,而是亲近泥土,执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吴明珠院士以自己苦涩的汗水与万里奔波织就了中国甜瓜的蔚然风景。袁隆平院士让中国人民不必再因为饥饿而勒紧裤腰带,吴明珠院士则以高超的生物技术让中国人民品尝到了生活的“甜蜜”滋味。

  【适用话题】理想;挑战自我;专注;科技

  (特约教师 李凤成)

  新疆哈密瓜享誉海内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甘甜如蜜的瓜凝结着一位女科学家一生的心血和痴情。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武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因为看了苏联电影《米丘林》,便迷上了园艺。1949年,她高中毕业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农村工作部。能到北京的大机关,让同龄人艳羡不已,吴明珠却非常苦恼:“这不是基层,我想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向中央要人才,吴明珠主动请缨,终于如愿以偿。最初,吴明珠被安排在当时的乌鲁木齐地委,这还不是她心目中的基层。她又软磨硬泡,终于被派到了条件艰苦的鄯善縣农技站。住在老乡家低矮的土房里,出门便是瓜地。她心满意足,觉得自己终于站在了梦开始的地方。

  在农村蹲点,不能只认为你的瓜重要。农民做什么,你得跟他们一块干,收麦子、收高粱、锄草、修播种机、赶毛驴车。当年的吴明珠,身高1.55米,体重只有30多公斤。第一次收高粱时,她力气小,高粱秆粗,用双手握着镰刀砍秆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然而,几年的锻炼后,她什么农活都会干了。

  摸清家底,是做好哈密瓜品种提纯复壮、改良选育的基础。吴明珠用了3年时间,走遍全自治区300多个生产队。怀第一个孩子时,她还在火焰山山间的吐峪沟蹲点,温度计的水银柱冲出50摄氏度。那时的她吃什么吐什么,但照样坚持工作,骑着毛驴在戈壁、瓜田间穿行。

  为了把瓜种收全,火焰山翻了多少回,戈壁滩穿了多少次,她无暇统计,唯有哈密瓜的种源统计,100多份农民调查的原始资料,44个品种哈密瓜分类数据一一刻在心里,整理形成新疆瓜第一份资源档案,更从其中的优良品种中,选育提纯了近30个新品种。她培育的甜瓜新品种种植面积曾占新疆商品瓜区总面积的80%。许多瓜农就是种着她培育出的新品种,过上了富裕日子。国内的同行有个共识:没有吴明珠,就没有新疆哈密瓜的今天。

  在海南三亚育种,最初条件异常艰苦,住房的墙壁是临时用椰子树的叶子编织的,蚊虫叮咬习以为常。从新疆到海南,吴明珠天涯海角两地飞,没有休息日。1983年评专业技术职称时,未见吴明珠的申报材料。领导问她,她说正赶上瓜的管理季节,不能为职称而误了农时。

  我国并不是甜瓜的起源中心,是吴院士穷其一生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甜瓜强国,让新疆的瓜走向了世界。然而,她却从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这一生,我就是一直没有背叛自己的理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