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引读 >>
2019年12月18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2019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这些科学家因对地球生物多样性、快速射电暴、量子计算机等研究入选,其中,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邓宏魁是唯一登榜的中国学者,他的团队实现了首例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让其他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看到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临床治疗的曙光。《自然》杂志特写主编里奇·摩纳斯特斯奇认为,这份榜单通过关键人物,探索了2019年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些时刻。

素材聚焦1 “CRISPR转化者”邓宏魁
《自然》杂志称邓宏魁为“CRISPR转化者”,获评理由为“这位中国科学家表明CRISPR基因编辑可以安全地在HIV感染的成年人中使用”。
2008年,“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进行白血病治疗时,使用骨髓移植手术移植了一个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供体,从而成功清除了体内的HIV病毒,他是迄今为止第一个消灭HIV病毒的人。但是,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供体非常罕见,因此,邓宏魁决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代替供体。他从捐献者的骨髓中提取造血干细胞,并对其进行了 CRISPR-Cas9基因编辑,然后移植到一个白血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体内。邓宏魁成功了,他首次创造了具有无限供应能力,并不受HIV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
素材聚焦2 另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那篇让邓宏魁登榜的研究成果于2019年9月11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为通讯作者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陈虎教授,是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这项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陳虎教授于2019年7月24日因病逝世,没能看到论文的发表。正是陈虎教授带领着团队日复一日地努力,默默无闻地付出,才换来了一批批患者的健康,以及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陈虎逝世后,一个病友在贴吧留言:多少病友的天塌了。
【考场仿真试题】针对上述材料,请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很多人对邓宏魁这样的科学家及其研究内容只是“不明觉厉”。科学研究面临的压力也确实难为外人道。特别是一些前沿领域研究,很难确定研究的方向对不对,也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资金,甚至花了精力和资金能不能做出成果也不好说。像邓宏魁、陈虎这样的实验室潜伏者,是“大国重器”背后的人,他们撑起了我国成为科技大国的“脊梁”。
【适用话题】影响力 科学探索 科学成果科学与世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