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华底蕴!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2679
作文君: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格萨(斯)尔》是蒙、藏两个民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是蒙、藏人民智慧的结晶。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2009年,《格萨(斯)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考察调研时,更是多次为一些非遗项目点赞,今天,作文君就同广大素粉一起,走近那些被总书记点赞的非遗项目!

  1.唐昌布鞋:“我花钱买一双!”

  700多年历史、32道大工艺、100道小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四川成都唐昌街道,就不得不提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非遗”——唐昌布鞋。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考察调研,在“唐昌布鞋”展示台前,非遗传承人赖淑芳拿出了她代表村民们为总书记准备的礼物:一双手工布鞋。习近平笑着说:“我花钱买一双!”事后,赖淑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他问多少钱一双,我说160,他就给我200元钱,我没有零钱找,他说大过年的就当是红包钱。”

  【素材延伸】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地区销售和生产布鞋的店铺多达数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帮”。其中,唐昌镇生产的布鞋需要经过32道大工艺和100道小工艺的制作才能最终成型,有着耐磨、吸汗、环保等优点,在“靴鞋帮”中最为有名。而赖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制鞋世家,在父亲赖学成的严格要求下,赖淑芳从小就开始学习制鞋工艺,“做布鞋要静得下心来,手工做布鞋更是不能含糊,打布壳、排版、纳底、修边、绱鞋、烘鞋、剪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必须保证,做得不好的就要返工,不能含糊了事。”不过,随着经济的多元化,物质选择越来越丰富,有人甚至说唐昌布鞋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对此,赖淑芳说,未来将在图案和样式上进行创新,并推出“私人定制”的唐昌布鞋,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唐昌布鞋现已开通网络平台的销售,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积累了很多顾客资源。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为了传播布鞋文化,唐昌街道已经建成布鞋展销窗口,展示布鞋制作的完整过程,将制作工艺“观光化”,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也让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对唐昌布鞋制作技艺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唐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建立生产基地,招募年轻人学习传统手艺,提高布鞋产量,让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得以传承的同时,吸纳当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2.中药香包:“我也要捧捧场”

  2017年12月12日,在江苏徐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马庄村巾帼手工加工点——王秀英工作室,欣赏了村民制作的各式香包。村民王秀英告诉总书记,自己的中药香包很好卖,每年净收入20多万元。习近平手拿香包,夸她手艺好,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据了解,王秀英既是制作中药香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虽然年届八十,但戴上老花镜,坐在堆满布料的房间里,和徒弟们一起穿针引线,王秀英精神矍铄。谈起那一天发生在工作室的情景,王秀英高興地说:“习总书记来到我们这个巾帼手工加工点,看望我们这些制作特色中药香包的姐妹们,夸我们制作的香包很精致,还捧场买了一只,真是太和蔼亲切了!”

  【素材延伸】王秀英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10岁起就跟着祖母和母亲学习做小荷包。长大后,她学着做小鸭子、绣球等香包,还有虎头鞋、虎头帽、衣服等一些大物件,到庙会上卖钱补贴家用。2013年,王秀英被评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过之后,王秀英中药香包“火”遍大江南北,卖断了货,目前,产品已远销巴拿马、菲律宾、英国、加拿大、日本、荷兰、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带动周边500多人就业,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香包制作队伍。“做得好的月收入3000多元,原来一周才能销售出去的产品,现在不到一天就被抢光。”王秀英笑着说。订单量上去了,但她依然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质量,不求数量”,这是王秀英时常告诫自己和徒弟们的箴言。同时,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王秀英信心更加坚定。八十岁高龄的她仍然干劲十足,在扩大香包加工基地的同时,2018年4月29日,王秀英香包传习所开业。传习所具有研究和传播功能,平时开展培训、加工和展示活动,旨在挽救和保护民间香包技艺,传承和发扬民间香包文化。在传习所,王秀英老人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手工爱好者。王秀英说,传习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是激活、再生传统民间香包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实现对民间艺术遗产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

  3.雕工精湛!“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

  在福建厦门,漆线雕工艺已流传了300余年,蔡氏漆线雕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为“厦门漆线雕”。此外,惠安石雕至今也有300多年历史,素有“中华一绝”“巧夺天工”之美称,同样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惠和影雕乃惠安籍石雕大师李周于清代首创,在厦门传承发展形成,极具特色。2017年9月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参观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这些闽南传统工艺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习主席说:“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但她们绣花是在石头上而不是在丝绸上。”

  

  【素材延伸】蔡氏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老人今年已79岁,至今从事漆线雕艺术生涯已有60多年。其父蔡文沛就是一位全国知名的漆线雕艺人,年轻时,蔡水况有一天突发奇想,何不把漆线图案设计在蛋壳、瓷瓶、瓷盘上面?而这也成就了蔡式漆线雕的一次创新:把漆线装饰从“做菩萨”中解放出来。后来,由于漆线雕一度面临市场萎缩、工艺失传的危险,年过不惑的蔡水况停薪留职,并闭门10年,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漆料,并在这10年里创作出12件(套)作品,前后获得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5项,其中《波月洞降妖》和《还我河山》两件可谓集漆线雕工艺之大成,于1994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95年蔡水况退休后,一直无偿担任漆线雕公司顾问,从没要过一分钱的薪水。他说:“能够看到漆线雕这个传统工艺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这比什么都令我开心。”而惠和影雕以石板为画布,以钢錾为画笔,通过妇女巧手,“滴水穿石”般刻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民间有称“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2017年9月3日晚,非遗传承人李亚华为中俄两国元首展示了自己的影雕技艺。普京总统看完之后赞扬她是“美人刻美女”,并与她亲切握手。

  4.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赫哲族世居我国东北三江流域,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伊玛堪说唱——赫哲族特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就是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结晶。2016年5月24日,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他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习近平总书记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素材延伸】伊玛堪,被认为是故事之意,或是表示赫哲族这个捕鱼民族的歌。其形式有说有唱,类似汉族的大鼓、苏滩,蒙古族的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艺术,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伊玛堪的篇幅巨大,已采录下来的每部都在几万字至十幾万字之间,其内容丰富多彩,大多是叙述古代氏族社会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征战与联盟、氏族之间的血亲复仇、民族兴衰、维护民族尊严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也有一些降妖伏魔、追求自由和歌唱爱情的,还有的是讲述萨满求神、渔猎生活及风土人情等。传统节目长、中、短篇均有,尽管篇幅大、篇目多,但故事情节全都围绕着众多的莫日根主人公展开,这些莫日根贯穿伊玛堪的全篇,是被全力描述、反复歌颂的英雄形象。这一民族的象征性人物同其他史诗的主人公一样,有着神奇的出生经历,并且在童年时代都有着苦难的遭遇,他们在历次劫难中被千锤百炼成意志坚强、力大无穷、懂文韬、有武略、重情义的英雄好汉。几乎每部伊玛堪的情节都围绕着一个固定的模式展开,即莫日根为拯救被异族部落虏获的父母而进军远征,而那些异族部落的首领也个个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在长期的征战中,这些莫日根既能借助神力呼风唤雨、变幻形体将对手搏杀,又能与友善的部落讲和结为同盟,获取最终的胜利。此外,女性的形象也出现在每一部伊玛堪中,她们多为英雄莫日根的妻子,这些女性美丽绝伦、睿智善良、疾恶如仇、法力无边,是正义与善良的化身。这些半人半神的女性总是在英雄们危难之际突然出现,帮助丈夫脱离险境战胜强敌,如果哪位英雄不听妻子的规劝而一意孤行,则难逃灭顶之灾。

  【作文君感悟】唐昌布鞋、中药香包、漆线雕、伊玛堪说唱……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这些“非遗”,就是保护文化之火种,“点赞”这些“非遗”,就是“点赞”中华之精神!

  【适用话题】非遗传承;文化自信;匠心;亲民;传承与保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