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什么Pick陶渊明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0879
杨杰

  【适用话题】偶像 铭记 选择 影响力 才与名

  【素材分析】不管世情多么势利,大众多么追慕庸常的生活,骨子里其实都向往特立独行、潇潇洒洒,于是从东晋直至今天,陶渊明的粉丝有增无减。有才任性的陶渊明,诗酒趁年华,狂歌五柳前,超脱尘世的态度羡煞了世世代代多少红尘中打滚的俗人。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与选择的陶渊明从东晋一直走到今天,他的名字依然熠熠闪光,不负粉丝的厚望,阅及此,不妨扪心自问,你用什么撑起你的野心和梦想?

  (特约教师 倪丽彬)

  NEW视野

  《人民日报》2018年7月7日报道,深圳93岁喻喜春老教授去世后,自愿捐献遗体。喻老是中医、针灸方面的大家,他和老伴节省出40余万元,资助培养了5个博士、10个硕士、20多个贫困大学生,还在家乡设立基金,鼓励学生。网友:喻教授用知识治疗人的身体,用行动传递为人师者的高尚,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陶渊明。一提到他,就是归隐田园,潇潇洒洒,特立独行,成了“归隐”的代名词。历史上,仰慕陶渊明的人可以组成一本厚厚的名人录,贯穿每朝每代。孟浩然说“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李白说“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陶渊明的粉丝团里还有王维、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韩愈、黄庭坚、王安石、朱熹、辛弃疾、归有光、曹雪芹、鲁迅、朱光潜、梁启超……几乎承包了整个语文课本。

  陶渊明放着大官不做,老百姓们觉得很“飒”。陶渊明早年做过江州祭酒,但因为“不堪吏职”辞官了。他当时三十岁不到,升到厅局级,说不干就不干了。不当官了,只能回家种地,可见当时择业之狭窄。若是当今,这么优质的内容生产者,随随便便拿版税、写公众号开打赏都能闖进福布斯富豪榜。

  在那个读书人稀少的时代,读完书去种地,就像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一样引起讨论。可是种田实在累人,陶渊明的身板受不住,饿得不行,又去当官了。年底专员来查,要考核,让他穿得体面点,于是有了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听着挺有阵仗,但说不定是为了逃避审查的说辞。那位被讽刺了近两千年的考核小吏挺倒霉,因为不会写诗,也没什么文字留下来,就丧失了话语权。

  有才的人溢价太多了,能定义历史,也能因才华“任性”。因为他是陶渊明,所以这些逸事被后人反复吟诵。连他喜欢什么样的花,也会被引申。这些喜恶和生平我们是从作品里读到的,文字成为唯一的媒介,连接了晋朝和二十一世纪。如果不是有文字,谁还会记得两千年前的人呢?

  陶渊明在去世前给自己写过祭奠的诗,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他想象自己死后,亲戚还会哭几声,等亲人也死了,就没人再记得自己了。那么忧伤,那么无可奈何。这或许真的是很多亡灵的宿命,但因为陶渊明留下了禁得住时间考验的文章和思想,于是,一个初中生也知道晋朝有个叫陶渊明的人,他写了很多诗,他归隐了,他爱喝酒也爱菊花。

  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通过什么让后人知道呢?那些成天出现在微博上的响当当的名字,又通过什么让后人知道呢?

  媒介发明了许多,文字已不再新鲜,千年之后,人们还能从声音、影像或是其他高科技手段中听到、看到我们这代人。除了要赞美文字、赞美科技进步连接今天和明天,那些集聚了天分、勤劳、运气和资源的人,总得留下些好东西让后人记住你。

  到了那个时候,被历史筛选出来的真偶像,一定比电视上的少。

  (继续前进摘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6月6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