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因小说《白鹿原》而闻名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景区游客锐减,引发网友关注。媒体报道称,民俗文化类景区近年来在白鹿原呈井喷式增长,但景区内除了大量小吃店,缺乏真正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有游客表示,全国各地的所谓民俗文化景区,大多以“仿古建筑+小吃街”的模式运营,游客也都是吃完饭就走。对此,有专家表示,游客稀少的核心原因是民俗村、旅游古鎮等供过于求,单一的运营模式容易让人审美疲劳,应抓住游客“忆乡愁,品乡土”的心理需求,多开发体验、互动式的旅游模式。
【精妙时评】不能用风味小吃代替民俗文化。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也好,其他类似景区也罢,以风味小吃、小商品构筑“文化街”的模式不仅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不能展示出当地的民俗特色。假“文化”之名牟利只能带来一时的热度,既不长久,也不利于宣传民俗文化。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