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坚守底线 摒弃功利 科研态度
自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研究成果之后,就因此而陷入争议。对于此次韩春雨的主动撤稿,《自然》发表社论说,“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此事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也是下一步探寻真相的原则,莫过于科学的问题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让事实说话,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需要的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科学研究必须扎扎实实,分毫含糊不得。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日益细分,“隔行如隔山”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导致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公布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业界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这样的事例在国内外科技界都不鲜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主动迎合全社会对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的迫切期待,好大喜功,人為夸大,甚至造假,那么很容易形成利益链条,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反之,因认识有限而轻易否定一个成果,同样会迟滞科研工作,百害而无一利。
在如何正确对待科研成果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热”期盼,更要作“冷”思考。在“一鸣惊人”之后,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是不是非要一拥而上,锣鼓喧天?能不能把关爱更多投到那些“十年不鸣”、默默耕耘的科学家身上?我们的科研考评机制、科研资源分配体系是不是应该及时落实改革要求,真正让“坐冷板凳”的人不必为出成果心急火燎,能够踏踏实实搞研究?
求真务实,永远是对待科学问题的基本态度,是科学界的共同价值观,是不可退让的共同底线。接下来,相信中国科技界会以科学的态度对这一成果进行充分的论证。在科学问题上,我们反对功利和浮躁,但不能因此而陷入另一种功利和浮躁之中。
(摘自新华社2017年8月4日)
【素材分析】不可否认,重大的科研成果,确实存在着“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大量事实。可这并不影响科学家对自己研究的担当与坚守——毕竟,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骄傲,科学家也自有需要坚守的底线!这也是对当下国内浮躁与功利的科研的一记警醒与鞭策。
(特约教师 朱伟)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