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残酷的折叠现实也渴望小温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2898
作文君推荐: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上午,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之前凭借《北京折叠》入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提名的中国女作家郝景芳最终成功夺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之后,第二次有中国作家斩获这个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奖。

  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科技高度发展,劳动力过剩,每一个单独的个体被缩小成巨大城市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沿着固有的轨迹运转,似乎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改变自己在都市中的位置。《北京折叠》里,不同阶层的人处在不同的空间,小说中所描绘出的社会的冷漠感、机械感、隔离感,与现实中的某些场景又有着微妙的若隐若现的联系,既荒诞又真实。如同评论家所言:“唯有抱着对这个世界的深切关怀,才能创作出直抵人心的佳作。”本期,在《北京折叠》所构造的虚幻的引人深思的沉重未来里,作文君与你一同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实与梦想的折叠。

  名篇简介

  《北京折叠》里,北京被分成了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有500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6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2500万人口,从次日清晨6点到夜晚10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从晚10点到清晨6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地隔离。500万人享用24小时,剩下的7500万人享用另外的24小时。

  第一空间的人士管理一切,面目模糊,处在金字塔顶端;第二空间代表所谓“中产阶级”,有进入上升通道的希望,不为生计发愁,但在机会来临之前仍被钉死在原地;第三空间的民众只求温饱,并钦羡道听途说的其他空间的生活,他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保障其他两个空间的安逸生活。

  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他一个月工资一万元,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个月一万五百元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老刀穿越大地翻滚时的短暂空隙,为第二空间的大学生和第一空间的女孩子送信来赚钱。三个空间是三个不同的世界,老刀离开第三空间看到了其他空间的样子,明白了自己生活的处境,但他依然坦然面对,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

  作者简介

  郝景芳,小说作者,散文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以《谷神的飞翔》荣获2007年首届九州奖暨第二届“原创之星”征文大赛一等奖,又以《祖母家的夏天》荣获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出版过科幻长篇小说《流浪玛厄斯》和《回到卡戎》。2016年8月21日,小说《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

  作者自评

  在《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有一些黑暗,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人们没有活活饿死,年轻人没有被大批送上战场,就像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郝景芳

  精彩选段一

  老刀第一次看到第二空间的生活

  转换开始了。这是24小时周期的分隔时刻。整个世界开始翻转。钢筋砖块合拢的声音连成一片,像出了故障的流水线。高楼收拢合并,折叠成立方体。霓虹灯、店铺招牌、阳台和附加结构都被吸收入墙体,贴成楼的肌肤。结构见缝插针,每一寸空间都被占满。

  大地在升起。老刀观察着地面的走势,来到缝的边缘,又随着缝隙的升起不断向上爬。他手脚并用,从大理石铺就的地面边缘起始,沿着泥土的截面,抓住土里埋藏的金属断茬,最初是向下,用脚试探着退行,很快,随着整块土地的翻转,他被带到空中。

  老刀想到前一天晚上城市的样子。

  当时他从垃圾堆中抬起眼睛,警觉地听着门外的声音。周围发酵腐烂的垃圾散发出刺鼻的气息,带一股发腥的甜腻味。他倚在门前。铁门外的世界在苏醒。

  当铁门掀开的缝隙透入第一道街灯的黄色光芒,他俯下身去,从缓缓扩大的缝隙中钻出。街上空无一人,高楼灯光逐层亮起,附加结构从楼两侧探出,向两旁一节一节伸展,门廊从楼体内延伸,房檐沿轴旋转,缓缓落下,楼梯降落延伸到马路上。步行街的两侧,一个又一个黑色立方体从中间断裂,向两侧打开,露出其中货架的结构。立方体顶端伸出招牌,连成商铺的走廊,两侧的塑料棚向头顶延伸闭合。街道空旷得如同梦境。

  霓虹灯亮了,商铺顶端闪烁的小灯打出新疆大枣、东北拉皮、上海烤麸和湖南腊肉。

  整整一天,老刀头脑中都忘不了这一幕。他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八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一切。他的日子总是从胶囊起,至胶囊终,在脏兮兮的餐桌和被争吵萦绕的货摊之间穿行。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世界纯粹的模样。

  每个清晨,如果有人从远处观望——就像大货车司机在高速北京入口处等待时那样——他会看到整座城市的伸展与折叠。

  晨光熹微中,一座城市折叠自身,向地面收拢。高楼像最卑微的仆人,弯下腰,让自己低声下气切断身体,头碰着脚,紧紧贴在一起,然后再次断裂弯腰,将头顶手臂扭曲弯折,插入空隙。高楼弯折之后重新组合,蜷缩成致密的巨大魔方,密密匝匝地聚合到一起,陷入沉睡。然后地面翻转,小块小块土地围绕其轴,一百八十度翻转到另一面,将另一面的建筑楼宇露出地表。楼宇由折叠中站立起身,在灰蓝色的天空中像苏醒的兽类。城市孤岛在橘黄色晨光中落位,展开,站定,腾起弥漫的灰色苍云。

  司机们就在困倦与饥饿中欣赏这一幕无穷循环的城市戏剧。

  【素材解读】城市折叠,大地升起,老刀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真容,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他所生活的那样,高楼林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而不是一个个的“胶囊”。第二空间更贴近于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然而对于老刀这样的“底层”来说,即便是普通的生活,也都是他们所无法企及的梦想。

  精彩选段二

  老刀在第一空间参加庆典

  老刀尽量镇定地跟着老葛。走到会场内,他忽然看到一面巨大的展示牌,上面写着:折叠城市五十年。

  “这是……什么?”他问老葛。

  “哦,庆典啊。”老葛正在监督场内布置,“小赵,你来一下,你去把桌签再核对一遍。机器人有时候还是不如人靠谱,它们认死理儿。”

  老刀看到,会场里现在是晚宴的布置,每张大圆桌上都摆着鲜艳的花朵。

  他有一种恍惚的感觉,站在角落里,看着会场中央巨大的吊灯,像是被某种光芒四射的现实笼罩,却只存在在它的边缘。舞台中央是演讲的高台,背后的布景流动播映着北京城的画面。大概是航拍,拍到了全城的风景,清晨和日暮的光影,紫红色暗蓝色的天空,云层快速流转,月亮从角落上升起,太阳在屋檐上沉落。大气中正的布局,沿中轴线对称的城市设计,延伸到六环的青砖院落和大面积绿地花园。中式风格的剧院,日式美术馆,极简主义风格的音乐厅建筑群。然后是城市的全景,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包含转换的整个城市双面镜头:大地翻转,另一面城市,边角锐利的写字楼,朝气蓬勃的上班族;夜晚的霓虹,白昼一样的天空,高耸入云的公租房,影院和舞厅的娱乐。

  只是没有老刀上班的地方。

  他仔细地盯着屏幕,不知道其中会不会展示建城时的历史。他希望能看见父亲的时代。小时候父亲总是用手指着窗外的楼,说“当时我们”。狭小的房间正中央挂着陈旧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重复着垒砖的动作,一遍一遍无穷无尽。他那时每天都要看见那照片很多遍,几乎已经腻烦了,可是这时他希望影像中出现哪怕一小段垒砖的镜头。

  他沉浸在自己的恍惚中。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转换的全景。他几乎没注意到自己是怎么坐下的,也没注意到周围人的落座,台上人讲话的前几分钟,他并没有注意听。

  “……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依赖于人口规模和密度。我们现在的城市服务业已经占到GDP85%以上,符合世界第一流都市的普遍特征。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这句话抓住了老刀的注意力,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他们工作站的口号,写得比人还大贴在墙上。他望向台上的演讲人,是个白发老人,但是精神显得异常饱满,“……通过垃圾的完全分类处理,我们提前实现了本世纪节能减排的目标,减少污染,也发展出成体系成规模的循环经济,每年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的贵金属已经完全投入再生产,塑料的回收率也已达到80%以上。回收直接与再加工工厂相连……”

  老刀有远亲在再加工工厂工作,在科技园区,远离城市,只有工厂和工厂。据说那边的工厂都差不多,机器自动作业,工人很少,少量工人晚上聚集着,就像荒野部落。

  【素材解读】在一个阶层明显的社会,老刀第一次接触到了所谓第一空间的“精英”们对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认知。精英们的生活是富足的、健康的,想法是前卫的、科学的,但是对于老刀来说,那些美好的设想,都转化成了身边人的生活本质:像荒野部落。高高在上的第一空间的精英们,早已忘却了他们所谓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压榨第三空间所得。

  精彩书评

  《北京折叠》里“苟且偷安”的现实

  □木 野

  《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中篇小说奖,和《三体》三部曲的宏大构思不同,《北京折叠》更加让我们接近于事实。在科幻的外衣之下看见不同阶级的悲欢。书中的地点是北京,但没有写明所在的年月,但既然是科幻世界,多半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段吧。在《北京折叠》中,北京被设定了三层空间,不同地位的人占据着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

  第一空间代表着金钱、权力和地位,在那里空气新鲜,人们衣着光亮、举止优雅,就连所吃的食特都是特供的;第二空间代表着中产,读得起大学,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是努力奋进的社会中坚力量;第三空间则代表着贫民,书的开头就对这个空间糟糕的环境、超高的物价以及人们低下的素质进行了一番描述。可以看出,第三空间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在肮脏的环境中不得不为生存而苟且偷安,每天机械般地工作和生活着,仅仅是为收拾第一空间的人们排出的垃圾。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如同被压榨的时间一样越来越逼仄;而到了第二空间,发现人们都在求学求财中不断奋斗,成为欲望的机器;第一空间就是一个特权的世界,是政商精英以及他们下一代的光荣岁月,他们可以工作半天后休闲半天,可以高谈理想和国家大事,而他们一天的收入比第三空间的人一年还要多。每个阶层人的生活都在大地的翻转中渐行渐远。

  王朔曾在《顽主》中说过:无聊的下一步就意味着堕落。这个警示般的句子,其实深刻地刻于每个阶层人们的生活中。第一空间的人富足,可他们会轻易地在浓烈的欲望和优越感中变得空虚;第二空间的人实现了小康水平,奋斗是他们的标签,可同样也会被那些能见到难摸到的“美好”而囚禁;第三空间的人可以说是最容易破罐破摔的一类人,他们生来就一无所有,对于前途更是迷茫无措。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

  《北京折叠》看似为了区别社会的等级和不同分工有规则地运作,其实“折叠”的是相同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每一个人的焦虑不安,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接受自我是无比渺小的现实。这部科幻小说更多展现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它的真实就在大地翻滚中让人们对理想化的空间感到绝望,对特权阶层的向往、对底层人民的恐惧,都在遥不可及的距离中产生仇恨与歧视。

  小说的结尾,老刀拿着钱安全地回到了第三空间,看着摇篮里的糖糖,才能感觉到人应该有的一种简单而直白的爱。虽然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苟且偷安,但也要为了心中所爱去奋斗。不怕奋斗的艰辛,就怕失去了爱的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